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通过林黛玉的形象美、林黛玉的真善美、林黛玉的艺术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美四方面来分析林黛玉的潇湘妃子之美。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无疑是曹雪芹笔下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之一。纵观林黛玉的一生,不论是体态神貌、举止言行,还是吟诗作赋、赏花弄月,无不体现出诗人的气质,焕发出诗性的光芒。诗性之美,才是她的美之为美的根源。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林黛玉的诗化人生:首先,从林黛玉的待人处世等外在表现来看;其次,从林黛玉写的大量诗作中体现出的诗美来看;再次,从曹雪芹塑造这样一位诗化人物所寄托的审美追求来看。由此得出结论:林黛玉的诗化人生其实是曹雪芹诗美理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光照全书的人物形象,是真与美的化身。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以美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对林黛玉“情情”之美加以阐释,即“情情”的自然之美、极致之美和悲剧之美。“情情”的自然之美,阐释了林黛玉“情情”具有禀赋的特质,是“情中之情”;“情情”的极致之美是“情情”在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表现出至真至诚的深情之美,是“情外之情”}在“情情”的悲剧之美中,借助西方的悲剧理论展现出“情情”的升华和超越现实的崇高生命力,是“情上之情”。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是曹雪芹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形象,而表现林黛玉性格的作品毫无疑问就是她的葬花词,本文就是从意境的四个审美特征来探讨一下它究竟是怎样一种美。  相似文献   

6.
邵欣荣 《考试周刊》2014,(81):19-19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纯粹诗人气质的红楼女儿。她集天地山川之精华,以诗歌为心,以还泪为魂,演绎了唯悲唯美的人生。她承载着曹雪芹悲剧美学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7.
章认为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光照全书的人物形象,是真与美的化身。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世外仙姝寂寞林”与“山中高士晶莹雪”是美的双璧。如果说林黛玉是一种“理想美”,那么薛宝钗就是一种“现实美”的典型。长期以来,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宝钗无疑是最难定性的一个,也是最具光彩的一个,她在人生道路上生机勃勃,灵活稔熟地把握着生活的技巧,立意塑造着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宝钗形象的塑造具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黛玉是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是红学家公认的泪美人形象,在《红楼梦》前80回中有39次提到了黛玉的泪,但是通读《红楼梦》,林黛玉的笑却远多于泪,前80回中,描写黛玉的笑高达135次,微笑、逗笑、说笑、冷笑、嗤笑各种情态,充满灵气。故而笔者认为,黛玉不但是一位泪美人,更是一位笑美人。文章将从黛玉的笑出发,通过黛玉的笑与书中其他女性笑的比较,剖析黛玉的笑背后的美学意义与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林黛玉就是这其中最典型的形象之一。林黛玉的典型形象主要是通过她的语言来表现的,其语言通俗而不失典雅,率真而稍显尖刻,是《红楼梦》中众女子所不能及的。从对《红楼梦》语言的整体风格进行论述,引入对林黛玉语言特点的分析;又从不同的角度对林黛玉和"红楼"其它女性语言风格进行对比,突显出黛玉语言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姚军强 《甘肃教育》2014,(22):97-97
正礼仪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人伦关系、伦理价值,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秩序。其本质就是要指导个人通过不断的修身、反省、自律来实现理想的道德人格。礼仪文化是具体的行为规范,有其自身的制度仪式和文化特色。下面笔者结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谈一点简单的认识。一、动作行为林黛玉初进贾府,她的说话、举止都十分符合古代的一个未出过远门的闺秀所为。林黛玉常听得母  相似文献   

12.
先睹为快林黛玉拿到了《西厢记》,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的时间把16出戏全部看完,还只管出神,在心里默默记诵。林黛玉为什么这么爱看?为什么要在心里默默记诵?显然,这戏引起了林黛玉的感情共鸣。崔莺莺追求爱情迈出的大胆步伐使黛玉感动。就在这时,贾宝玉来了番似乎很大胆又带点儿调侃性质的表白:"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相似文献   

13.
宝黛爱情悲剧与林黛玉的情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商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新词,它表示人认识和管理自身情绪、认识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水平,是一个人生活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情商水平高会助人成功,反之易于失败.<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就是林黛玉不高的情商水平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翻开己卯本第三十一回,有一段脂评:“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金麒麟。是间色法也。何颦儿为其所惑?放颦儿谓情情”。这“情情”二字,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情”字,才是名词,指有情的人或物。大意是说,黛玉对有情的人(或物)才施之以“情”。纵观《红楼梦》全书,只有贾宝玉才是林黛玉“施以情爱”的唯一的“有情的人”。一句脂评,划定了林黛玉形象的性格,她就是为了贾宝玉的爱情而生活着,“没有恋爱生活,便没有林黛玉的存在。”①关于林黛玉形象的性格和爱情悲剧,述者颇多,本文仅对林黛玉形象的爱情心理作简单的分析,不  相似文献   

15.
罗璇 《考试周刊》2014,(89):18-18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有"小性儿"的评语。大观园中人对她抱有如斯印象,曹雪芹也慨叹一句"莫怨东风当自嗟"。事实上,小说常明褒暗贬,虚实相间,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评价亦是复杂多面的,这是因为人物形象被塑造得饱满而丰富,生动而鲜活。那么,林黛玉所谓的"小性儿"真的名副其实、彻头彻尾吗?她就是一个心胸狭隘,没有度量的人吗?本文沿着小说的相关脉络,辨析林黛玉"小性儿"的真实涵义。  相似文献   

16.
吴林 《文教资料》2008,(23):20-22
<红楼梦>中最令人关注的人物就是林黛玉.通过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可以发现林黛玉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和我们现实中的所有人一样,有一个形成、发展变化、成熟的过程:从最初童年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到性格的最终确立的自尊自爱、细腻敏感、体贴真诚、活泼幽默.虽然她不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但这仅仅是白璧微瑕,借苏轼<和子由论书>中的诗句来说,"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林黛玉当之无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女主人公".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导读《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叙述了贾家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方面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和矛盾冲突。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老祖母看不上她,因为她身子弱,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在贾宝玉结婚那天被气死,贾宝玉悲…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形象是家道败落后的作者的精神写照。作者通过林黛玉形象身世的骤然变化,表达了人间繁华易逝的感慨;林黛玉所居湘妃竹的斑斑泪痕,是作者悲情的象征,林黛玉比拟的芙蓉的枯死,阐释了作者生不遇时,在家族命运变迁中枯死的痛心。  相似文献   

19.
冯国华 《语文天地》2012,(11):37-38
《诉肺腑》节选自《红楼梦》,是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重要章节。在这一回书中,贾宝玉不但敢于在人前称扬林黛玉,而且当着林黛玉的面诉出了长期积压在内心的肺腑之言,从而消除了由于林黛玉的敏感  相似文献   

20.
简·爱与林黛玉是西方与中国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较为典型的两个女性形象。她们身世相似且都具有所处时代的反抗精神,但生活环境大相径庭,造成两个人物性格截然不同。在处理爱情关系上,两个人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态度,最终导致完全不同的人生结局。这其实就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种显现。本文以中西文化差异为主题,从简·爱与林黛玉爱情经历的对比分析入手,全面而深入的对导致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爱情观进行了深层次论述,并以此为视角探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