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基本策略:市场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的转轨,我国高等教育也要相应地采取市场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基本策略。文章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说明了市场调节高等教育质量的机制,指出我国当前应进一步造成文凭事实上的不等价、培养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消费者观念、扩大学生升学与转学的自由度等,以此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策略向市场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构筑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学生工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经历了近50年的历程。当前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的我国高校在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尤其是学生工作与受教育者需求之间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旨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创新教育内容为基础,以转变工作模式为手段,以创新工作机制为目标,构筑有利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学生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行,高等教育的接受者——大学生的角色悄然发生变化,从单纯的受教育者转变成具有消费者特征的人。许多学生(本文所论述的学生特指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开始要求拥有作为高等教育消费者所应该享有的权利。但是,有相当数量的学者和教育管理者不赞同学生是消费者的观点。大学生到底是不是消费者,这一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争论,笔者认为,弄清楚这一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双语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从双语教学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动促进作用,对我国高等教育带来的直接影响和使其产生的变化,及其在改变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全面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等的作用上,论述了双语教学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摊理论的形成过程与思想基础,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摊面临的实际,指出了平均分摊高教成本的现实困难和理论不足。通过对学生贷款的分析,认为在目前以学生贷款为主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是十分困难的。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以差额收费为基础,通过国家助学金、地方学习贷款、社会捐助、国民高等教育储备金制度构建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生多元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6.
林丹 《现代教育科学》2004,(5):100-101,108
为学生服务,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终极目的。而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由于存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症结,重科研数量、轻教学质量,热衷于综合排名,淡化分类、单项评估,导致“为学生服务”严重缺位。对此,只有政府从主导者变为参与人,评估时由“过度量化”转向“质化与量化整合”,才能真正实现“为学生服务”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行免收学费加普遍的生活补助的政策,因此我国对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及学生贷款的研究长期处于空白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研究也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起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但我国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学生为本 培养高素质人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改革也在稳步进行。原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成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但当前我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状况如何?仍需要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我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专业选择的情况、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女性在接受高等教育质方面的特点(学习成绩、担任学生干部等)及女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等方面进行探讨。一、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建国后,我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虽有了很大的改善,男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女性的入学机会还是远远少于男性。以1993年为例,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为2:1,也就是在高等教育水平上,相对于…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高等院校扩招以来,不仅满足了广大学生的入学要求,也为社会输出大量的高等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扩招的背后,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和投资结构明显存在问题,甚至无法满足当前高校办学的日常需求。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我国在高等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涉及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探讨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制度,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学生贷款(即贷学金),许多同志对此寄予厚望。笔者以为,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府必须对高等教育给予大量的投资和资助,实施学生贷款是必要的,但单纯依靠学生贷款解决不了高...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ChatGPT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系列机遇与挑战。ChatGPT技术可以为高校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ChatGPT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辅助教学和评估工作,提供更加精准的学术指导。此外,ChatGPT技术还可以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弥补地区间的教育差距。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ChatGPT技术将能够为高等教育带来更多机遇,助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教育机构和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ChatGPT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加剧了我国政府投资能力下降与经费需求膨胀之间的矛盾,使得经费短缺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而迫切要求对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与补偿。本文深入分析了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因,并从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入手,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学生资助体系的相关想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考升学率不断得到提高。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仍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每年仍有大批高考学生不能升入高校。以今年为例,国家教育部公布: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946万名,而今年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数657万人。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推行弹性学习制度,放宽入学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基本上是沿袭了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半年制管理模式,这对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规范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以计划体制为主的学年制管理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在统一时间入学、统一时间上课、统一时间接受考试,统一时间取得毕业文凭等等。其统一计划、集中管理的模式忽视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仅注重了社会需求而不顾学生个性,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职业》2001,(4):8-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穷国办大教育,仅靠国家财政拨款的投资体制显然无法满足高教规模的高速度发展,难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因此,民办高等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国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高等教育机构达 1200多个,在读学生为 150万人,有的学校还办得相当成功,当然也有不少学校步履维艰。这些民办高校在政府的支持下,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   但是,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毕竟属于…  相似文献   

17.
美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高等教育从政策到管理,从招生到教学,处处体现着多样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激发我国高校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激发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觉醒意识,可以为高校及其教师更好地适应社会创造条件,使学校与社会融为一体,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起责无旁贷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完全依靠国家承担高等教育费用已不再可能。我国于1997年全面实行高等教育收费以来,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越来越无法承担日益上涨的高校学费。高校收费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如何?收费的上涨会不会引发新的高等教育不公平?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探讨完善高校收费的各种配套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看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模式的分析,我们应将学生看作消费者,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地位平等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积极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高职院校数和在校生数都占到我国高校数和学生数的一半以上。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举足轻重。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不断推进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努力实现高职教育与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