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有一个延伸到花园中间的池塘,他们却有一条没有尽头的小溪。晚上我们把灯笼放在花园里,而他们却拥有夜空中的星星。我们有仆人伺候,他们却服务于他人……  相似文献   

2.
霍荣玉 《科学教育》2007,13(6):23-24
后进生,亦称学困生,指学习成绩差或道德行为有问题的学生。班级里有几个后进生,确实让班主任伤透脑筋,不少教师被搞得焦头烂额,苦不堪言。转化后进生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头戏”,而后进生的转变却反反复复。追根溯源,是他们自身缺乏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心,而其背后更缺乏支撑这种信心的动力。那么这动力来自何方?我觉得它就在我们教师的口中、手中、心中。正确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时常保持振奋,他们就会自我加油,  相似文献   

3.
黄蓓华 《甘肃教育》2014,(19):40-40
正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他们只是极少数,但是却对整个班级管理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的问题,也有家长、学校等方面的因素。作为老师,帮助后进生树立自尊、自信的信念,逐步转变失败的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内部动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出某某学生“太难教育了”的感慨,甚而是流露出某个学生是根本教育不了的想法。其实,反观我们教育工作者自身,对学生,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等待呢?等待他们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等待他们一点点地转变呢?  相似文献   

5.
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处境真是奇怪。我们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来,然而有时候却似乎猜测出一个目的。 但是从日常生活的观点来看,有一件事情我们是肯定知道的,那就是人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别人而活着——尤其为了那些我们自身幸福系于他们的微笑和福祉之上的人们,以及无数由于同情而使我们同他们的命运相连的陌生灵魂。  相似文献   

6.
闪亮的母爱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是爸爸: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是妈妈;有两个人最伟大。那就是爸爸,妈妈。他们脸上的皱纹深了。却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们:他们的手变粗糙了。却把温暖的呵护给了我们;他们的腰弯了,却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中,有一个由五四左翼青年骨干分子转化而来的庞大群体。他们的转变,在中国革命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却对此所谈不多,本文拟就他们转变的条件和途径作一比较探讨。  相似文献   

8.
《宁夏教育》2007,(6):8-8
亲爱的同学们: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是爸爸;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是妈妈;有两个人最伟大,那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的皱纹深了,却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们;他们的手脚粗了,却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们;他们的腰肢弯了,却把挺直的脊梁给  相似文献   

9.
全国职校招生普遍滑坡,他们却年年招生爆满;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他们的毕业生却供不应求;一些学校发展困难,他们却年年迈大步,一年一个新台阶。我们问他们为什么能赢得这样好的局面。他们说。“很简单──我们这里人心正、人心活、人心齐。”我们问他们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凝聚力,他们说:“我们有一个好班子、好校长。”校长陈式浩说:“没有全体教职工的尽心尽责、齐心协力,我们什么事都做不成。要办好一所学校,就要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校领导犹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教师们如神话中的大地.力大无究的安泰离开大地就失去力量。学校…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教学中,一提到差生,着实令不少教师头痛。但是,差生又往往是最需要得到教育帮助的群体。他们也只有得到我们充分的教育帮助,才能改变自身的境况,使自己获得新生,成为优秀的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只要对差生进行深入的认识了解,建立起与他们的相互信任,并对他们进行热情主动的帮助,一定能使他们获得转变,使他们成人成材。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教师改,教师讲学生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结果学生写完作文就万事大吉,教师却被堆积如山的作文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我们教师、学生的思想观念都必须有根本性的转变:要打破对教师的迷信和依赖,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要尊重他们从自身角度思考而得出的判断,引导他们通过讨论、思考而不断提高认识,打破认为只有教师改才能改得对的观念。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好文章是靠自己不断改出来的,只有自己真心地投入,才能切实地锻炼自己,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和一些教师经过不断努力,摸…  相似文献   

12.
刘品品 《陕西教育》2005,(12):18-19
前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研究指出,95%以上的人有自我贬低的倾向。而“学习困难生”则是由于在长期失败中产生的。我们常常发现,有时明明是经过自身努力取得了成功,而他们却不能体验成功,把获得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偶然的、外部的因素,否认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因此,我们应该:一、以人为本,转变视角,让学生渴望成功教师的期望来源于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师要相信“学习困难生”是有潜能是可以发展的。如果教师总是认为学生笨,教不会,带着这种消极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就会有意无意地把“这类学生好不了”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使整个教育一开  相似文献   

13.
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未来的希望寄托在新的一代身上。他们是年轻的一群,但他们身上却凝聚着前人太多希冀的目光,他们肩上承负着社会赋予他们的巨大责任。尽管他们对此可能尚无察觉,尽管他们对自己的使命之重大还没有太多的认识,但事实要求他们能健康成长,学习更多知识,去开拓一些尚属空白的领域,为人类的繁衍和发展贡献他们的能量。当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时,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引导培养他们,无疑是我们应当做的。我们有责任为孩子们提供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可是,我们做到了吗?我们做到了多少?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却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其主要原因有制度层面上的,也有非制度层面上的。构建和谐社会迫切要求我们破除制度壁垒,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保障他们子女受教育的公平性,改变他们自身的观念,以促进他们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5.
每个学生数学思维发展速度及其成熟程度是各不相同的,这应该与其先天因素、自身努力与家庭背景有较大的关系,因此,在一个班级内会出现一些数学后进生.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听任这些学生就这么后进下去,应该想方设法使他们向中等生甚至优等生转变.那么,用怎样的方法让他们转变呢?我常采用下列三种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一、补差,必须先补信心作为一线教师,我知道,不少数学教师,补差首先想  相似文献   

16.
年轻教师有其自身的优势:他们有朝气、锐气;他们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们与学生容易沟通;他们对新事物接受得快……但他们的迅速成长还需要过程。年轻教师的发展不是光靠他们自身努力就够了,还应该有外力的支撑,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教研员就是其中的一种外力,多年的教研员工作令我深入地思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富有与贫穷     
一次,一位非常有钱的父亲带着全家来到乡下,他想让小儿子看看贫穷有多么可怜。他们找了一个最穷的家庭,在那儿住了一天一夜。回来后父亲问儿子:“你认为此行如何?”“非常好,爸爸!”“现在你该知道穷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了吧?”父亲问道。“是的。”“你都看见什么了?”“我看到我们家只有一只狗,而他们家有4只;我们家花园中央有一个游泳池,他们却有一条没有尽头的小溪;我们家花园里有许多进口的灯,他们却拥有满天的繁星;我们的院子虽然很大,他们的院子却一直延伸到地平线上。”儿子说完后,父亲沉默无语。儿子补充道:“谢谢你,爸爸,你让我明…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他们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也非常努力,自身的智力水平良好,可是在学习上却显得非常吃力,学习成绩与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努力程度不相吻合。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断定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19.
成长,让我们从充满稚气的孩童蜕变成睿智成熟的少年;成长,让我们由遇到挫折痛苦流涕的幼儿转变为碰到艰难困苦从容面对的中学生。一年又一年的磨炼,我们终于有一天会长大。成长是令人愉快的,但并非是顺畅的。长辈们在助我们成长,他们在竭尽全力,但成长是需要他们给予我们成长的空间的。但有时长辈们在一心一意教育我们时,却忽略了这点。  相似文献   

20.
代沟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什么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于是和父母之间的代沟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我们这一代与父辈有太多的不同。我们喜欢流行歌曲,他们却总是皱起眉头,认为那是些不健康的靡靡之音;我们认为是“帅呆了,酷毙了”的明星,他们却觉得那是花拳绣腿不学无术的典范。最后还会忧心忡忡地唠叨一句:“可别像他们那样!”我们喜欢蓝天、白云、大海,可他们却要我们喜欢语文、数学、外语;我们看到各种资料会情不自禁地叹气皱眉头,可他们却兴高采烈地欢欣鼓舞。小时候的自由快乐已被今天的约束沉重代替了。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是多么融洽呀,可如今却是……有时对父母真是又爱又恨,恨他们不理解我们;心疼他们不惜牺牲自己而为子女奉献一切。后来经过老师的谈话,我对父母的埋怨有了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