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篇充满着浓郁的喜剧性色彩、饱含着强烈的讽刺意味的小小说。作者运用戏谑的笔法,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以古讽今,从历史名著的人物及故事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赋予古人以现代人的思想理念及行为处事态度,将大家所熟知的“三国故事”加以改编,掺进一些真实可信的“油滑细节”,用以揭露和针砭现实社会中的某些“积弊”与“痼疾”,如好喝成风、抹牌赌博、不分良莠、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无情地鞭挞了某些掌权人物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故设关卡、以貌取人的官僚作风。作品立意新颖而高远,故事情节曲折而生动,切中时弊,表达了关注社会、关…  相似文献   

2.
讽刺小说《我们的大脑》勾勒了一幅群丑图,塑造了彼得洛维奇这一腐败无能的官僚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小说以推荐谁去当企业经理为线索,通过“我”之口,用人体的组成部分设喻,从不同角度揭露主人公丑恶灵魂和恶劣的作风:以  相似文献   

3.
小小说《施舍》写得很精彩。全文仅有八百余字,叙述一个不肯坐车的行人,因向黄包车夫施舍车钱反而遭到车夫鄙夷的故事。文章以小见大,为我们塑造了两个比较典型的艺术形象,揭示了比较深刻的社会内涵。小说的主人公拉哈布·萨卡尔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4.
宋永晖 《考试周刊》2014,(43):25-26
钱钟书在所著的《围城》一书中,充分运用了讽刺艺术,包括:对教育制度和教育状况的讽刺;对民情世风的讽刺;对交通状况的讽刺;对"并肩作战"的盟国的讽刺;对其他方面的讽刺。  相似文献   

5.
×××问:“老师,《竞选州长》作为一篇讽刺小说,是怎样达到讽刺目的的?”《竞选州长》是一篇典型的讽刺小说,不少同学初读以后就能感受到浓厚的讽刺意味,细品之余,不难发现,这种  相似文献   

6.
面对弱小者.人们会不自觉地在心底产生一种同情.进而会捐助或者施舍一些钱或物以表达自己的爱心。可是捐助者在这时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相对于被救助者的优越性。捐助者往往考虑到的只是自己的爱心.而没有考虑到被捐助者接受这份爱心时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侠义精神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题材。欲知其影响之广泛和魅力之永久,只消看看时下流行的武侠小说和热播的武打影视剧便可知晓。但要在尺幅之间,不仅看见侠客的身影  相似文献   

8.
面对弱小者,人们会不自觉地在心底产生一种同情.进而会捐助或者施舍一些钱或物以表达自己的爱心.可是捐助者在这时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相对于被救助者的优越性.捐助者往往考虑到的只是自己的爱心,而没有考虑到被捐助者接受这份爱心时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项链》是莫泊桑著名的短篇小说。它辛辣地嘲讽了法国小资产阶级妇女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所造成的不  相似文献   

10.
11.
《巴士浮世绘》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了巴士上发生的两件截然相反的事。《坐过站》中的姑娘为了避免同车的大叔遭小偷的扒窃,机智地给大叔让座位,并称大叔为“老师”,以吓走小偷。这是一位善良、热心、乐于助人的好姑娘,虽然文章没写到她的长相,但在读者的心目中她一定很美;《算你狠》中的姑  相似文献   

12.
对比是刻画人物、抒发感情、阐明事理的重要方法。鲁迅的散文《风筝》通过回忆童年时代一只风筝的故事,尖锐地抨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和教育思想对儿童身心的摧残,表现了鲁迅严于自责的自我解剖的精神。这一主题的表达,是通过运用多种对比手法来实现的。一、景物对比。北京的“风筝时节”,“地上还有积雪”,天气虽“晴朗”,但只见“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空中,不免给人“肃杀”之感,而那浮动的风筝只有“一二”个,且在“远处”;故乡的“风筝时节”可不同了,时值“春二月”,“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天上的风筝“仰头便能看见”…  相似文献   

13.
曹津源 《现代语文》2003,(12):24-24
“军书十二卷”、“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这四句中的三个“十二”与一个“十”字都是虚数。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不可解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策勋十二转”只是言木兰记功次数之多,也不能理解为木兰被提升了十二次。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释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把前人有关数字问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楚了。古汉语中不但有“虚数…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是对鲁迅先生小说<故乡>在人物描写上所采用的对比手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是对鲁迅先生小说<故乡>在人物描写上所采用的对比手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讽刺(satire)是文学作品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本文介绍了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乔叟的名著《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出现的讽刺手法,浅析了乔叟采用讽刺手法的目的及其本人表现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翁丽君 《现代语文》2006,(5):102-102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故乡》一文在初中第三册中教学)。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我想许多老师也告诉学生闰土长大后的景况。但我认为这是我们突破教材的关键点,利用几分钟时间还是不够的。《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何增加阅读量?怎样把课外阅读融入到课堂中,我通过延伸课外阅读《故乡》一文,从而使学生全面认识人物形象,揭示社会本质,真正实现课内和课外阅读的和谐相接。鲁迅迅先生的《故乡》,是通过三组对比来揭示作品主题,反映了我国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的凋敝和农民遭受残酷压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于是我引导学生从形象的对比入手,在形象的对比中层层揭示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提到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人们很自然地便会联想到《西游记》、《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是的,《西游记》已经显露出讽刺的锋芒;《聊斋志异》中也有不少成功的讽刺作品;而《儒林外史》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更为成功的讽刺艺术佳品,它无论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讽刺艺术技巧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鲁迅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这个评价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一、导语设计 课外,同学们都喜欢读小说。大家常有这样的感受:每每拿起一篇小说,很为那曲折生动的情节所吸引,又为鲜明感人的形象所感动。那深刻的主题,动人的情节,别具一格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常常使人们爱不释手,不读完茶饭不香,寝食不安,简直到了入魔的程度。这是很好的现象,我们学习就应该有如此的劲头和毅力。 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一般有长、中、短篇之分。近年来,社会上又流行一种比短篇小说更短小精悍的小说,它篇幅更短,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字数一般在千字以内。它往往只截取生活的一个小  相似文献   

20.
杨猛 《语文知识》2006,(3):37-37
张鸣善,元代散曲家,名择,号顽老子,原籍平阳(今陕西临汾),后寓居扬州,曾做过宣慰司令史。所写杂剧大多失传,现存小令13首,数量虽然不多,但对现实的讽刺和揭露却相当尖锐深刻。小令《水仙子·讥时》是他的名作,流传甚广。这是一首讽刺之作.它的矛头直指元代统治者及其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对当时的用人制度和社会风气进行了愤怒的谴责和强烈的讽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