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中国改革的转折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实现了思想解放的转折;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转折;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确定,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转折。  相似文献   

2.
这里有两道试题:1.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B.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C.封建主义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D.欧洲经济的发展逐渐超过亚洲而成为历史发展的重心这是某市的历史高考模拟题。参考答案B。2.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个“转折”主要指①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②东方和西方社会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③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④封建主义逐渐向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一段生活经历.反映了自己认识上的转折:一个热爱学的青年.竟然锁起了自己的书柜,这的确是一次可悲的转折,而这一转折的根源却是对应试的无奈。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了“灵感与诗意”“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感受中了”。正是这样的经历,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与浅薄”,思想上又出现了另一次转折一认识到,在学的世界里,“学”与“章”是不矛盾的。  相似文献   

4.
陈刚  任旭清 《历史学习》2003,(10):36-37
近来,一些地区的高考模拟试题和历史类教学期刊上的文章,均涉及到“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其‘转折’主要指什么”的问题。通过教学我认为这个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1)“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2)“封建主义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3)认为前面两种观点都正确,即包括“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和“封建主义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两项。笔者的看法倾向于第三种观点。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第1版),“转折”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  相似文献   

5.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范围有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规定的子目,与《世界近代现代史(选修)》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子目完全一致。现按高考要求,具体指导如下。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本目知识精要如下:1.三大战役(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改变了苏德  相似文献   

6.
潜伏式转折复句初探湖北省麻城市第二中学项锦华所谓“潜伏式转折复句”,指的是由于省略了某一个或几个分句。因而简化了层次并使其转折关系变得含蓄的复句。例1: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例1从字面上看,并不能构成转折关系,因为第一分句中...  相似文献   

7.
转折     
人们常说,人生就是一条长路,每经过一个路口都会是经历一次转折。此时此刻,我就站在人生的一个转折处,茫然与彷徨使我的心如蝶翼般颤动。微风摩擦着耳鼓,我听见冥冥中一个声音:“这个转折,你会如何去面对?”我仿佛面对夜空,那几亿万光年之遥的星云,发出的竟是千百年前的光芒——我仿佛看见被贬的苏轼,看到他面对转折的从容与气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激起了千百万人内心深沉的回响;我也仿佛看见卢比孔河畔的凯撒大帝,看到他面对转折的果敢与坚毅,那一响亮的决定。成就了古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文化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一切世界的文明成果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创新是保持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属性的重要基石。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因此,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重在创新,而文化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这样才能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陶里亚蒂是意共著名领导人之一,他领导意大利共产党在战后时期实现了党的路线的转折,开创了欧洲共产党人在民族国家探索杜会主义独立道路的先例,为70年代欧洲共产主义思潮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成为这一理论的先驱。意大利法西斯倒台不久,陶里亚蒂针对党所面临的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适时地提出要在意大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以“萨勒诺转折”著称的路线转折.进入50年代后,针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一系列事件,陶里亚蒂敢于触及苏联体制中存在的严重弊端.强调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本国杜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总结意共从“萨勒斯诺转折”到“八大”二十年来路线的抉择与发展,大致上以其“八大”为分水岭,前一阶段是共产国际“七大”一人民阵线的延续。后一阶段是意共自主路线的逐步发展.正是陶里亚蒂提出的新路线才使意共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西欧国家最大的共产党。意共在战后整个历史时期始终以这条新路线为基本点.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意共改奉社会民主主义,改名为意大利左翼民主党,只不过是其新路线在新形势下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转折     
人生之路,不可能直直的通向尽头。当遇到阻碍、迷路和困苦时,请学会.——转折。 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信念。 风雨如晦的年代,“信念”两个字激励了多少年轻人的拼搏,“救国”两个字点燃了多少年轻人的人生灯塔。一个少年,沸腾的热血里奔涌着激  相似文献   

11.
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和人民,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要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清楚的认识,社会主义是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长时期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国际团结与联合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问题。后冷战时期共产党国际团结与联合,与历史上相比已经发生重要转型,逐渐走向一种“新型联合”,即回归对马克思主义的尊重,适应后冷战时期国际共运面临的形势与要求,从在传统的“一个中心、一条道路、一种模式”思想下极力强调组织联合,变为新型的坚持从独立自主要求出发的多样化团结方式,从思想、方式和行动等方面自由开展双边和多边的合作与联合。究其原因,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和理性回归,也有对后冷战时期国际共运转型与变化的调适,同时中国共产党为其转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与方法。传统灌输理念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缺失,导致强输硬灌;教师主体性缺失,导致价值虚无主义。主体间性教育理论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念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念主体间性转向,变"主体—客体"关系为"主体—主体"关系;变单向灌输为平等对话;变对象化过程为交往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革”与“苏联解体”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两大历史事件。这两个重大事件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处和内在逻辑共性,其共同的深层原因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形成的党内上层矛盾分裂所致。因此,如何加强和搞好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党内民主建设,是我们从以往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中应吸取的最重要教训之一。  相似文献   

15.
茌良计 《梧州学院学报》2011,21(3):19-23,28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当代性相统一的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论述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及其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剖析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深刻根源,从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问题。文章回顾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胜利和挫折,最后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建设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必须坚持开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不能局限在手段和方法上的创新,也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上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多元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内容必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元社会结构相适应,沿着传统路径进行拓展。在这种融合思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共产主义理想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应把培养符合现实需求的合格公民和好公民纳入其中,并把反"四项基本原则"作为逆目标进行控制,以适应当前各种变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变革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坚持认为只有彻底打碎资本主义,才能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而民主社会主义则认为只需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不断改革资本主义,就可以实现民主社会主义。法共认为,苏东剧变证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都没有成功地变革资本主义,在反思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批判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变革道路的基础上,法共针对法国社会变革动因和社会变革主体的新变化,提出了新的社会变革道路——“超越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共运史学科受到冷落的时代,研究者必须冲破狭隘的研究视野,拓展共运史的研究视野。"国际"的视角和方法就是在共运史研究中非常值得重新审视的一种视角和方法。对这一视角和方法的重新审视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和认识苏联问题,也可以为我们揭示以往国际共运史研究中存在的狭隘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必须遵循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逻辑。从历史维度上看,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时代;从现实维度看,新时代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时代。从理论维度看,新时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探索新的重大历史课题的时代;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看,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由此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对21世纪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关注,最重要的是对社会主义的沉思。只有通过不断的沉思和反省,才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得出具有划时代的社会主义新思想,使社会主义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三个代表”思想是在21世纪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历史沉思的科学结晶,是站在更高更广阔的视野下对社会主义命运和前途的把握。“三个代表”思想意蕴的社会主义价值是非常深远的,它不仅意蕴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兴旺,而且昭示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