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古诗文学习的主要障碍则是词汇,让学生正确理解文言词义,也就成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同形词,是指两个意义用一个形式表示,其意义之间没有引申关系的一类词.古代汉语词汇数量少很多,但同形词还是大量存在的,其同形、多义的特点,丰富了语言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但在没有具体的语言环境,说话人与听话人不同的理解程度,会有词义理解偏差的现象,本文通过词与词组的不同定位、词语色彩义的不同定位、对义项词性的不同定位三个方面来分析,来明确这类词的使用,对词语的理解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辨析文言文古今词义是理解文言词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古代文言文发展到现代白话文,词义变化是非常大的。除了汉语中最基本的词汇,如“人、中、山、水、手”等没有发生变化外,其它的词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如果不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而用现代词义去读古代文言文,就很难读懂,甚至出现笑话。例如“去”,古代是“离开”的意思,《岳阳楼记》中的“去国怀乡”的“去”即此意,而现代的“去”则是“到某地”的意思,古今词义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用现代词义去理解,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学习的关键是对实词词义的把握,但是学生要记住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多义词的意思,非常困难,更何况考试中还会出现很多生僻字,因此在加强识记、注重积累的基础上,掌握灵活推断词义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汉字构成、文言文结构的特点,采用拆字分析法、偏旁推测法、字音联想法、结构观察法,可以有效应对生僻字,使文言文学习既轻松又有趣。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认不认得字,不是读不读得出音,也不是了解不了解语法,而是幢得不懂得词的意义,能不能把查到的辞典义落实为句中义。在阅读古文遇到一个不会解释的词时,阅读者都会打开有关的字典辞书查到有关的项目。这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要从多义词中选出合适的义项,同时排除多余的义项,它们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从演变的结果看。有古义和今义的区别;从使用的频率看,有常用义和非常用义的区别。所谓古义是指只在文言文中使用,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一些词语,它们的内涵很丰富,但作者在行文上,却没有用很多的文字针对它进行直接的描述、说明,这样的话,学生是无法通过一般的联系上下文语境或查找工具书来体会这些词语的丰富内涵的。它不显豁,但它常见;它是一个词语,但在课文的大背景下,它又是文本的一部分;它容易被读者一语带过,可在内容上、表达上却又须格外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那么,怎么操作呢?笔者试以《秋天的雨》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如何使这样的词语教学超越简单的词义理解。  相似文献   

7.
郝昌明 《新高考》2011,(12):49-50
近年来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对词义的推断主要考查生词词义判断、代词指代判断、熟词新义判断和普通词汇特殊意义判断。本文就来介绍这些词义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言实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高中六册课本中共列出340个常用文言实词(各册书后均录),如此面广量大的实词,学生要完全准确把握,实非易事。因此,让学生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对于他们准确把握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词义依赖语境,语境制约着词义.在英译汉时,利用语境确定所指,使原文中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获得明确的单一性;依据原文特定语境的表达需要创造译文特殊的表达形式;通过语境确定词义的褒贬内涵;利用语境消除含糊,使词义具体化;借助语境的补衬作用,正确获得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0.
考点阐释 理解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及作用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考的一个知识点。《考试大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1.
实词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探究语境分析、联想推断、结构分析等相关的实词推断策略和推断技巧,通过推断探究学习中的各类实词运用方式,让学生对实词有深入的探究和了解。  相似文献   

12.
【考点阐释】正确理解文言实词是阅读理解一篇文言文的前提和基础,历年高考也十分注重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考试大纲》规定“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质就是依据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它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相似文献   

13.
广东高职语文《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可是,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这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因此,结合语境,正确掌握实词求义的方法,就成为破译文言文不可或缺的技巧。本文就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语境影响并决定词的文化社会意义以及联想意义,很多词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文化中,既存在相通的词意联想,亦有其各自独有的一面。本文主要对不同的文化语境下某些词汇的相同及不同的词意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累”字别解 《淆之战》是《左传》中的名篇,一直传颂至今。多年来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原文“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课本注释为:“不拿被囚系的臣子,杀了衅鼓。累,绳索,这里指俘虏。衅鼓,杀人把血涂在鼓上。”仔细考究文中“累”字,有“绳索”义,直接指俘虏,本人甚感疑惑。于是我翻阅了几本工具书,把其中的类似的解释仔细地分析对照,发现句中的“累”字解释有误。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为加强提高学生对本国语文较高水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加强学生对我们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的积累,筛选了不少短小动人的精美文章。《大学语文》共六十多篇,其中文言(包括古典诗词)占了一半以上,从而使文言文的把握,成为自考中的重中之重,也成为不少自考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其实我觉得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加强然后再分类整理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文言的重点,无非是这几个方面:第一,理解文中常见实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高考文言文实词词义繁多,学生不易掌握。从汉字早期字形入手,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实词词义。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要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在翻译和理解过程中,要结合注解,利用工具书,力求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在一定的语境中作合理推断,整体感知,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复习中,实词历来是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绝大多数来自于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推断技巧,无疑是很有作用的。下面介绍几种推断技巧。  相似文献   

20.
"扛鼎",简单说就是用手举鼎,颇类似于现在的举重活动。作为一个古老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并未将之作为条目收录其中,然而时下这个"扛鼎"却分外"抢眼",频频出现于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当中,现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