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根》2020,(5)
正汶上县距曲阜50余公里,春秋时期为鲁国的中都邑,战国时为齐国的平陆邑。金泰和八年(1208年),始将县名定为汶上,延续至今。汶上因孔子曾任中都宰而闻名,公元前501年,孔子任中都宰,行之一年而四方则之。今汶上境内尚存孔庙、孔子讲堂、孔子沟、中都故邑碑、平陆祠等遗迹。  相似文献   

2.
孔子葬狗     
孔子家的一条看门狗死了,孔子让他的学生子贡去帮他埋葬,并叮嘱道:“路马死则葬之以帷,狗则葬之以盖。汝往埋之。吾闻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今吾贫无盖,于其封也,与之席,无使其首陷于土也。”孔子曾做过鲁国大司寇,并一度代摄相事,虽赋闲多年,却一直保持着当时  相似文献   

3.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入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体系都非常庞大,尽管《老子》只有五千言,《论语》也不过数万字,但它们却是中国以后的思想源头,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突出重点,我把他们的“无为”思想定位在政治和人生领域中来比较。一、政治…  相似文献   

4.
韩非“以术治吏”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术治吏”是法家治国之道的重要内涵。韩非提出“以术治吏”的思想,即以课能之术来考核和检验群臣,以禁奸之术来观察和防止奸臣,以自神之术来防止小人行奸。以吏为术治的对象,“法”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法家政治思想的特点。其“以术治吏”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刚 《中华文化论坛》2008,1(1):109-112
孔子将原初囿于家庭伦理的“亲亲”扩展为人我关系“亲人”的社会伦理,以家庭伦理类比社会伦理,但孝、悌为本的仁爱原则,由于家庭关系与非血缘的人我关系有异质差异,因此并不能对等和普遍化为社会伦理,这使得孔子还需从其它来源为仁爱原则寻找依据;墨子以地缘为基本社会关系,不再以特定伦理为社会伦理提供依据,试图从人自身追寻社会伦理确立的道德根源。孔子与墨子伦理思维变化的意义是:一、人性问题逐渐凸显。二、血缘宗亲伦理对日趋地缘制的社会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6.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人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  相似文献   

7.
光阴荏苒,时不我待。两千四百多年前的孔子对着脚下东逝的流水,发出一声深沉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自此以后,历代诗人便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8.
订婚,又叫“订亲”,也就是将男女双方的恋爱关系公之于世,并用一种形式固定下来,以受到习惯的制约。所以订婚是喜悦的,又是严肃的礼仪活动。俄罗斯人,男女双方经媒人撮合,感到满意时,小伙子和媒人须带上酒去姑娘家。这天,姑娘家会邀请亲朋欢聚,热情招待。姑娘的父母和亲友们尝过男方的酒,习惯上即订了婚,并得到了社会的公认。中非有个民族,订婚时,小伙子也必须携带一葫芦酒偕同父母一起去姑娘家。如果姑娘父母都同意这门亲事,先各尝一口酒,之后,递给两位亲家尝一口,再递给姑娘尝一口,最后小伙子本人也尝一口。这样,男女…  相似文献   

9.
犀(牛)樽、象樽,是祭孔礼器,用以盛酒。孔子,儒学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孔子生活在言论自由、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他周游列国,宣传“仁爱”,提倡“忠恕”,主张“德治”,是我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到了西汉武帝时,当时任江都相的董仲舒向武帝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被武帝采纳后付诸施行。这就是历史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那时候起,孔子的学说,成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化的正统,精神明的规范。孔子被尊为圣人。于是,便在他的家乡曲阜大兴土木,建盖孔庙,塑造孔子像,勒石歌其功颂其德,以供人们祭奠拜谒。历史的长河流淌到了唐朝开元二十七  相似文献   

10.
从竹简《穷达以时》说到孔子“知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孔子的“知天命”的真实含义,已有的几种解说均未真正理解,其最重要的原因是都把“知天命”置于天人合一下来理解,而忽略了早期儒家天人观存在不同的向度。郭店竹简《穷达以时》所述“天人之分”,有助于对孔子“知天命”的正确理解。孔子的“知天命”不仅仅是对主宰天或道德天而言,更重要是对命运天而言,孔子的思想实际蕴涵着一种天人之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浅说孟子的“性善论”□徐晓霞自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以来,历代名儒学士,就人性问题各抒已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孟子的“性善论”在中国思想史上最先树立了重要的个体人格观念,突出了儒学的道德自律、道德自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礼记·礼运》云:“地不爱其宝。”随着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和岳麓书院所藏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等文献的相继出土、发现和整理,我们有幸认识和了解到2200多年前秦人的“为吏之道”。简文《为吏之道》等内容涵盖了当时秦人为吏从政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3.
蒙培元 《寻根》2003,(6):16-20
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先生说过:“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见《中华读书报》2003年4月16日,胡祖尧文)这真是一个远见卓识。这不是因为他说了孔子的好话,能激发中国人的“自尊心”,而是因为,他看到当前人类的问题所在,从文化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但是,究竟怎样理解孔子的智慧?这倒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从根源上说,由孔子所开创的中国文化的智慧,不是别的,就是“究天人之际”的问题,其基本的思维模式则是“天人合一”。这样一种独特的智慧,正是从孔子开始的,并且形成了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秦永艳 《寻根》2003,(2):122-125
商代是我国早期奴隶制国家,其刑罚还没有系统化和制度化,有很大的随意性,并带有相当多的原始残酷性,但是它却为我国后世刑罚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个别刑罚一直为后代所沿用,为我国刑罚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商代刑罚种类繁多,现撮其要者,分述如下:一、徒刑徒刑是拘系作苦役。这是一种较轻的刑罚。《史记·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于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春秋时期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分别开启了中西哲学中关于人的研究,形成各有特色的“人论”。本文从“学”与“术”的分别来看孔子人论与苏格拉底人论的差别:孔子的“人论”是为统治者提供的“驭民术”而非学说,而苏格拉底的“人论”则是学理上的人学。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与周代乐舞●文杰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为我国古代乐舞的保护和继承做出过积极贡献。孔子自幼喜欢周代礼乐,他不仅“信而好古”,明确表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义哉,吾从周”,而且虚心地学习礼乐知识。“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客”“入太庙,每...  相似文献   

17.
孔子“仁学”包含了化忧患意识、化创新理念、化献身精神。孔子为春秋战国之际“礼坏乐崩”而忧虑,把“仁”纳入“礼”,实现由“礼”到“仁”的创造性转化,并为实现“仁”而呼喊,而献身。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人们大多认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德”等。通过对《论语》中流传下来的典故词语进行研究发现,贯穿孔子思想始终的主线应是“和”,孔子毕生追求的境界和高度是“和谐”。至于“仁”、“道”、“礼”、“孝”、“德”等,都是达到和谐的方式。通过分析还可以发现孔子言语的形象和委婉风格。  相似文献   

19.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宗师。古代文献《庄子》、《史记》等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并且孔子誉老子为“龙”,老子比孔子为“凤”。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件事真实与否,历来争论不休,难有定论。我们姑且悬置这一聚讼纷坛的问题。我们感兴趣的是,在这里,龙、风究竟有何寓意。此外,神仙家附会说老子乘“青牛”出关,青牛又表达了神仙家的什么观念。我们尝试着对此进行一番文化解读。一、孔子誉老子为龙《史记·老子列传》说孔子问礼干老子,归去之后,谓弟子曰:“乌,吾知其能飞;鱼,否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  相似文献   

20.
9月29日,“故乡行——孙敏书法艺术展”开幕式暨嘉定区第3届中小学生“孙敏书法艺术奖”颁奖仪式在上海陆俨少艺术院举行。孙敏向陆俨少艺术院捐赠了本人的书法作品,并向荣获第3届“孙敏书法艺术奖”的中小学生颁奖。“孙敏书法艺术展”作为上海孔子文化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展委员会和篆刻委员会、上海孔子文化活动周组委会和嘉定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扩大当代海派书画家及其作品的社会影响,积极营造和谐的社会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