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长槐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侗族画家,他的笔墨翻卷着家乡的云海松涛。 1938年,杨长槐出生在侗乡天柱县,一个祖祖辈辈靠种田为生的侗族家庭里,几兄妹中他是长子,童年和所有的侗家孩子一样是在放牛砍柴中度过的。年老的外婆经常带他到山上的寺里烧香,香火缭绕中他一遍遍痴迷地看墙上色泽鲜艳的壁画。没有画  相似文献   

2.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地方一种风情,何况在黔东南还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之说。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抓住了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就能够找到发展的机会和做好外宣工作。黔东南是以苗、侗民族为主体的自治州,在这块土地上,瑰丽多姿的苗、侗民族风情文化,原生、厚重的历史沉淀都在说明,这是一块神奇而诱人的土地。因此,从对外宣传的角度来说,我们只有抓住这个重点,才能把握好黔东南外宣工作的特点。对外宣传好这方风土人情,贴近苗、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尤为重要。围绕这个目标,我们不仅在寻求扩大本地区的“知名度”上下功夫,还紧紧围绕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积极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3.
怀化市的地域很广,有2.76万平方公里,在481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3%。聚居着汉、侗、苗、瑶、土家等32个民族。多民族的人们共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和睦相处,建设共同的家园。在怀化的几个县,经常会看到侗族的风雨桥。那是一种廊屋式的木质桥,桥上建有廊屋和阁楼,长  相似文献   

4.
今年27岁的陆新娅与瑞典王国的丈夫叶阿斌(中名)领取了结婚证,并按照侗家人的婚俗,叶阿斌与她穿上了侗家衣,在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相似文献   

5.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掌墨师为传承载体,他们是这一技艺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本文对独峒镇苗江河流域掌墨师群体、林溪河流域掌墨师群体、八江流域民国"雷家匠"传承谱系进行梳理,探索掌墨师的代际传承谱系,希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与振兴侗族木构建筑营造这一技艺。  相似文献   

6.
木习 《文化交流》2010,(12):10-11
杜旭平从小就喜爱书法,牢记父辈“颜筋柳骨”之说,百练不厌地临摹颜柳帖,从小夯实了书法功底。后来他成了部队军官,依然利用一切时间在书法的天地里奔驰不息。1991年转业到省级机关后,仍然乐此不疲,书法才华日渐显露,艺术风格日趋成熟。他博纳诸家之长,又融入自己的审美观点,形成了气势沉雄、清冷道劲、溢满阳刚之气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侗族的建筑文化,不仅体现在繁复多样的建筑上,还体现在它们的设计建造者——掌墨师的身上。掌墨师不仅是侗族木匠的杰出代表,还是侗族木构建筑习俗文化的传承者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实施者,掌墨师作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密码的解码人,更加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该文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侗族掌墨师,重点探讨了侗族工匠们在无图纸的情况下,直接收集并记录尺度信息的实尺营造方法,以及传承人对墨师文标识系统的应用和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该文强调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建造技艺与工匠信仰习俗相互融合的过程,侗族木构建筑营造仪式蕴涵的隐喻意义,对传承和认同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期通过该文研究为侗族木构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深化侗族文化认识,丰富侗族文化内涵,推动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对于贵州省从江县侗族大歌来说,2012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漂流年"。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从江侗族大歌飘洋过海,代表贵州和国家参加国内外各类重大活动共15次,以最纯朴、最本真的"天籁之音"走进美国、法国、德国、韩国,向世界传递。在过去的一年里,该县3名侗族姑娘随温家宝总理出访德国,参加了2012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式演出;该县主办的大型非遗歌舞音画"养心圣地神秘从江",先后到法国、美国和国内16个城市巡演,掀起中国民族风;小  相似文献   

10.
对于“档案”一词,你也许并不陌生,但你是否知道,档案还是一种传播工具呢。从楔形字的出现,发展到纸草书、钟鼎铭、缣帛档案、石刻档案、简牍档案和羊皮档案,再到纸质档案、声像档案和机读档案,档案不仅记载着历史,还担当着传承化、传播明的重任。因此,国际社会成立了专门组织对档案工作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当侗族姑娘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唱着被称为"天籁之音"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迈着欢快的民族舞步出现在中外观众面前时,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感叹:"这就是侗族大歌!侗族大歌真真切切地来到了我们中间!"50多年来,贵州省从江县侗族大歌多次代表贵州和国家漂洋过海,先后赴法国、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及地区演出和比赛,开展重大文化外宣活动。侗族大歌就像一块深埋于泥土之中的宝物,逐步显示出它那稀世珍  相似文献   

12.
正那年春节,我第一次到湘西过年,从山寨人特有的喝茶,让我感受到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依然完好地保存在山民中。堂伯年少时就到了湘西新晃侗族自治县,在当地多个乡村医院工作一生,生活也侗族化了。一年,我与妻去新晃过年,刚进屋,堂婶就高兴地喊着:"快坐,沏茶,沏杯热茶。"说着,就走进厨房忙起来。  相似文献   

13.
杨媛 《文化学刊》2012,(4):102-106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近年来侗族以其独特的歌唱形式和歌唱文化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由此,侗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当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大山登上了舞台,那它就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个体,而是牵涉各种因素的文化共同体,关于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对它的保护、诠释和传承都将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势必关乎人类文化、民族文化的经营和发展。本文拟贵州黔东南地区侗族为例,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角度去探讨侗族歌唱活动背后深层的文化功能.以期揭示侗族这一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特性,并试图勾勒出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和理想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4.
贵州、湖南和广西在2012年启动了"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其中申遗村寨的木构建筑保护情况调查和保护方案制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对广西三江县侗族村寨的建筑保护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以期为下一步开展侗族村寨的建筑保护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金沙溪《丧礼备要》与《朱子家礼》的朝鲜化彭林高丽朝末期,中国的《朱子家礼》东传至朝鲜半岛,播迁之初,即为高丽有识之士所推崇,希冀以此为契机,在全社会推行儒家礼俗。恭愍王二年,侍中郑梦周(字圃隐)“请令士庶仿《朱子家礼》,立家庙,作神主,以奉先祀。”①...  相似文献   

16.
从"江南第一家"郑义门,到耕读传家的海宁查氏,再到代代践行"10字"家风的瑞安俞氏,家国情怀化成一颗颗中国心,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之中。这其中呈现的立身之道、齐家之方,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文化基因,也为当代浙江人提供了精神养分。  相似文献   

17.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提出:应探索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发展路径,促进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2013年,位于广西、贵州、湖南的共25处侗族村寨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本文以预备名单中的湖南省通道县坪坦河流域侗族村寨为例,探讨村落遗产的创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湖南通道县侗族村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与民族文化的空间实证,以血缘与地缘共同决定的社会组织结构是侗族稳定有序发展的见证。但是,村寨目前面临经济发展落后、村民缺乏遗产保护知识、人口和用地压力大、大量新建房屋破坏风貌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村寨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笔者所在团队针对问题,提出以下创新保护发展策略:一是利用侗族独特的社会组织文化参与遗产的保护管理,促进公众参与;二是另辟新村,缓解老村人口和用地压力;三是进行多元经济模式共同发展的产业规划。这些策略将为村落遗产的创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山西,太行山之西,简称晋。春秋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又称三晋。山西,山川秀美,历史悠久,人荟萃,资源丰厚,是中华民族古代明和灿烂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9.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不仅造型独特,技艺精湛,其营造文化也十分丰富,建造过程更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中风雨桥的建造是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文化,与汉族地区古代廊桥的营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文化的"活化石"。本文将对风雨桥的建造仪式进行阐述,并探寻其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0.
山西,太行山之西,简称晋。春秋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卫称三晋。山西,山川秀美,历史悠久,人荟萃,资源丰厚,是中华民族古代明和灿烂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