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借助于干细胞。科学家已经成功培育出跳动的心脏组织、气管和膀胱。现在,奥地利科学家又在培育人体器官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利用干细胞这种可编程细胞培育出迷你大脑。确切地说,他们培育的是“大脑类器官”。这种只有豌豆大小的类器官构成了人类大脑组织。借助于类器官,科学家能够解答与大脑发育以及最初发育阶段出现的紊乱有关的一系列重大疑问。  相似文献   

2.
提起人造鼻子、人造舌头,大部分人会想起人造器官,但这里提到的人造鼻子却不是安装在人身上的,而是应用于更广泛领域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提起人造鼻子、人造舌头,大部分人会想起人造器官,但这里提到的人造鼻子却不是安装在人身上的,而是应用于更广泛的科学研究的领域之中。  相似文献   

4.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制造出人工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这项科技突破标志着人造器官可望在两年内诞生。DNA的一个链含有上百万个碱基对。长期以来,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试验发现很难把100个以上的碱基对连接在一起。而得克萨斯大学基因科技中心主任伊文思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通过创造DNA的短键、再将短链连在一起的技术,成功地将包含10万个碱基对的链连接起来,这一数量是形成简单生命的基本要求。伊文思教授说,他们按照人体组织结构创造出入工DNA,这将使人类能够制造人造器官。他们…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和德国科学家日前报告说,他们发现在-157℃的超低温环境下,水也能够呈现液态。这一发现或将为科学家探索宇宙有机分子甚至生命的形成打开新思路。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教授托马斯·吕尔廷领导的团队与德国同行一起在实验室发现了这种现象。吕尔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困扰器官移植的主要因素一是器官来源困难,二是免疫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里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即人造器官学。人造器官用人工材料制成,能部分或全部替代人体自然器官的功能。当人体器官的病伤用常规方法不能医治时,可用人工器官来取代或部分取代病损的自然器官,补偿或修复其功能。人工器官不受来源的限制,无组织配型问题,可随时备用。现在,除大脑没有人工大脑替代外,几乎每种人体器官都在进行人工模拟研制中,其中已有不少人造器官成功地用于临床,修复了不少病损器官的功…  相似文献   

7.
日本科学家成功地在试管里培育出青蛙的眼睛和耳朵,这是全世界第一次成功地在试管里培育出动物眼睛和耳朵。一些医学科学家认为,这项技术的成功将为人类在实验室里培植人体器官铺平道路,它将大大缓解目前人体捐献器官不足的问题。青蛙眼睛长在试管里  相似文献   

8.
《小学时代》2011,(10):48-48
科学家建造了一个基地,据说能“制造”出人和动物的器官,供应医院治疗病人使用。 如果有人不幸遭遇车祸,或者身体的哪个部位有了疾病,就可以到“人体器官商店”去买备用器官了。当然,如果你要是早就培养了自己的身体器官,那就更完美了,只要告诉店员说:“把我的胳膊还给我吧!”  相似文献   

9.
人造鼻子     
提起人造鼻子大部分人会想到人造器官,而这里所说的人造鼻子是指一类科学仪器。在柏林心脏中心,一个由德国一家公司研制的人造鼻子在日夜值班,监视着病人的病情。这台仪器从患者呼出的气体中搜寻迹象,通过呼吸带出来的新陈代谢产物,了解人体内细菌或者是病毒的痕迹,判断他是否感染上了可致命的病菌。依靠测到的电流变化值,护理人员可以很快得知患者感染了哪种病菌。而此前,利用传统的化验手段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才可辨别出病菌的种类。捕捉病菌的猎手德国波恩大学土地技术研究所开发的人造鼻子,能闻糊味以预防火灾。据领导这一科研小组的伯…  相似文献   

10.
<正>在实验室模拟太阳聚变反应,寻找人类终极能源在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短篇小说《中国太阳》中,科学家通过人造太阳为人类带来终极能源,而出生在煤矿的孩子成为了人造太阳工程的工作人员。在现实中,全球科学家们也一直梦想着能够在实验室里实现太阳的聚变反应,以获得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张杰团  相似文献   

11.
我还是人吗     
在“人造优于自然”的新世纪里,人们对于人造器官的钟爱几乎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只要稍稍对自己身体的某个自然器官感到不适或者不满意,便要去医院换上相同的“金属机械器官”。久而久之,一些有识之士感到忧虑了:现在人们换上的人造器官越来越多,使人和机器人很难划分清楚界线,呼吁换器官要有个限度。于是,联合国明文规定:人体器官的机械数量不可超过50%,否则,将被划为非人类。我们的父母一辈子或是为了保持做人的资格,  相似文献   

12.
我还是人吗     
钱笑 《高中生》2011,(16):62-63
在"人造优于自然"的新世纪里,人们对于人造器官的钟爱几乎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只要稍稍对自己身体的某个自然器官感到不适或者不满意,便要去医院换上相匹配的"金属机械器官"。久而久之,一些有识之士感到忧虑了,因为现在人们换上的人造器官越来越多,使人和机器人很难划分清楚界线,所以他们呼吁换器官要有限度。于是,联合国明文规定:人体器官的机械化不可超过50%,否则,将被归为非人类。父母对子女的伟大的爱也体现在这上面。当他  相似文献   

13.
崔忠军 《海外英语》2006,(10):38-39
科学家已经提取了病人自身细胞,诱导其定向分化,研制出了人体器官,再回植入病人体内,以期修复病人受损的器官,这在医学临床治疗上尚属首次。美国医生开拓性的研究取得了这项医学上的重大突破。这些美国医生在实验室里诱导细胞分化,成功研制出再生膀胱。他们目前正在研究20种再生组织和器官,其中包括血管和心脏。与传统的器官移植相比,因为植入的器官是由病人自身细胞分化而来,所以他们将不会面临异体排斥的风险。另外,他们也用不着担心找不到器官捐献者。这项研究的领衔者安东尼·阿塔拉在宣布这一科研成果时说:  相似文献   

14.
酷比科技     
人造鼻子这个看起来酷似电熨斗的东西其实是一个人造鼻子。这款人造鼻子非常独特。它将特殊处理过的人类DNA涂抹在电子元件表面,作为  相似文献   

15.
人体隐喻是以人的身体各部位(头、眼、耳、鼻、口、肩、臂、手、腰、腿、脚、肝、胆等)为喻体,来比拟其他物体。人体各部位器官肩负着不同的生理功能;人们用大脑思考,用嘴讲话,靠鼻子闻味,靠眼睛观察等,人体的各个器官与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以“人体器官及部位”进行设喻,通俗易懂、生动鲜明、极富表现力、亲切熟知。人对“人体器官及部位”的形状和功能的感知和认知,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和感受,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因此,这些器官的名称在语言中使用频繁,用法众多,尤其是它们所形成的比喻更是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教学》2010,(12):72-72
据2010年6月26日《参考消息》援引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10年6月24日文章介绍,在实验室培育“人造肺”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使老鼠用“人造肺”成功呼吸,从而研发成了“可呼吸的转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新器官”。  相似文献   

17.
当人体器官因病伤而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救治时,现代医疗技术通常给病人更换器官。它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同种异体的天然器官的移植;另一种是置换人工器官来代替病报器官。前者因器官来源困难,且有移植后的免疫反应、排异等问题。而人道器官的置换不存在这些问题.因此人们转而进行人造器官的研制。人工器官实质上是一种模拟天然器官功能的人工装置。早在19世纪,人类就试图用人工器官治疗疾病。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器官的研制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美国于1955年成立了美国人工内脏器官学会(ASAIO…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医疗水平提高,器官作为一种“身体财产”走上民法的范畴,目前人体器官无偿捐献模式缺乏激励机制和分配不透明等原因以及征用模式的缺失导致我国人体器官供体严重不足,构建我国人体器官有偿取得模式将会解决器官供体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很多人来说,人造肉或许只是科幻作品中的幻想。不过现在,这个幻想很有可能会变成现实。近日,荷兰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实验室里培养出了人造猪肉,与以往科学家培养的人造肉不同,这些猪肉已经有了些肉纤维,虽然还不太像猪肉,但是已经有点像蛤蜊肉了。这块肉的主人不是在草场上长大的,不会叫,也不会跑,它是在人工容器中,靠  相似文献   

20.
眉毛、眼睛、嘴巴、鼻子四种器官,它们都非常有灵气。有一天,嘴巴突然气冲冲地对鼻子说:"你没什么本事,凭什么位置摆在我的上面?"鼻子很生气地说:"没本事?分辨食物是香是臭可得靠我,要不然你怎么能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自然我的位置应该在你上面。"说完之后,鼻子也很不服气,对眼睛说:"喂!高高在上的眼睛,你说你有啥本事,位置摆得比我都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