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9月份,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布朗等人发表了一篇题为《2030年面临的问题:谁来养活中国》的报告,认为随着中国耕地逐年减少,从1990年到2030年间中国谷物产量将下降1/5,而人口和对粮食的需求却不断增长,因此中国可能出现谷物严重匮乏的前景并足以影响全世界,断言“没有人能养活中国”。情况是否如此?请读——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靠自已2月8日,在“奥斯陆可连续发展与消费圆桌会议”上,面对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的耸人听闻的报告中“21世纪没有人能养活中国”的断言,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解振华郑重回答:“中国人能够养活自己!”中国人能够说这句话是有历史依...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全世界50亿人口中,经常挨饿的人大约有10亿。许多国家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供养其人民。这个问题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而且在像日本、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那么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博士在《谁来养活中国?》中提出了一种权威性看法:一个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答莱斯特·布朗先生□陈大庆/江苏省扬中市高级中学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曾发出“谁来养活中国”的惊人之问。布朗以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粮食消费400千克为测算依据,算出我国在下世纪30年代粮食总需求量约7亿吨左右,总...  相似文献   

5.
谢长江 《师道》2002,(2):4-7
莱斯特·布朗在其著作《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中,以一种wakeup call(醒世呼唤)的精神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当中国的人口达到16亿的时候,谁来养活中国人。布朗在书中的论证很充分,但他忽视了一个环节,即对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估计偏低;同时他也忽略了一个人,这个人已经为中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还将肩负起用知识改变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神圣使命,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相似文献   

6.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曾悲观预言:“谁来养活中国人”。这一预言在世界上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杞人之忧。布朗认为,随着中国人越来越富有,他们将需要更多的肉、牛奶和禽蛋,畜产品需求的增加将直接导致对粮食需求的额外增加,而额外增加的量是“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是贫...  相似文献   

7.
谈谈加强农业问题材料1:我国1993年粮产9130亿斤。1994年我国发大水,粮产8902亿斤,比上年减产228亿斤。此时,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布朗写文《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被西方称为投向中国的“重磅炸弹”。他认为;2030年中国人口将增长到16亿...  相似文献   

8.
大军 《文科爱好者》2004,(14):79-80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曾预言:“谁来养活中、国人”这一预言在世界上掀起了不大不小的疑问。现在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现代化要靠我们自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 《神州学人》2005,(10):28-31
十年前,美国学者布朗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当时曾经引发了很多人对中国农业的极大关注。有人说,布朗的书在散布中国威胁论,但在杨邦杰看来,布朗的问题很简单,当然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中国,“米袋子”一定要“挂在自己家里”。30多年的农业科研经历,使一直致力于农业研究的杨邦杰对中国的农业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判断。2004年12月,杨邦杰当选为致公党中央副主席。这为他提供了一片新的广阔天地,他开始为国家农业现代化、西部草原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建言献策。2005年,“中部崛起”成为“两会”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在这个热闹的场景中,杨邦杰发出了冷静而理性的呼声:“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固然很重要,但中部的农业绝对不能萎缩。沿海的发展已经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如果中部的土地再被工业发展挤占的话,中国就没有生产粮食的地方了。杭嘉湖平原、珠三角以前都是中国主要的水稻产区,现在已经消失,上千年才能形成的水稻田被占之后是难以恢复的。中部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水稻产量占全国的36%,因此中部的崛起绝对不能放弃农业,要坚决保住这块粮食基地。”杨邦杰说:“发展是参政党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是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作为致公党中央负责参政议政的副主席,我将为之而全力投入、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0.
谁在养活美国? 两年前,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引起西方世界一片莫名的惊慌.两年来,中国政府实行"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大量事实,给予这一观点以有力的回答.如今,在经过两年来的沉默之后,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国土资源综合研究中心主任陈百明等一批中青年学者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疑问:谁在养活美国?他们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问题:何为美国模式?美国模式对世界资源和环境构成何种影响?是否应该推崇美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考考你     
一、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哀隆平、李振声,一南一北两位育种专家,分别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局和最新一届获奖者。回答1一3题。1.从袁隆平到李振声的先后获奖,折射出农业科技对我国农业增产做出的巨大贡献。这说明A.科学理论的客观性C.民以食为天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 .1995年,莱斯特·布朗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认为到2030年中国粮食短缺3 .7亿吨,即一半以上的粮食需要进口,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的预言警示我们必须关注A.粮食安全C.人均耕地B.人口增长D.农业发展3.李振声院士说:“我…  相似文献   

12.
1994年,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的报告。但15年过去了,在国际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中国人不仅能养活自己,还在积极帮助其他国家增加粮食产量。只占世界耕地7%、人口却占世界22%的中国为什么能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邓湘子 《高中生》2009,(11):40-41
2008年,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再次出现粮食危机。在凤凰卫视的演播厅里,主持人陈鲁豫采访袁隆平。鲁豫问:“你认为,谁来养活中国?”  相似文献   

14.
◆ 21世纪怎样养活中国16亿人口◆ “二维结构”的传统农业决定我们只能是“土里抠食”◆ 创建微生物工业型的白色农业,已是当今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很低,特别是可耕地少,淡水匮乏,这些不利因素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此,21世纪怎样养活16亿人口?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布朗所长提出“谁将养活中国?”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问题,一时成为国际媒体的宣传热点,甚至影响了国际粮食市场的交易价格。跳出传统农…  相似文献   

15.
邓湘子 《高中生》2009,(22):40-41
2008年,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再次出现粮食危机。在凤凰卫视的演播厅里,主持人陈鲁豫采访袁隆平。鲁豫问:"你认为,谁来养活中国?"袁隆平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反问:"你知道饥饿的滋味吗?"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中国7%的耕地养活22%人口,粮食安全令全球瞩目.97年爆发的世界范围内粮食危机,布朗命题引起学术界和政治界的关注乃至震惊.如今应站在一个更高的立足点上,客观评价我国农业企业,为科学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梳理经验.课题通过spss,excel软件对市场问卷调查及分析,同时将调节粮食生产的有效手段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最后将研究当中国真正出现粮食危机之后该如何解决,如何利用资源来进行我国农业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17.
世界人口呈增长趋向,地球是否能承受人口增长的负担,引起世人的关注和担忧。中国人口多,中国的粮食是否能自己养活自己的人口,也引起人们的怀疑和忧虑。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角度审视这个问题,揭示中国人口状况和粮食问题,能够得出中国可以立足国内自己的粮食养活自己人口的肯定结论。  相似文献   

18.
"问题不是谁来养活中国人,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资源、发挥智力,好好供养自己."著名旅美科学家左天觉博士,12月16日在为首都科技界作题为<当今美国农业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业>学术报告时,充满信心地认定:2030年,中国人口达到最高峰,中国有资源、有智慧、有潜力,可以养活16亿人.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中国威胁论”被西方媒体和国际问题研究者大肆“宣传”的同时,“威胁中国论”作为所谓的新角度,又被他们不断的做文章。继“谁养活中国人”话题之后,“谁养活中国老人”又成了一个新话题。本文就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形成原因,解决途径等方面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95年7月,应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邀请,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先生在世界发展研究所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组织的两次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看似危言耸听但却不能不让我们仔细思考的问题:将来谁来养活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