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鸽是适于空中飞行的一类生物,在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中,以“家鸽适于飞行的特点”为主线设计家鸽多媒体教学课件,分别从家鸽的形态结构、家鸽的骨骼和肌肉、家鸽的消化、家鸽的双重呼吸、家鸽的血液循环、家鸽的生殖发育六个方面展开探究。既适合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的使用,也适合学生利用网络教室自主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2.
采用“提出问题-科学探究-解决问题”进行“鸟类”一节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及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鸟类的双重呼吸》一节为例,尝试了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重点突出,难点易化,教学效果良好.并总结了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经验,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物第二册家鸽一节中 ,家鸽的双重呼吸是教学难点 ,为帮助学生理解“家鸽每呼吸一次 ,气体就两次经过肺”这个特点 ,我们制作了家鸽双重呼吸的模型。a .材料用具。线绳、橡皮膜 (2 1 0× 2 1 0mm2 )、气球、玻璃管、乳胶管、三通管、带孔木板 (2 0 0× 2 0 0× 3mm3)、三角锉、带槽木条、透明肢条、玻璃钉、锤子、玻璃片 (三种规格 :2 0 0× 2 0 0mm2 、2 0 0×1 0 0mm2 、2 0 0× 5 0mm2 )。b .制作原理。家鸽在飞翔中做举翼动作时 ,气体进入肺 ,同时还有一部分气体进入气囊 ,肺、气囊扩张 ;做垂翼动作时 ,气囊收缩 ,气囊里的…  相似文献   

5.
王荐 《生物学教学》2000,25(2):35-35
如何使“爱鸟周”这一活动在短短的七天时间里取得良好效果,笔者不断进行了尝试。现归纳如下:1讲课类1.1结合教材进行爱鸟教育初中《生物学》教材中鸟类部分以家鸽为例介绍了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对鸟类多样性、鸟类与人类关系、益鸟保护和招引也加以了阐述。但这还不够,为了配合爱鸟周,在教学中又增加了几方面的内容。首先介绍鸟类概况:世界鸟类有9000多种,我国有1260多种,排在巴西、秘鲁、歌伦比亚之后,位居世界第四,其中有许多是世界珍稀鸟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从鸟类与环境的关系上介绍鸟类的分类…  相似文献   

6.
以《鸟类的双重呼吸》一节为例,尝试了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重点突出,难点易化,教学效果良好.并总结了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经验,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鸟类的呼吸方式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我根据鸟肺和气囊的关系制作了一个双重呼吸的模型,这个模型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材料易得,而且使用起来效果很好。本文就简单介绍制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家鸽孵卵的这一习性可用于鸡的孵卵。通过这一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鸟类代表家鸽的习性,并使他们掌握利用家鸽替代母鸡进行鸡的孵卵。这一实验的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9.
图解法突破教学难点例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混合计算,学生颇感棘手。这是因为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常常把“光合作用总量”与“净光合作用量”、“氧气释放量”与“氧气产生量”、“有机物合成量”与“有机物积累量”等相关联的概念混为一谈。为了解决这一难点,采取直观图示的方法,辨别易混淆的概念,这是关键。步骤如下:①先绘制右图。②分三种情况,让学生进行讨论。这三种情况分别是:黑暗条件下,不进行光合作用,但进行呼吸作用;弱光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强光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在各自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
以“鸟类”一课为例,尝试将体验、观察、实验、野外调查、社区服务等多重实践活动与不同教学环节有机融合来探究家鸽适于飞行的结构,归纳并理解鸟类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爱鸟护林的责任感,从不同维度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1.架桥引路、化解教学难点,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是优化课堂结构的首要任务 物理难学已成为许多学生的“共识”。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有良好的相关学科知识,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建立起学好知识的信心,尽早入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难点,合理设计教学程序,使学生们一步步拨开迷雾,突破难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置于引路人、架桥人的位置上,引导学生自己行走。逐步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鸟类”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个课题,紧接在脊椎动物和哺乳类之后,通过对家鸽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的讲解,得出鸟类的主要特征。以往讲这个课题时,我都是按部就班地照着教材的顺序讲解,但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在家鸽解剖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从始至终围绕着鸟类适应飞翔生活方式这个中心,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鸟类的“双重呼吸”,动物学教科书大都这样解释:鸟类无论吸气还是呼气,肺前后两次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这种解释的内涵似乎是只有鸟类才在吸气和呼气时前后两次进行气体交换,而其他陆生脊椎动物(以下简称肺泡呼吸动物)只在吸气时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并不进行气体交换。显然,这样解释鸟类“双重呼吸”,不科学。  相似文献   

15.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背“三字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把学生带入识字情境中,初步感知汉字,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注重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想:《风景谈》是一篇散文。散文要通过写景或记事表现出一定的主题。本文即通过六幅“风景画”,赞美了“自然伟大,人类更伟大”,进而歌颂延安军民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是“伟大之中最伟大者”这一主题。理解这一主题的难点在于把握六幅画面,如何处理六幅画面是授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启发学生分析画面结构及其特点,从而完成对全文主旨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节中揭示能量的释放需要氧这一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教学的一个重点。由于呼吸作用是发生在生物体内的一种生理活动,不能直观地看到,这对初一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能量的释放需要氧也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另一个教学难点是设计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的实验方案。如何突破本节教学中的两个难点和重点?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锐角三角函数”兼有几何图形和函数思想的双重属性,是初中几何教学的难点.作为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正切》的教学更是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学生对“正弦”“余弦”的学习.在数字化环境下,在电子一体机上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化解“正切”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经过精心设计的好问题,有利于启发、推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完成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这双重任务。兹举两例说明如下。 1 突破“方差”教学的难点 样本方差是初中代数“统计初步”一章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揭露矛盾,抓住本质,精心设问,巧破难点。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生物》“呼吸作用”一节是关于细胞代谢的重要内容.这部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由于难度较大,教师一般采用讲解的方法。但是,许多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学习兴趣不大。这里笔者采取了与科学史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步骤是:首先以研究呼吸作用的科学故事为“锚”.提供给学生阅读。在这个阅读材料中,根据人类对呼吸作用的认识过程,先介绍无氧呼吸的研究,后介绍有氧呼吸的研究(这种叙述与教科书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