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1):7-17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一个在党的领导下,以各级苏维埃政权为核心,辅以各类武装或非武装的群团组织围绕其外的苏维埃政权体系。从社会改造的视域下观察,这个苏维埃政权体系是工农群众在中共领导下改造社会的工具。中央苏区依靠苏维埃政权体系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社会改造创造条件,开展了社会改造的各项建设事业,培养了改造社会事业的人力资源,实现了苏区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并为今天一以贯之推进的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丰厚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2.
赣南闽西既是中国客家人的最大聚集地区 ,又是全国最大的一块苏维埃革命区域 ;文章从军事、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 ,展示了赣南闽西客家人对中央苏维埃革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表现了客家人在现代客家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有关土地革命与苏区宗族组织之间关系,学者们不仅注意到宗族阻碍革命的消极作用,而且也注意到两者之间复杂的关系。面对苏区存在革命对宗族组织的让步、妥协等现象时,有学者试图从非阶级或非阶级斗争角度来理解。然而,离开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研究革命对宗族组织的改造,有可能犯本末倒置的错误。可以从阶级斗争视角来探讨革命与宗族的关系,并从目标与过程的辩证关系角度来进行分析:从目标指向上看,革命对宗族组织的改造是明确的,即宗族是封建组织,打击它是绝对的;从具体的过程上看,面对强大敌人时,为了获得更多群众理解和支持,对宗族组织的改造或作出一定妥协,或利用宗族为其服务。 相似文献
4.
庞振宇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45-49
苏维埃革命和苏维埃运动是共产国际指导中共先后实践的两个革命模式,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从苏维埃革命到苏维埃运动的战略转变,中国苏区有了大发展。苏维埃运动战略没有放弃以城市为中心,中央苏区的进攻路线导致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失败。 相似文献
5.
中共农村革命给中央苏区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各地苏维埃政府建立后,中共开始了由革命到建设的伟大转变;受制于革命和战争的影响,这种转变十分有限,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6.
中央苏区小学教育是中央苏区苏维埃革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小学教育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涤清错误思想的影响,坚持小学教育的导向性;加强立法工作,重视小学教育的法规性;坚持群众路线,体现小学教育的群众性;积极创造办学条件,确保小学教育的长效性;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小学教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县龙川的革命,与中央苏区革命发展态势有五个一致:都积极利用国内反动军阀内争局势使革命力量获得发展壮大的时间空间,随着国内反动势力内争局势结束都遭受国民党"围剿",革命力量都随着正确领导下的反"围剿"胜利而得到发展,革命都因错误路线在党内的统治呈波浪式发展变化,龙川革命随着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后中央苏区丧失转入低潮。 相似文献
8.
李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4):26-29
苏雏埃革命初期,基于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对群众基础的客观认识,中共对群众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政治动员经历了一个由盲目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在具体实践中,中共更多的是以军事斗争保证群众安全,以经济利益满足群众需求来达到政治动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蒲国良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6(5):5-7
苏维埃是俄国革命的产物.它与十月革命的关系极为密切:建立苏维埃制度是布尔什维克革命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苏维埃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消长是布尔什维克判断革命形势成熟程度的晴雨表,布尔什维克最终通过十月革命在俄国确立了苏维埃民主制度.十月革命建立的苏维埃民主机制历经七十多年的实践,其意义是深远的,经验是丰富的,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0.
杨会清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5):52-57
在苏维埃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动员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动员之道,并初步形成了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动员模式。至于这一模式,它是以阶级斗争、土地分配为动员的核心手段,以政治动员、扩大红军、筹款和"肃反"为主要内容,通过广泛的群众性运动作为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肃反"的手段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开展的动员模式。这一模式,在查田运动期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王明前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7-30
川陕苏区始终重视苏维埃政权的阶级成分问题,并作为政权建设和改造的基本方向。川陕苏区还通过调整党与苏维埃的关系,加强党对苏维埃的正确领导。川陕苏区的土地革命,继承了鄂豫皖苏区的成功经验,及时吸收中央苏区查田运动的精神,政策相对成熟。反富农斗争成为川陕苏区贯彻革命的阶级路线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2.
王永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2):23-26
万安暴动在中共历史上和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万安暴动是江西省最早爆发的大规模地方武装起义;万安暴动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江西省第一个县级苏雏埃,也是全国具有代表性的苏维埃政府;万安暴动创建了赣西南最早的地方红军,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以后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万安暴动促进了中国革命游击战争基本原则的形成;万安暴动在国内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也孕育了一批杰出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13.
苏维埃革命时期,妇女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在经济上,通过广泛参与生产劳动,获得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由革命前的依附体转变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在婚姻上,获得婚姻自主选择权,取得了妇女自身的解放;政治上,逐步拥有选举权,涌现出大量妇女代表,成为政治的参与者;苏维埃革命中,积极参战,自觉扮演革命战士的角色.苏维埃革命时期,妇女逐步摆脱封建枷锁的束缚,从家庭主妇演变成为独立的社会主体,在政治、经济、革命、婚姻上发挥了自身的主体地位,取得了自身的全面解放. 相似文献
14.
黄保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2)
中央苏区革命文化,是在红军部队、各级党委和苏维埃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广大军民的积极参与下,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逐步发展起来的,它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于思想认识、宣传鼓动、瓦解敌军、文娱生活和文化增长五个方面通过对其历史作用的论述,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央苏区革命文化的历史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支外来的军队,红军经过艰苦的革命动员才最终立足于赣、闽乡村社会。这一时期,红军通过革命宣传,扩大了革命的影响;重视发挥地方党组织的作用,使军队与地方的革命动员相互配合;注意克服地方武装地方主义观念,以帮助其壮大力量。由此,共产党开创了赣、闽区域革命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6.
钟声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5):29-32
从河源苏维埃政权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共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存在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客观方面最重要的是国民党政权的分裂与内部混战;主观方面包括工农运动的基础、中共的力量与政策、红军的实力等,最主要的是红军的规模。从河源红色政权的失败可以看出,中共红色政权长期存在遇到的主要困难表现在:一是国民党政权逐步稳定和团结,越来越能够集中力量围剿红色政权;二是正规红军的规模与根据地规模比较小,难以抵挡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抗日战争的到来,为中共根据地政权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比苏维埃革命时期好得多的前提条件。革命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红色政权终在全国确立。 相似文献
17.
王明前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37-41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虽然建政短促,但是仍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对土地革命的诸多细节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坚决贯彻了革命的阶级路线,同时在经济工作中灵活处置鸦片转口贸易问题,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财政工作的正规化。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社会建设,保障了苏维埃革命的开展,初步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组织优势与政治优势。在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开展苏区社会调查;建立苏区群众组织,开展社会建设;进行社会风气建设,重建苏区社会秩序;关注苏区民生问题,兴办社会事业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延安时期和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黄雪霞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4):27-29
虽然受到“左”倾路线的错误影响,曾提出一些偏激的、不恰当的主张,但是“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的提出,促进了干部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劳苦大众教育的普及,苏区教育得以飞速发展。本文试从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的提出、内容及评价来探讨其对当今农村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