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对知识点"多一些理解" 数学课本中有很多结论,这些结论重在理解,而并非要一字不漏地死记硬背.因此,家长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对当天所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一、对知识点“多一些理解”数学课本中有很多结论,这些结论重在理解,而并非要一字不漏地死记硬背。因此,家长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对当天所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对孩子写作文来说,在观察、感受和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首先遇到的就是材料的积累,如不充分让孩子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是难以写出有丰富内容的文章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的知识面较窄,社会生活较贫乏,在作文时遇到的一个突出性问题就是没内容可写,一到写作文时,不是胡编乱造,就是背范文,抄例文,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不符合现实,有的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为使孩子真正“有米下锅”,现就怎样指导孩子积累写作素材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学习了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后,使我感受颇深。课程留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想方设法让孩子的大脑充满疑问,并让孩子知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不让孩子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煞费心思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如何寻找答案。即对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而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培  相似文献   

5.
李妮 《江苏教育》2022,(88):47-48
<正>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对于孩子的养育来说,关系先于教育。三个案例让我们看到父母角色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投入时间和精力,否则父母和孩子虽然生活在一起,但是精神世界或许完全分离,这也是导致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根源。三位咨询师的咨访过程让我们看到如果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模式特别是亲子互动,就应该把信任放在核心位置,而信任的前提是理解。  相似文献   

6.
父母与孩子互不理解、难以沟通;孩子反感父母,不尊重父母;父母对孩子无计可施,觉得孩子太难管。凡此种种,主要原因是家长不懂家教艺术,步入了家教误区。补偿心理:有的家长认为,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应该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让孩子受最好的教育。在生活上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学习也安排的满满  相似文献   

7.
提起孩子作文的家庭辅导,家长就会想到去请家教老师,却忘了自己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也可以当孩子的辅导老师。其实辅导孩子的作文不一定要很高的专业水平,简单地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经常向孩子介绍生活中的新鲜事。这是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平时,夏夜乘凉、假日休闲、饭后茶余,家长要多向孩子介绍单位趣事、社会见闻、左邻右舍的纠纷,等等,尽可能描述出生动的细节,把故事讲得有头有尾。也可以介绍在报纸杂志上看到的名人故事、热点新闻,让孩子对社会问题发表意见,这对孩子积累素材大有好处。在介绍这些素材的同时要加…  相似文献   

8.
我的孩子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他天生瘦小,但却活泼好动,聪明可爱。近两年,随着孩子的渐渐成长,他的小脑袋里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尊重他对事物的看法,尽量做到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理解他的思想,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感到,孩子比过去“懂事”多了;大人与他的沟通也变得更加容易。 起初,是一件小事促使我意识到用孩子的眼光去理解孩子的重要性的。去年夏天,为了让孩子学会游泳;我一有机会就带孩子到海水浴场。说是”游泳”,其实孩子怎么也不敢…  相似文献   

9.
“让孩子成为孩子”已几经呼吁,然而,这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似乎还未被所有家长理解和接受。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不讳重复之嫌,也来谈谈这个问题。玩是孩子的天性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贪玩”感到很“头痛”,有的甚至不能容忍。一些望子成才心切的父母,往往把孩子正常玩乐的时间用来学外语、背  相似文献   

10.
唐彩霞 《成才之路》2011,(28):29-29
古人说得好:"记得旧句子,便是新文章。"知识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一环。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要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消化理解并爱上背诵。积累丰富了,学生定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学生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既要减轻孩子的过重学习负担,又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家长和教师一直面对的难题。笔者结合十余年的教学实践,浅显地谈谈几点个人体会。一画示意图,帮助理解把用文字表达的应用题,让孩子用图解或绘画的形式画出来,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应用题的含义,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学子》2013,(9):9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3.
王健 《学子》2013,(1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4.
储蓄是一种美德,它可以逐步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同时让孩子在储蓄过程中懂得只有积累,才会有收获。储蓄是应急的有效措施。一般人平时收入和支出是  相似文献   

15.
虽然家长和孩子是天天生活在一起,但是,几乎没有家长不抱怨:实在是不了解孩子!也几乎没有孩子不抱怨:为什么父母不理解我?代沟抑或隔阂让两代人都感到困惑。怎样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与孩子更好地接触,与孩子尽量少一点隔阂?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家长与孩子对快乐的理解差异越来越大,很少有孩子觉得自己正过着快乐的童年生活。孩子有一个快乐的今天是他幸福人生的基础,让孩子快乐,是家长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是伴随孩子翻身、坐、爬、走路、跑步、摔跤……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是一个连续不断、持续积累、缺一不可、十分自然和不可逾越的心理体验和心理调适过程。路,要靠孩子自己走。周国平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马建平 《家长》2021,(5):45-46
小学阶段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大幅提升,理解和判断能力都在飞速提高,这个时期是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老师和家长应当全力配合,家校联手让孩子爱上阅读——这是送给孩子成长的最有意义的礼物.  相似文献   

19.
时下,有许多年轻的独生子女家长,希冀自己的宝贝尽快地增长知识,认识世界,总是不惜本钱给孩子订阅大量儿童读物。当然,这也是培养孩子兴趣、增长他们知识的方法。但笔者认为仅仅用这种方法是不够的。我认为还应该尽量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接触和认识大自然中那充满着诗情画意的万千景象,陶冶孩子的情操和性情。  相似文献   

20.
1.“重积累”≠“死记硬背” 说到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有人认为这是走老路,是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显然,这是对“重视语文积累”的误解。无庸置疑,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已经被无数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切不可让学生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