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鹏 《现代传播》2004,(3):87-89
本文通过对台湾一部分设有新闻传播本科和研究所的高等院校的考察 ,对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梳理 ,对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了概括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台湾新闻传播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的困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大学生的新闻传播专业认同、认知与职业发展意向的关联为研究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新生和毕业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个年级对新闻传播专业均呈现低认同高认知,在重新选择专业的职业发展意向上倾向于选择非新闻传播类.该现象与法学单科类大学属性有关,但在其它单科类大学中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办新闻类专业的高校有60所左右,新闻学类专业点100个左右,专职教师千余名,在校学生数万人,为国家输送了3万多名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有4个新闻学博士点,26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此外,还新增加了传播学博士点2个,硕士点9个。据统计,自80年代以来,我国培养的新闻学博士和硕士已超过500人。 改革开放20年来,在几十个新闻院系中已逐步形成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北京广播学院三大新闻教育基地。这三所院校均有博士授予权,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高,输送人才…  相似文献   

5.
陈锐  高卫红 《传媒观察》2020,(4):98-104
新闻巨子范长江历经"自由记者"、"新闻战士"到"人民勤务员"的职业求索,逐步突破其早期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和"战时新闻学"思想的桎梏,发展至中共党报思想,进而完成从一名民主主义自由记者转变成共产主义新闻战士的光荣与梦想。这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是其在救亡图存、挽救国运的核心目标指引下,在新闻领域为实现救国救民志愿的积极探索,是其走向中共步履中的自我认知革新,更是以其为代表的一代新闻人投身民族解放新闻事业的筚路蓝缕和精神发育史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
胡晓娟 《青年记者》2016,(31):23-24
职业认知是从业者对所从事职业相关功能、意义、规范的理解与认知,是职业意识成长和职业认同的基础.①形成职业认知的关键在于,从业者对于职业本质与功能的逐渐明晰以及自身在社会中角色与位置的准确定位,这也是职业同一性的形成过程.② 新闻人的职业认知,一是对职业角色的认知,即对新闻业与新闻从业者应该是什么的职业意识自觉.二是职业道德层面的认知.然而,新闻行业的现实困境致使新闻从业者产生自我认同危机,出现了自我贬损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郜书锴 《今传媒》2007,(12):78-79
今年第8期《今传媒》发表徐晓波的文章《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以传媒发展变化为导向》,认为美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在全球来说是比较成功的,美国大学新闻学院里只有17%的教授没有当过记者,教授中最受学生欢迎、最成功的老师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者.然而,这一新闻传播教育的"美国模式"并非如此完美无缺.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自1984年1月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两家高校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至今,总体可分为萌芽、成熟、拓展三个发展阶段。现阶段中国具有18个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具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15家,具有新闻学或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3家,主要集中在国内较早开展新闻教育的、师资水平一流的综合性高校;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或副教授已从3位发展到268位,博导的年龄、性别、专业方向结构趋于合理。近年来,大陆博士生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注重内涵发展、学科特色,以及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9.
传媒人的职业理想--2002上海新闻从业者调查报告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报告之一主要介绍了上海新闻从业者的基本情况(参见本刊2003年第1期),本篇主要介绍和分析他们对新闻工作的态度、理想。 职业忠诚度 [1]从业经历 上海新闻从业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平均年限为10年,其中从业时间最长的为38年,最短的为半年。有63.3%的  相似文献   

10.
王天定在2007年2月28日的《中华新闻报》上撰文认为,新闻传播学专业是我国高校近些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专业之一。到2005年,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由1994年以前的66个发展到661个。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美国新闻传播教育专刊《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者》(Journalism & MassCommunication Educator)近10年的148篇研究性论文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对不同媒介类型和不同学科方向的关注、作者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内容分析,以期管窥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现状,从而为世界尤其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研究发现,美国新闻传播研究所涉主题丰富,理念争论减少,教育制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问题的研究增多;研究方法倾向于使用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目标不在于为某个类型的媒体培养合格的人才,而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其所在专业要求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作者呈国际化、多学科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但仍存在一定的学术垄断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厘清转型时期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改善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路径和方式。[方法/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图书馆员的专业学习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高校图书馆领导层对馆员专业学习的引领意识薄弱、规划不足;高校图书馆专业学习主体的层次感和多样性有待进一步改善;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的针对性有待加强、互动性有待提升;高校图书馆员应增强对新技术快速学习和应用的意识、加速学习成果的转化并提高理论创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微观层面探讨了我国新闻学本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革新闻学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宦伟 《图书馆杂志》2002,21(9):61-62,43
目前监狱图书馆规模小、藏书结合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健全,建设和发展缓慢,难以适应监狱教育改造职能的要求。监狱图书馆应当结合服刑人员的特点,办出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教育的态势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传播事业与网络传播学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传播教育也快速发展起来。如何开展网络传播教育,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不仅需要在实践上探索,而且需要在理论上探讨。笔者不揣简陋,略呈浅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ͼ����û���������״�뷢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分析目前我国用户教育现状和介绍国外用户教育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探讨未来用户教育的三个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外专业档案馆状况与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和国外专业档案馆发展情况做了总结、分析和比较。其中对目前我国专业档案馆工作情况总结了4项突出特点 ,对国外8种类型的专业档案馆进行了情况简介 ,对中外专业档案馆进行了比较 ,指出了4个相同点和3个不同点  相似文献   

18.
2002:电视媒体生存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勇 《现代传播》2003,(1):94-99
本文对新闻集团、凤凰卫视、阳光文化、电广传媒四家有影响的传媒公司 2 0 0 2年的经营与生存状况 ,尤其是它们的经营模式与核心竞争力作了有理有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研究问题包括: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教育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目前该学科教育的专业发展规模、师资队伍、学生培养的现状是什么?经验与发展建议有哪些?论文采集数据的方法和途径为:向全国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所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院系机构发放学科发展历史与现状问卷并回收56份有效机构问卷,并通过网络调查获取另外22家机构的学科点现状,对七所院校开展实地调研和访谈。核心研究结论为:第一,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百年发展中学科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艰难而荣耀,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历经各自独立创建并发展之后在1998年融合基础上走过了坚守主流专业并积极拓展新领域的道路。第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无论是单独建系还是在历史、文学、管理或图书馆实体机构之下创立,经历了平均3. 77次的院系名称更名,目前大多数学科点以信息管理或信息资源管理作为名称并基本稳定下来。第三,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经历百年的沉淀和发展后,尽管师资规模仍然偏小,但已形成相对稳定、不断更新换代的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高、学缘结构不够优化等问题值得关注。第四,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的在读学生中本科生培养规模大于硕士和博士,但从学科点授予学位情况看,从初创时期的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已过渡到现在以培养硕士生为主的阶段;本科、硕士和博士在就业去向上均以签署就业协议或者国内外升学为主要去向,本学科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不高。论文最后提出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发展中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出版: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现状:半壁江山,举足轻重 1.教育出版在整个出版业中的地位 什么是教育出版?如果从出版物来界定,教育出版主要是以出版教材教辅为主要出版物的出版市场,这里的教材教辅既包括中小学教材教参,也包括高校教材以及成人教育、自考教育以及社会培训教材及其配套的参考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