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讨高校教师组织支持、职业倦怠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组织支持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幸福感量表对海南省3所大学156名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检验组织支持、职业倦怠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职业倦怠在组织支持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组织支持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β=0.594,p<0.001);(2)组织支持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β=-0.647,p<0.001);(3)职业倦怠对幸福感有显著负向影响(β=-0.536,p<0.001);(4)职业倦怠在组织支持与幸福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间接路径效应值为0.264,置信区间上限为0.110,置信区间下限为0.453)。结论:加强组织支持可以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并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教师的职业倦怠越低,幸福感会越高,同时职业倦怠作为中介变量影响组织支持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幸福感心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校教师人员心理结构。方法:抽取江西省219名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幸福问卷》(MHQ,2003)进行测试。结果:《综合幸福感问卷》应用于高校教师时具有良好的信度,因素分析析出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利他行为9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两个证实两个模块(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9个维度(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利他行为)结构拟合良好。结论:将SWB与PWB整合起来才能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幸福感,这是未来幸福感研究的一个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对河北省288名高校教师和506名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河北省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高校教师和中学教师的心理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中学教师的自主性和积极关系水平显著高于高校教师.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幸福指数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中国梦的实现。本文对影响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幸福感下降带来的危害,并从高校教师、社会、教育法规的制定及完善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使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西藏地区3所高校2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存在性别、专业和民族差异;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进而得出结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能影响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采用心理授权及工作卷入量表对185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授权水平与工作卷入间有密切关系,表现在:心理授权各维度与工作卷入均有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职称、工作意义、自我效能及工作影响对工作卷入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探讨高校教师心理授权水平对工作卷入的影响,找出提高教师工作卷入的方法,可以为最终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及工作绩效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帮助高校教师采用正确的应对方式,增强幸福感体验,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调查了广东省5603名教师,认为:目前高校教师较多采用成熟型的应对方式,较少使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高校教师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求助、解决问题、幻想等应对方式有助于个体生活满意度的提升.尤其是求助和解决问题,在提升生活满意度方面的作用极其显著.而自责、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则会有碍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幸福感不仅是衡量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教师师德师风表现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及心理资本与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心理资本可以正向预测幸福感得分的49.3%。心理资本得分每提高1标准差,预测幸福感会对应提高0.702标准差。2.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职称、职务上存在显著差异,幸福感得分在这两个因素上呈现出U型。3.科研、教学岗位的教师在薪资待遇和工作成就上的幸福感显著高于行政、教辅岗位的教师。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从心理资本的视角提出了提升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中文版的UWES量表和短版本土心理资本量表对285名江西省地方高校教师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相关及回归分析等实证统计方法,探讨地方高校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高校教师工作投入状况及工作资源对高校教师工作投入的影响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9所高校287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工作投入水平较好,工作投入及活力和专注维度得分在教龄差异上显著,并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U”型特征,工作投入及其三个维度得分在对收入满意程度上差异显著,并随着对收入满意程度的增高呈上升趋势;工作资源、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在工作资源与工作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格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8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格中的积极因素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人格中的消极因素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和人格各积极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人格中的消极因素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分析的方式,首先对在泰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幸福感现状进行调查,其次检验两者的关联性。结果发现:(1)在泰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以及心理幸福感都处于良好水平;(2)跨文化适应程度与心理幸福感存在正向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总体幸福感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心理品质。许多研究发现,总体幸福感与个体感恩倾向有密切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以及感恩倾向的问卷调查分析显示:幸福感中的3个分维度——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以及愉快或忧郁的心境与感恩倾向显著相关;感恩倾向对生活的满意度、精力以及忧郁或愉快的程度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9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方差分析表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不同组别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均存在显著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均可作为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变量,核心自我评价是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一个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取46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教师心理资本与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不同背景变量下的差异,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性别的教师在爱心、耐心和乐观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以及乐观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学历的教师在希望以及教学效能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职称的教师在耐心、教学效能感和乐观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月收入的教师在希望、爱心和教学效能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是否有班主任经历的不同教师在希望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教师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以及非人性化维度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与认知枯竭维度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对教师职业倦怠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对英语教学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在强大的职业压力下,很多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教师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探讨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90后"大学生身体自尊及主观幸福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34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90后大学生身体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专业差异;90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大学生身体自尊与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对其身体自尊有预测作用。结论:"90后"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对其身体自尊有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反应/不反应联想任务(GNAT)和量表法对66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在确认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结构的基础上,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出发,探讨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模型。结果发现:(1)自尊结构是双重的,存在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两种成分;(2)主观幸福感结构也是双重的,存在外显主观幸福感和内隐主观幸福感两种成分;(3)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最佳预测模型是:外显自尊预测外显主观幸福感,内隐自尊预测内隐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