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书法家翁方纲只注重仿效古人墨迹,讲究“笔笔有来历”。而另一位书法家刘石庵却在钻研前人书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其成就超过了翁方纲。在两相对比之中,一个道理鲜明地凸现出来:创新才能出类拔萃。纵观古今,几乎一切有大成就者都善于创新,做到独辟蹊径。而一味  相似文献   

2.
翁方纲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书法家,其书法质朴,浑厚,但由于缺乏创新而被后人批评,本文从翁方纲关于米芾、董其昌等书家书法的题跋入手,着重阐述了翁氏实用、复古、理性的实践观点,较全面地探究了翁氏书法得失的原由.  相似文献   

3.
作文题库     
【材料】刘墉和翁方纲都是清代有名的书法家。刘墉师法古人而又大胆创新,形成了风骨遒劲,味厚深藏的独特风格。翁方纲却因循守旧,讲究“笔笔有来历”。刘的一个学生是翁的女婿,有一次,他正巧碰上翁练字,便问:“岳父呀!您和我的老师都是当代大书法家。我怎么从来没听您评论我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柳公权、杨凝式、苏东坡、蔡襄均以继承颜真卿而成为光耀千秋的书法大师。元明两朝,帖学兴盛,颜真卿几乎被书坛遗忘。清康雍乾年间,先是董其昌后是赵孟颊书法笼罩书坛,帖学式微,书风萎靡。乾嘉年间颜真卿书法再次隆兴,培育了刘石庵、伊秉绶、何绍基、张廷济、赵之谦、翁同和、谭延闿等一批碑帖兼擅的书法大师,使中国书法又一次进入到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5.
书法(一)     
《中学生阅读》2007,(6):48-49
书法是以毛笔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书法家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动的文字造型来表达出其性格、趣味、学识、修养、气质等精神因素。我国的书法艺术有3000多年的历史,历代均有伟大的书法家出现,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书迹,成为艺术领域里丰富的宝藏。书法在唐朝时影响到日本,日本书法家把对书法的研究称为“书道”。  相似文献   

6.
学书法的时候,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大书法家,每天教学生练习书法。有一天,一位学生对大书法家说:我每天都用旧报纸练习书法,但不管怎么练,字总是没有长进。书法家听后对他的学生说:从明天开始,你不要再用旧报纸练习书法了,改用新的白纸试试。学生于是听从大书法家的教诲,改用新的白纸练习书法。一段时间过去了,这位学生的书法竟然大有长进,字越写越漂亮。学生不知其故,又来选自《教育参考》2003年第3期责任编辑/阳 跑问大书法家: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大书法家说:你以前每天用旧报纸练习书法,是没有从心理上认真对待它,只是抱着打草稿的…  相似文献   

7.
在我业余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两位恩师是不能不提的,一位是东北著名书法家沈延毅,另一位是南方著名书法家廖蕴玉。  相似文献   

8.
寒石先生是一位颇有造诣的书法家,也是一位很受父母双翅的书法教育家。在本篇专访中,他不仅谈了书法,更重要的是通过书法谈了如何加强孩子们的修养的独到看法。 段:一个7岁的孩子握着毛笔对妈妈说:“今天我写不出来.没感觉”。孩子所说的感觉是什么?我猜,大部分父母都不明白,倒是有可能被当作孩子懒惰的借口。寒石先生,您作为书法家和书法教育者据说曾对此有过精辟的解释。 寒:我很看重孩子们的感觉,这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可以说,感觉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其实,即使是普通人也不可以对生活毫无感觉,道理很…  相似文献   

9.
张静 《文教资料》2012,(17):79-80
从古代到当代的书法艺术传播过程中,文字的书写者书法家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是书法传播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书法内容的创作、书法风格形式的呈现都取决于书法家的技巧、修养,书法家不仅决定了书法作品多样的风格形态,而且把握着书法信息的泛化范围和受众面积。由于日常书写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书法家面对的受众不同,传播书法的心态也随之变化,创作的作品和收到的效应也是完全不同的。本文主要围绕书法传播媒介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生命无草稿     
在师院读书时,练习书法是我的一大爱好,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大书法家,每天教学生练习书法。有一天,一位学生对他说,我每天都用旧报纸练习书法,但不管怎么练,总没有多大长进。书法家听后说,从明天开始,你不要再用旧报纸练习了,改用新的白纸试试。学生听从了大书法家的教诲,改用新的白纸练习书法。一段时间过去后,这位学生的书法竟然大有长进,字越写越漂亮。学生不知何故,便又来问大书法家。大书法家说,你以前每天用旧报纸练习书法,没有从心理上认真对待,只是抱着打草稿的态度在练习;而当你改用白纸以后,你知道了机会的宝贵,抱着正确…  相似文献   

11.
经过对散见于古代书论中的片段分析,发现古代书法家的书法创新观主要有这样几种:集古、明法、功夫、性灵、追本溯源等。实际上这些观点都是书学范畴中最基本的要求,达不到这些要求,可以说连书法艺术的门也找不着,更不用说走进书法艺术的殿堂。书法创新的突破点在何处?经过对古代书法家的风格形成过程的分析,发现书法创新的法门就在于“取法自然”,即从自然中汲取营养,这才是书法创新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气与势,是中国书法中的两个重要审美概念。书法作品中气的贯通要借助于势,势的体现则又须书法家主体之气的旺盛,所以气和势是相辅相成的,于是构成气势一语。书法崇尚气势,其内容一方面包含了书法笔墨里的气势,另一方面也包含了书法家主体精神的气势,所以要想书法作品有磅礴的气势,书法技法与主体精神两方面都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3.
倪文东 《江苏教育》2022,(61):19-20
书法创作的“意在笔先”,其中的“意”既包括书法家的意愿、意向、想象和联想,亦包含书法作品的形质和法度;既有内在的“意”,也有外在的“意”,是书法家秉性、学养、功力、法度以及临书时之情绪、感悟诸因素的总和。意在笔先需要书法家在书法创作前有所准备、心中有数,有厚实的书法创作实践积累。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不但是杰出的书法家,也是杰出的书法评论家。他对中国古代书法家的评论见解独到,其中关于苏轼书法的评论尤其如此。一方面他对苏轼书学路径和创作阶段有客观、准确的阐述,对苏轼书法的总体特征、风格有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他又对苏轼书法的历史地位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对后世正确理解和认识苏轼书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认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至今仍为书法爱好者酷爱。“坦腹东床”的故事说的就是王羲之。晋代太尉郗鉴派一个门客到丞相王导家去选女婿,王导领着门客“就东厢遍观子弟”。门客回来复命,对郗鉴说:“王家的年青人都不错,但是听到有人选女婿,却变得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坦腹吃饭的,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婿。”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位女婿就是王羲之。这就是“坦腹东床”代表择婿的典故。遂  相似文献   

16.
最近亚洲书法家联合会邀请我参加了中日韩及东南亚各国联合组建的亚洲书法家联合会。我很高兴,因为这个书法家协会团结了亚洲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书法大家,而且在其中有许多人不仅研究书法艺术,还研究文字的本源,研究书法的应用与沿革,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因为我在教学中、演讲中,经常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文字的起源,二是文字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气势与气韵     
中国书法艺术常提到"气",气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在书法创作与形象中常以"气势"、"气韵"等词进行表述,"气势"是书法家对自然抽象摹写与内心世界传达结合的一种书法表现的特殊形式。气韵是书法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互相感知的产物。气韵生动乃书法所求的最佳效果。书法作品的气韵,是书法家品德情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功力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8.
清朝学习颜真卿书法的书家众多,从而形成了一个颜系书法家群体,其中最能入颜真卿堂奥者有刘墉、钱沣、伊秉绶、何绍基、张廷济、赵之谦、翁同和等人,且成就非凡。究其原因,是颜真卿书法影响的历史惯性和清朝书法发展的特殊进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书法作为其中的一支奇葩,流传沿用至今。自从有文字,书法已成为一门艺术,被列入学校课程.为世人所喜爱。从商朝甲骨文到秦朝小篆,从汉代隶书到五代魏碑,从唐代楷书到现在,孕育而生无数书法家.他们的字,人品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20.
张华中是一位在当代文艺界有深刻思想的诗人和书法家,尤其是他对书法方面的很多见解值得我们作深入细致的梳理和研究。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品德、人格与书法,“气”与书法,小楷美学,书法艺术辩证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