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安徽桐城的女性诗词是桐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整体形象鲜明而个性色彩趋淡、自然朴质与文学审美并用、家族文化现象非常突出三大特点,在安徽乃至中国的女性文学史上都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关于清代桐城进士的确切人数,历来文献记载不一。综合光绪《重修安徽通志》、道光《续修桐城县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桐城耆旧传》、桐城部分家谱等资料,清代桐城地区文进士人数共有152名,比安庆府其他五县进士总和还多,科举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3.
清代桐城著姓家学源远流长,家族内部教育将先祖文化植入后代;与此同时,教育又扩展至亲旧之族,文化于族族之间交融更生;另外,文化家族对周围民众教育风化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在清代徽州妇女文学作品中,蕴含难得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文学活动中的平等意识、女性的自我映射与同性关注、抒发女性情感与生命体验、对男女不平等和女性生存困境的喟叹与反思这四个方面。这些女性意识既体现出清代女性文学的时代共性,又具有徽州地域文化的特性,对近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也有一定奠基与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5.
清代桐城张英家族不仅是声势煊赫的簪缨世家及书香门第,而且也是清代甲科世家的典型代表。自明迄清300余年的时间内,张氏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先后有20余人中进士,成为当时著名的豪门望族。有清一代,张氏政治地位之高、影响之大罕有匹敌,此外该家族还在学术、诗文及艺术创作上成就卓著。重视科举教育、与名门望族联姻以及通过门生关系结成庞大的政治利益集团是张氏获得成功的三大主因。  相似文献   

6.
清代桐城著姓家学源远流长,家族内部教育将先祖文化植入后代;与此同时,教育又扩展至亲旧之族,文化于族族之间交融更生;另外,文化家族对周围民众教育风化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在清代,泰州地区女性文学出现了较为繁荣的局面.本文试以此现象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家庭出身等方面分析女性文学兴盛的原因,从而考察泰州女性文人在清代的社会地位,并对这一文化现象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清代弹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曾风靡于整个江南地区,直至今日依然余韵犹存.这些弹词多由女性写就,作品本身所带有的含蓄婉转、柔润清新的风格与江南地区长期以来的文化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江南水土孕育下的才女文化繁荣一时,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女性作家将江南韵味融入了弹词作品之中,使得清代弹词成为了江南地区的“特产”.  相似文献   

9.
清代是词学和词社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女性词创作的高峰期。清代女性词社是清代词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所论及的清溪吟社、顾春社等女性词社,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思考和创作面目,为清代词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0.
清代桐城才女张令仪出身世家,一生致力文学,前后期生活从华贵到贫穷,从夫妻恩爱到中年寡居,其生平经历对文学创作产生重大影响,使她的思想具有崇文尚雅、尊礼重德和自由淡泊的特点。她的诗歌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也有着独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清代女性作家在戏曲、通俗小说、弹词等通俗文学领域进行了大量创作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其对于女性主人公的才、情展示和情节构建,充分体现了女作家们受《红楼梦》等小说影响和其他男性文人影响而形成的女性观念及当时印刷出版业的兴盛。女作家和她们的创作体裁、创作缘由、创作特点即是文章主要的论点。  相似文献   

12.
清代涌现出了一大批蒙古族女性诗人。这些女性诗人皆非普通蒙古族旗籍家庭的女性,她们皆有较高的社会家庭地位和良好的家庭成长氛围,有更多的机会读书并创作出大量优美的汉文诗作。她们的诗作大多以日常生活、闺阁之情为主题,以敏锐的洞察力,将细微的情感通过外在的形式来传达。春华夏雨、秋月冬雪,往往是她们心灵情感的反映。她们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创造了蒙古族女性诗歌王国版图,彰显了女性文化的多彩与风韵,组成了生命意义书写的重要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她们的创作呈现出了蒙汉民族交融互动的多元文化内质,展现了蒙汉文化融合中蒙古族女性日常生活书写和心灵书写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在泰州地域文化史上,清代的女性文学曾繁荣一时.清代泰州女性文人人数众多,创作成就显著.他们中大多数出身本地区文化世家,而家族化也因此成为清代泰州女性文学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与最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儒学式微,玄学兴起,较为开放的社会思想文化氛围使得其时女性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她们的文学创作反映出这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文化意识与文学特征,即所谓“魏晋风度”;但是,另一方面,此时依然处于封建社会,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纲常又使得她们的文学创作无法摆脱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以贯之的“怨”之情感。她们的文学创作为中国文学史平添了一种细腻如丝、绮丽如画之风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女性文学创作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活跃在文坛的老、中、青三代女性作家不断探索进取,以女性特有的艺术感受、生活体验和女性视角,创作了大批反映女性生活的作品.她们凭着高超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博得了文坛的"半壁江山".异军突起的女性文学,愈来愈呈张扬之势,引人瞩目又倍受争议.正视其创作现实,追踪其发展流脉,探索其成败得失,对于深入了解当代文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的是清代的女性创作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清代女性创作概说.首先讨论文学世家背景下的女性创作群体.其次简单分析女性创作作品的艺术性.二是总结得出清代女性创作仍然存在依附性.从清代的写作女性中的特殊群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受中国传统命运观影响,有才华的男性文人常常会将自己的不得志归咎于“才命相妨”。随着明清女性文学的繁盛,才命观又在才女身上逐渐衍生出“才女命穷”的说法。然而,纵观清代闺秀的文学创作可以发现,她们虽然承认命运却不迷信命运,她们不仅用自己的力量温和地消解着男性话语体系中有关“才女命薄”的规训与束缚,还将“命”当作不幸的慰藉、社交的话术及反观自我生命状态的镜子,实现了女性在才命观上的突围。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论及“临桂词派”,多以桂籍男性词人为代表。清代广西曾经出现过的女性词人与她们的作品,基本被忽略在词学研究视野之外。本文拟对清代广西女性词人词作加以探讨,发掘和探寻其中所包蕴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清中叶以后,粤西女性词人群崛起于桂北、桂东北、桂东南地区.其创作主体赋性凤慧,多出身名门,家族吟咏唱酬居多,在时间、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却有着共通的悲剧命运.其创作大多自师其心,题材多感怀念亲,风格清丽纤婉.虽然词人不多词作有限,但弥补了粤西男性独擅词坛的结构性缺陷.  相似文献   

20.
基于翔实的史料,在文学地理学视野下通过对民国四川女性报刊、女学生与女性文学的共生背景、四川女性文学中的地域性经验和现代性体验、融合"地方趣味"与"主流意识"的审美选择等维度地综合考察,可以梳理出现代四川早期女性文学的主要特征:民国四川早期女性文学的创作既有与时俱进的现代性,又有长期被区域空间文化浸润后的延展性特征。虽然她们的视野被巴蜀的崇山峻岭所延滞,但是那阻隔巴蜀女儿的峻山秀水又反过来成了她们的精神原乡,让她们的文学创作更贴近历史结构的深处和巴蜀妇女自在的本性。因此,与京津地区"中规中矩"的女性文学相比,巴蜀文化的无声滋养让四川女性文学显得独具韵味。在文学文化模式日渐趋同的今天,民国时期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女性文学,或许正是当下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的"补充"和"可能"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