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在收音机上听了这样一个笑话:说有一位教师讲课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他满以为学生听得十分投入,但抬眼一看,却发现学生大都前栽后仰、昏昏欲睡,前排一名学生正在打瞌睡,而且睡态可掬,他双眼紧闭、口水长流,还频频点头。教师大怒, 一拍桌子揪起这位学生质问:“你在做什么?”学生一下惊醒,急忙回话: “我在听课。”师问:“听课?那你不停点头做什么?”生答:“老师,您讲得太对了,我表示赞成呀。”师问:“那你闭眼做什么?”生答:“您讲得太美了,我闭眼想象您讲的那个美境呀。”师又问:“那你长的口水做何解释?”生答: “那是您讲得太好了,我听得津津有味了。”师大悦,说:“哦,好,继续听。”于是,教师很欣慰地继续讲,学生很放心地继续打瞌睡。听了这个笑话,我却怎么也笑不起来,因为这不仅仅是则笑话,它留给人们更多的是思考:课堂教学中,讲,究竟有没有必要?讲,怎样做好其中的取舍?讲,怎样才能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师问我:“你知道你们班的森子染发了吗?”我回答说:“知道。”“那你应该说说他!”“他今天刚返校……”没容我解释什么,这位教师便教导我说“你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永远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不用讲什么平等,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你们师范类毕业和我们非师范类毕业的就是不一样!”这些话语不止一次地冲击我的大脑,震撼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我在讲《勇敢的孩子人人夸》时,很多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按常理对那位不“勇敢”的女生进行了批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我也一一对发言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就在此时,郑浩然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我不同意同学们的看法,人家不愿意玩,干嘛非强迫人家呀?”我愣了一下,一想也对呀,我要是这个小妹妹,只是不想玩,能说我不勇敢吗?我该如何回答呢?学生是有意识、情感和意志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必须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学生真心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决不能把这与大家不一致的发言一棍子打死,这是多么宝贵的发言呀!我暗暗提醒自己。“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相似文献   

4.
一位香港的教师给我讲了他的无奈:他说,他有一个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目不转睛地听课,虽然,这位老师说,他深知这位学生绝对听不懂,他听课如此“专注“的原因只有一个,从初一开始,就在足球运动中与老师结下了深深的友谊.这是一份多深厚的友谊呀!想像一下,当他什么都听不懂,却要纹丝不动坐在课堂里支持敬爱的老师,这需要多大的毅力!而洞察孩子的爱心的老师,不能帮助他听懂,又是多大的怅惘!……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听一位中年老师讲《黔之驴》,他一读、二串、三讲,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津津有味地讲了两堂课。学生中“用心的”就死抄、死记,“不用心的”则“以为鸿鹄将至”,窃窃私语,有的竟然打起瞌睡来了。课后,老师对我说:“文言文有嚼头,越讲越有味!”我说,“能不能少讲一点呢?”他说,“你不讲,学生不懂呀!”“能不能改一下呢?”“改什么,改来改去还不是那一套……”  相似文献   

6.
据载,有一位课讲得非常好的教师,经常打骂学生,每年都有一些家长和学生到校长那里告状,每次校长都为他分辩:“他是一位好老师,是特级教师,他也是为学生好。”看来,在这位校长的心目中,体罚甚至打骂学生是“小节”是“小毛病”。其原因是打骂孩子是教师爱学生和关心学生所致。好像只要有爱作招牌,任何不正当、不合法的行为都可以被谅解。至此,笔者不禁想起一个词:“爱心虐杀”。事实上,任何真正的爱都必须以尊重为前提。没有尊重,真正的爱就不复存在。尤其对于身心正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无数铁的事实已经…  相似文献   

7.
南阳 《教育文汇》2008,(11):1-1
最近,听说一位知名教授在某县教师培训班讲课,台下竟有好几拨老师3人一组5人一圈地大声说话。我想,也许是这位教授所讲的内容不对这些老师的口味;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成为他们大声喧哗的理由呀!你听得不入耳。可以坦诚地与教授当场对话,希望他该讲些什么;也可以课后与教授交流,进行一些探讨呀!你觉得不必听,想私下议论些什么,可以轻声耳语,或以笔交流;  相似文献   

8.
那天班会上,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请问,当一个老师不尊重学生时,学生是不是也可以不尊重他?”学生的提问使我一时难以回答,因为,——也就是刚才,我教育学生说:做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也就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学生显然是针对我刚才的话提出的。为争取较多的时间整理思路,我就又顺势问了一句:“能否举一些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例子?”“比如,有的老师挖苦学生、讽刺学生,有的老师体罚学生,有的骂粗话,赶学生走……”学生的例子显然很多。原准备整理一下思路,讲一通道理的我,听到学生举了这么多例子,遂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9.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日我们经常听到教师在抱怨:“课上我讲得够清楚了,学生也听得很明白呀,可我就是搞不懂,为什么等到来真格的时候,学生却一塌糊涂了?”问题虽然可能有点夸大,但却反映出一种现象:课堂上,教师自认为讲清了,学生也自以为听懂了,但由于某种原因,“正确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并没有真正形成,当然更谈不上用其来解决问题了。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讲授“事实”,而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在特定领域中建构自己的经验。一、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学习都…  相似文献   

10.
那天班会上,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请问,当一个老师不尊重学生时,学生是不是也可以不尊重他?”学生的提问使我一时难以回答,因为,也就在刚才,我对学生说:大家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也就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学生显然是针对我刚才的话而提出这个问题的。为争取较多时间整理思路,我就又顺势问了一句:“能否举一些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例子?”“比如,有的老师挖苦学生,讽刺学生;有的老师体罚学生;有的骂粗话,赶学生走……”学生的例子显然很多。原准备整理一下思路、讲一通大道理的我,听到学生举了这么多例子,便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11.
史峰 《湖南教育》2008,(8):27-28
一、教师甲教学《皇帝的新装》遇到“突发事件”老师讲读课文:“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这时有学生举手:“报告!”老师问:“有事吗?”学生起立回答:“老师,课文中一个小孩子说‘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是事实吗?”老师笑笑说:“是呀。”  相似文献   

12.
对学生充满爱,是每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职业品格。然而,我们在强调爱的时候,不要忘记“尊重”这两个字,因为尊重比爱更重要。不久前媒体报道的那位让学生举左手或右手的老师,深知“尊重”二字的分量,他用“会时举左手,不会时举右手”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让我们看到,尊重的力量有多大。试想,如果这位老师根本没有注意那位后进生举了手,或者讥诮说:不会还举手,凑什么热闹!甚至侮辱学生:简直是猪脑袋,无可救药!或者无动于衷地说:哦,我知道了,你回去吧———从此再不给这位学生以机会,那么,…  相似文献   

13.
一位教师在讲解蔷薇的知识后问学生:“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一学生答道:“是可怕的刺。”另一学生答道:“是美丽的花。”老师表示赞许。第三个学生答道:“我想,应该想办法培育出不带刺的蔷薇。”“你胡思乱想些什么!”教师怒斥道。其实,这位教师没有意识到,他错过了一次发挥  相似文献   

14.
学生个体由于认知经验的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思维活动的千差万别,因此,便有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教师如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以关注为起点,以满足为重点,尊重学生的体验特级教师徐永森曾说过:“一篇文章从哪儿讲起,重点讲什么,不应该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程度,任何离开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而主观臆断的教学实践,都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应该是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为教学起点,以学生主体的满足为教学重…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先生说:“据我的教书经验来说,一般青年都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读诗。”确实,包括许多中学语文老师,也以诗歌“没有什么讲头,学生不喜欢诗”为畏途。笔者以为,这除了教师长期以来习惯“精讲细析”的方法以外,最重要的是,教师没有根据诗歌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因此,我认为,“多读、善想、精评”是抓好诗歌教学策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文典是当年清华名教授,出语新奇怪异。他曾说过:“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一次,有学生问道:“先生对写文章有何高见?”“问得好!”刘文典应声而答,然后朗声吐出五个字,“观世音菩萨。”众学子一听无不愕然,先生这不是答非所问?给我们念什么佛呀?  相似文献   

17.
“丁零零……”下课了,我顺利地结束了一天的教学。“同学们,今天的功课我们就学到这儿,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老师,老虎和狮子到底谁是森林之王?”又是这个爱出难题的贺天!老虎、狮子与我们今天的教学内容可是毫不相干呀!我真想不理他。可是,一看他那副认真的样子,我犹豫了……好奇心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原动力,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同学们,你们知道老虎和狮子谁是森林之王吗?”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有的说是老虎,有的说是狮子,争论不休。“老师也不知道这个问题,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想。”“今天…  相似文献   

18.
师爱无痕     
上课铃响了,一位数学老师走进教室,发现讲桌上有很厚的一层灰尘,那是刚擦完黑板的同学的“杰作”。他走下讲台,背对学生,把讲桌上的灰尘轻轻吹到讲台上,然后开始讲课。我的心灵在瞬间受到了触动。这是多么细微的一件小事,我却分明看到了这位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他把灰尘给了自己,把清洁给了大家。我想起自己以前处理这些灰尘的方法:站在讲台上,用教科书往台下一扌扇,或是用嘴一吹,就轻易地把灰尘“转移”到讲桌前的两个学生身上。有个调皮的学生也曾经对我说:“老师,你真不文明。”当时,我只当做他一时的调皮,并没有在意,也没有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19.
一、明晰尊重教育的含义
  同学杨九俊说过这样一件事,他同江苏部分校长到加拿大考察,在一所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教师在给学生讲“3+5=?”时,一个学生举手说“3+5=6”!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场面出现后,教师不仅没有责备这个孩子,反而对孩子大加赞赏:“很好,真不简单,你的计算已经非常接近正确的答案了!”九俊同学不禁感言:“他是一位真正懂得和实践尊重教育的教师。这个孩子将来数学即使不怎么样,他的兴趣也会由此有较大的提高,如果说好了,那这位教师的鼓励应该给他的一生带来巨大的影响。”九俊同学在这里提到的尊重教育,展开来说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某低年级教师让全班学生自由画一幅画。下课时,这位教师发现有一位学生交上来的是一张白纸,于是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说:“我画的是牛吃草。”“那么草呢?”“被牛吃完了。”“牛呢?”“牛吃完草走了。”这位学生虽然有恶作剧之嫌,但他的回答却不能不让我们惊叹那异于常人的想像和思维。笑话没有下文,也不知文中的那位老师是如何对待这位学生的,但我想,这位学生如果能得以正确的引导,将来成为一位可造之才也未必没有可能。 传统的教学中,具有这种思维的学生却往往因为他们的非传统性,被众多老师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