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审视我国当前教师教育制度,并试图从外在制度环境和内在制度结构两方面对建立教师教育认证评价制度的体制基础进行分析,从而为制度建构展开合理性论证。在此基础上,又以合法性机制为主轴,从法律框架、规范标准、文化认知三个层面来讨论制度建构的可能方案与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2.
胡春梅 《教育探索》2005,(10):28-29
通过学习和借鉴新制度经济学有关理论和观点,归纳与概括制度分析方法的基本观点,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政策执行研究。在影响和制约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与导致教育政策执行失真的诸多因素中,制度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制度分析能够更好地把握教育政策执行的本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组织分析中的新老制度主义与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制度理论在社会科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中重新兴起,对教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系统地分析社会学组织分析的新老制度主义的发展过程、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并探讨新老制度主义研究范式在教育组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
5.
在影响和制约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与导致教育政策执行失真的诸多因素中,制度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制度分析能够更好地把握教育政策执行的某些本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根据社会学制度主义对制度环境三要素的界定,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政策和规章所构成的高等职业教育法规体系、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规范体系、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出文化解释的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认知体系构成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所必须的制度环境。合法性的缺失,尤其是规范层面与文化-认知层面合法性的缺失使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不断受到新老问题的困扰。  相似文献   

7.
教育场域中的制度同形与组织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新制度主义分析视角,教育场域中的高校运行于高度制度化的组织环境,高校对制度理性的仪式性遵从导致了场域中惊人的制度同形.但是,高校藉此确立自身合法地位的制度同形过程,与以竞争和绩效为导向的不确定性技术活动存在强烈冲突,为解决这一冲突,高校有必要通过结构要素脱藕与关注信心逻辑来达成合法性与组织绩效的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主义的崛起及在中国的传播,已越来越引起国内理论界的兴趣和重视.随着20世纪后期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制度主义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分析范式,并且表现出更多的形式,其丰富的内涵也充分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制度分析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近年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研究的持续深入,制度分析方法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诊断和反思教育变革活动。而准确理解和正确驾驭制度分析方法,是保证制度分析获得应有研究效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社区建设的助推器、终身教育的切入点,社区教育的作用越发受到国家的重视和认可,并逐渐呈现出快速、全面、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来看,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下形成的路径依赖对社区教育政策的演进与发展具有良性效应;经济体制结构、社区教育的多元组织形式与传统历史文化等因素是影响我国社区教育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因素;社区教育自身体系的完善、国民教育观的更新与数字化学习组织的构建是社区教育政策变迁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背景下,提高社区教育法律地位、深入挖掘各地区社区教育的民族特色、完善数字化学习平台教育服务体系,是社区教育政策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制度要素是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分析工具,新制度主义为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关于制度分析的更为统一的语言。尤其是在关于制度建构与制度变迁等问题的描述和研究路径上,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予以了比较教育研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oinstitutionalis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emerging institution in Chinese society. Its development over three decades entails a trend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such a proces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gaining legitimacy and experiencing isomorphic changes. Various challenges have indicated an absence of institutional legitimacy at all level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amely regulative, normative, and cultural-cognitive legitimacy. The latter two are considered key for the ongoing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iz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reover,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indicated isomorphic changes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 terms of non-university sectors, practical/skills learning, teachers with dual qualifications and graduate employment.  相似文献   

13.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New Zeala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rough the 1990s the secondary sector was a site of considerable change as the Government sought to ensure that the curriculum and associated assessment practices were designed to meet student needs and the long-term goals of New Zealand society. The new regime aimed to promote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in particular to attain more equitable educational outcomes for all New Zealand students. These were policy rather than practice driven initiatives that linked somewhat tenuously to research based evidence. This paper begins by giving an overview of the secondary sector in New Zealand and these educational reforms. The overview sets the context for the following section that describes links between educational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during this time. Key issues within the sector are highlighted and some of the ways research has been used to monitor changes and inform policy are identified. It is argued that much of the research over the past decade has been small scale and short term and while this has served the immediate policy agenda it has provided only fragmentary evidence to inform longer term goals such as improving student performance. The paper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some of the current initiatives that might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the interface between research and policy/practice in secondary educa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4.
教育政策分析的范式特征及其研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政策分析的范式特征包括四个方面:教育政策分析是一个科学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研究领域;教育政策分析既是技术又是艺术;教育政策分析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教育政策分析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教育政策分析的研究路径包括政治学路径、经济学路径、社会心理学路径、马克思主义路径、系统科学路径和现象学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老年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与逻辑演变,是解读老年教育政策的一个新视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老年教育政策从初步探索到体系逐渐形成,呈现多元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采用扎根理论编码方式,梳理我国老年教育政策文本,审视我国老年教育政策的逻辑演变,可以发现,老年教育政策的发展受到教育实践定位、宏观制度环境、内生动力机制、教育发展理念、主导强化机制和关键时间节点的影响,在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两个方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未来我国老年教育政策应完善制度体制,保障老年教育政策的运行;关注老年人需求,注重老年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抓住关键节点,精准定位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科学调整布局,加强老年教育内部的组织管理,促进老年教育政策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合法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法性要求被统治者的首肯、社会价值观念的认同,它与法律性质、有效性、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密切相关。对于任何政治统治而言,合法性都是有效执政的基本资源。合法性危机意味着失去被统治者的忠诚,它将带来国家和社会基本结构的变化,尽管其表现形式纷繁复杂,但在其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的诱发原因。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调整与重建政治合法性基础的重大任务,而完善宪政则是摆脱合法性危机的基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教研制度在中国特色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把握教研制度的变迁历程及内在逻辑有助于进行教育制度创新。借助历史制度主义对教研制度历史变迁逻辑进行检视,可得出如下结论:从结构分析范式来看,国家制度背景决定了教研制度的走向;相关变量制约了教研制度的发展;主体行为与教研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制度的演变。从历史分析范式来看,教研制度具有路径依赖性,并通过学习效应、协同效应和适应性预期等方式进行自我强化;教研制度规范化是其"历史否决点",在此之前,政治因素是其突变式变迁的关键否决点,此后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则是其渐进式变迁的重要否决点。  相似文献   

18.
新制度主义组织社会学与教育组织研究存在着相伴相生的关系.一方面,前者的很多概念和观点是藉由后者而得出或加以求证的;另一方面,后者又借助前者获得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这种新的理论视野关注组织同形、松散结构以及制度和组织的变革等问题,但新制度主义组织社会学在凸显环境、历史和认知因素在教育组织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时,也存在忽略微观基础,淡化批判意识以及缺乏实践关联等不足.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趋同现象探析:新制度学派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趋同与分化相伴而生,可以分为合理趋同和盲目趋同。根据新制度学派的理论,高等教育趋同的原因是由强意义或弱意义上的合法性机制所引起的。本文认为通过改变制度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盲目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