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非洲热带草原的分布及特征非洲热带草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发育最好、特征最为典型的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热带雨林的北、东、南三面 ,北起苏丹 ,南到南非 ,西起大西洋沿岸 ,东到印度洋之滨 ,约占非洲大陆面积的 40 %。非洲热带草原的气候全年高温 ,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 ,年降雨量为 5 0 0毫米~ 10 0 0毫米 ,多集中在湿季。干季的气温高于热带雨林地区 ,各月平均气温在 2 4℃~ 3 0℃之间 ,而且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干湿季节变化正好相反。非洲热带草原的植物具有旱生特征。草原上大部分是禾本科草类 ,草高一般在 1米~ 3米…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草场资源郭书怀我国草原从东往西大致可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又叫干草原、真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草甸草原,分布于雨量较多的半湿润地区,有时与森林群落呈镶嵌状分布。其草的覆盖率为40~75%.产草量为200000kg/km2。典型草原分布于...  相似文献   

3.
若尔盖大草原地处四川、甘肃、青海3省结合部的中国川西北大草原,由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4县组成,为中国五大草原之一,面积35600多平方千米,其中著名的草原有热尔坝大草原、松潘草原和红原草原,是以牧业为主的藏族聚居地。草原海拔3500米~40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4.
肖燕 《甘肃高师学报》2013,18(4):126-129
草原地区经济建设是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的可靠保证和促进草原地区社会整体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一直以来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进行的粗放、落后、掠夺式开发利用草原资源致使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当前,加快草原地区经济建设必须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走上既满足当前利益又为后代的发展留有余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新疆广阔的草原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屹立着的一尊尊石雕人像。这些石人都是用整块岩石雕凿而成的。这些就是草原石人。草原石人是亚欧草原游牧民族遗留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文物。新疆至今已发现草原石人二百多尊。阿勒泰地区是我国草原墓地石人最丰富的地区,已发现80余尊。最高的石人高3.1米、露出地面高2.7米,最矮的石人露出地面高0.6米。石人是新疆草原古游牧民族创作的一种文化艺术,多为突厥时代的墓葬附属物。但这些石人到底是谁雕凿的?属于哪个民族部落的文化遗产?至今还是一个谜。你愿意解开这个谜吗?新疆的草原石人@李都…  相似文献   

6.
青海草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以青海草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区域社会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草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本质,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失调的阐述,提出了通过城镇化进程和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实现草原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远景规划设想,并且简单论述了草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若尔盖湿地草原地区的生态恶化问题,进行一定的经济学分析,着重阐述和分析了经济学原理中的"共有地悲剧问题"、"外部不经济性问题"以及"正值贴现率问题"和草原沙化问题的相关性。旨在为若尔盖地区乃至整个中国西部地区草原退化、沙化指出内在的经济学因素,并由此提出针对这些因素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草原     
《家庭教育》2007,(7X):0014-I0015
草原是一种由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它分布于温带,是一种地带性植被类型。草原地区年降雨量较少,而且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冬季少雪严寒,夏季天高气爽,能见度很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草原丝绸之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沟通中西方、南北方经济和文化的桥梁作用。但到了明朝时期,北方草原地区战争迭起,修筑的长城一度阻隔了南北之间的交往,加之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滞留了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道路。清朝建立后,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滞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在这种背景之下,草原丝绸之路逐渐衰落。同时,原来在中亚地区盛产金银器的诸国都已分崩离析,北方草原地区发现的金银器也很难看到有西方文化的因素,因而在金银器的文化内涵中也能看出草原丝绸之路的衰落状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针对若尔盖湿地草原地区的生态恶化问题,进行一定的经济学分析,着重阐述和分析了经济学原理中的“共有地悲剧问题”、“外部不经济性问题”以及“正值贴现率问题”和草原沙化问题的相关性。旨在为若尔盖地区乃至整个中国西部地区草原退化、沙化指出内在的经济学因素,并由此提出针对这些因素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泛河套文化圈南缘地区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成熟的地区,民情风俗受草原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农耕地区的社会风俗,既有河东地区的民风强悍,也有关西地区的英勇善战,还有燕赵地区的争强好胜。泛河套文化圈南缘地区的风俗表明草原文化对黄河流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草原文化是吉林西部地区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记载,草原历史文化记录了吉林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是草原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吉林西部草原文化这种能够被复制、传递的知识财富,我们要积极予以保护并加以推广,而强化图书馆文化建设将是构建吉林西部草原文化平台的关键。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图书馆发挥文化服务作用的基础保障,利用现代化、数字化的图书馆应用技术,全面提升图书馆文化建设,将是加快构建吉林西部草原文化平台的基础,是实现草原文化应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文题展现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牛马的眼里只有草原上的青草,却看不到草原上的花朵,然而草原因青草更加富饶,因花朵更加美丽。没有青草,草原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花朵,草原又显得单调。青草、鲜花、蓝天、白云才构成了人们喜爱的天堂。生活也正是如此,许多看似与生存无关的鲜花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让生活更加美丽。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草原牧区属于干旱草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近年来正在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无论属于西部沙化地区的鄂尔多斯市,还是属于中部典型草原地区的锡林郭勒盟等干旱牧区都在推行城镇化进程.推行城镇化进程的目的是以生态恢复为前提,使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早日享受更舒适的、更便利的城市生活,使他们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但是我们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审视干旱草原地区的人地关系史时,发现这里推行城市化建设并不只是当代人的所为.辽金元等历代王朝也曾建设过大型都市.但由于诸多生态因素的限制,元上都等曾经的草原都城变成了“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通过分析元上都遗址的生态环境条件,强调今天以城镇化为主导的干旱草原牧区发展模式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因素的生态人类学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一、单项选择题1.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A.长江  B.黄河  C.海河  D.珠江2.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地区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C.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D.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冰期,长汛期3.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C.自东而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4.下列地理事物由大到…  相似文献   

16.
张金树 《教学考试》2022,(18):13-16
<正>一、以题促思(一)真题再现(2021年全国甲卷,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 ℃,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7.
草原文化是以草原为栽体的独特的文化形态和体系,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现代草原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应具有以下特征:开放性、多元融合性、自然人文统一性、复杂和谐的生态系统性、新型的绿色工业性、社会化和市场化、城镇化现代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的本位性、草原人文精神。草原文化的变革和重塑涉及多个方面,其实质是草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第十七届全国草原夏令营2012年8月10日~15日将在内蒙古大草原举行。让我们以文字为翼,体验草原生态之旅为培养和发掘文学新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完成文学艺术创作者百花争艳、  相似文献   

19.
刚进入贡格尔草原不久就见到这样的景象:公路两边,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是遍地的牛羊,和我来草原之前在云南的夜空见到的星星一样多。这是我进入草原以来见到的最真实的景象——我想象中的草原景象。  相似文献   

20.
蒋高明 《科技文萃》2005,(5):158-160
草原退化现"毒"草 我国有天然草原面积约53亿亩,这些草原一方面支撑着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