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阁体指馆阁作家的文风,是以职缘论;茶陵派指李东阳提拔影响下的文人,是以人缘论;复古派指倡导诗文复古的作家,是以文学主张论。很多茶陵派作家供职于馆阁,因而可以说茶陵派文风是台阁体之一种;复古派中有很多人出于李东阳之门,因而又可以说复古派的文学主张为茶陵之别调。从台阁体到茶陵派再到复古派,文学思想在寻找着革新的道路,但始终未能创造出新变的奇迹。  相似文献   

2.
明代中叶七子派倡导的复古运动是一场以复古来求新的文学改革和思想解放的运动,而并非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的运动。反台阁、反八股、反理学,复兴正统文学汉唐气象和求真、求情、重视民间文学等作为其破旧立新的两个重要方面,共同构成了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的内容和目的。  相似文献   

3.
历代宫廷文学体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已呈现为一个明显的文学系列.该系列包含的体派在其各自形成发展过程中和主要创作倾向中,体现出如下几个共性价值特征:一是贵族作家群落构成其创作主体,他们以重建新王朝文学为己任,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创作和理论领起、规范出一代文学并使其更为艺术化,从而推动文学的自觉;二是这些体派作家所表现出的片面讲求诗文艺术形式的倾向,往往激发起文学革新思潮,有时此种思潮甚至就由其内部发生,从而使历代宫廷文学体派大多具有启发文学革新思潮的价值;三是反映出其时贵族生活的风貌、文化心态和审美趣味,并一定程度地烘托、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气象;四是体现出对女性超功利的审美倾向,并在美学史上创造出特定的贵族式女性审美模式.  相似文献   

4.
"荷花淀"派是当代文学中以孙犁为代表作家的,反映京、津、冀地区农村生活情趣的文学流派。活跃于20世纪50年代,正式定名于1980年在河北举办的"荷花淀"派座谈会上。学界对"荷花淀"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否具有存在意义一直争论不休。本文受杨义先生《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文启发,从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出发对"荷花淀"派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进行了理论考证。  相似文献   

5.
明代前后七子与公安派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个文学流派。两派表面看似乎对立,而在基本精神上却有某些相通之处。主要表现为:两派都崇情抑理,都认识到古今不得不异的趋势,都主张文学革新;所不同的只是革新的方式、途径及流程而已。七子启迪了公安派,公安派是在七子启迪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死亡是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母题,不同阶段人们对死亡有不同的理解,传统文学中死亡一般表现为一个个体生命的终结,而20世纪现代派文学超越了这一意义走向多层面,表现为西方现代文明和文化的衰颓,信仰和精神的危机,人格的分裂,自我的丧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普遍幻灭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胡风力图将民族革命战争对文学的特殊要求纳入五四启蒙主义文学传统的框架之内 ,于是在他的理论中充满着两个不同话语体系的冲突。这种冲突蕴含着“现实主义的胜利”这一命题。作为七月派的理论倡导者的胡风 ,他的现实主义理论是对现实主义的丰富和深化 ,但在七月派的创作实践中 ,主观战斗精神的过度高扬却违背了现实主义 ,不能不说是现实主义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学者对中国五四时期留日派作家作了多方面研究,本文是对这些研究的一个梳理。留日派整体方面梳理的是作家整体风格、创造社、文学研究会与日本文学联系的研究成果,代表作家方面梳理了鲁迅、周作人、郁达夫与日本文学联系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鸳鸯蝴蝶派是20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旧中国的一个都市文学流派。它起源于清末民初,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近十年间,是它的“全盛”时期。“五四”以后,随着新文化的发展壮大,鸳鸯蝴蝶派逐渐走向衰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流派便完全从文坛上消失了。鸳蝴派的创作以小说为主,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就也较其他体裁作品为大。小说的内容极为驳杂,大致可分为言情、社会、武侠、神怪、侦探、军事、历史、黑幕、宫闱、娼门、滑稽、民间等类别。其中,言情小说居于首位。20年代以后,言情小说仍占据主要位置。本文试图探讨早期鸳蝴派(偶尔也兼及非鸳蝴派)言情小说与外国文学的关系,因为这一问题至今还少有人讨论。而要研究鸳蝴派的兴起,似乎又不能回避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斯拉夫派和西方派是19世纪40至50年代俄国自由主义的思想流派。他们提出了俄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并相互论战。斯拉夫派相信俄国的独特命运,把彼得一世以前的"神圣"罗斯理想化;西方派则坚信俄国要走西欧已经走上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赫尔岑的"农民社会主义"理论和俄国民粹派运动,是两派论战的社会结果。  相似文献   

11.
笔者将种类繁多的教学法以学习理论为标准分为两大派 ,即外语认知派教学法与联结派教学法 ,再进一步对这两大派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比较研究 ,为探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教学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以来至宋这一历史时期内出现了词派纷呈的现象,从讨论各主要词派间的关系及对词派“正宗”争鸣的观点中可以找到词派演变的轨迹,以便从历史的角度认识词的发展过程,更好的继承前人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3.
元代普陀山宝陀寺住持一山一宁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高僧,大德三年(1299)奉诏出使日本,创立了“二十四派日本禅”之一的“一山派禅学”,为日本镰仓时期中国禅的东传、日本“五山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文章通过大量的史实,阐述了一山在日本传播汉学、弘扬佛教文化艺术和创立独具特色的“一山派禅学”之经过,首次探索“一山派禅学”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4.
史载明代保定方志共组织过7次编纂,现存仅弘治《保定郡志》和万历《保定府志》两部。通过对7次编纂成书和刊行流传情况的考察,可见明代保定方志分别在永乐、成化年间各成书1次。弘治年间增补成化志1次,合刊为弘治《保定郡志》。正德到嘉靖间,组织过2次编纂,仅有1次成书。隆庆间编纂成书1次,万历年间续修隆庆志1次,合刊为万历《保定府志》。系统梳理明代保定方志的成书与传播过程,有助于揭示出中国古代方志编纂之不易,并在总结前人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动当代保定方志的编纂、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教育流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产物,探寻广东省名师的风采风貌,归纳名师群的成长共性,对促进粤派教育品牌的形成,培养粤派名师群,推进粤派教育研究走向未来有着非凡意义。通过对粤派名师的案例材料进行分析发现,粤派名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意识、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鲜明的教学风格、扎实的科研能力等群体特征。为培育粤派名师群,未来要继续扎根粤地文化的土壤,深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粤派名师群的成长机制,创新培育粤派名师的多样途径,扩大名师的辐射范围,引领广东省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6.
无赖派文学兴起于二战后的日本文坛,以反叛传统、追求人性自由为特点,对于战后徘徊在虚无与无望中的青年产生巨大影响。太宰治是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该派的文学思想特点。《御伽草纸》这部翻案小说则是太宰治创作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亮色,与他作品中代表性的“灰色”相比,《御伽草纸》反映了太宰治在战时和战后两个时代分水岭时期对于人性和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理论话语都是特定语境的产物。现代传媒的广泛应用与市民文化的形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背景与学理背景为法兰克福学派所提供的特有认知模式、深植于法兰克福学派成员中的欧洲古典文化传统所形成的他们特有的精英主义思维模式,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形成的文化话语语境。正是在这股合力之下,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呈现出强烈的批判色彩。  相似文献   

18.
印度虔诚派文学代表着印度中古后期文学的主要成就,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格比尔达斯、苏尔达斯和杜尔西达斯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文学研究理论界一直对鸳鸯蝴蝶派重趣味、游戏的创作倾向持否定态度。文章阐述了趣味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认为,消闲是文学存在并发展的基础,也是大众合理的精神诉求。鸳鸯蝴蝶派之所以能在民众中广受欢迎,主要是由于其承传了文化积累,其“游戏态度”也有合理的时代理由。从审美接受角度分析,鸳鸯蝴蝶派对趣味的尊重其实源自对大众审美追求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具有反传统的精神实质.人的异化是大多数作家普遍关注的主题之一.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形式是人的兽化、人的物化及由此产生的人的精神世界的畸变.传统文学中的英雄成了被种种社会现实所异化的非英雄和反英雄.这一主题对西方的种种社会问题给予了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