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炬 《文化交流》2014,(3):77-80
桐乡的老家中保留着一本名为《世界》的奇特画报.说它奇特,一是画报开本特别大,高41厘米,宽30厘米,比一张“晚报”还大;二是用纸之好,印制之精,绝非民国时期画报可比;三是经仔细分辨,这本《世界》画报的出刊时间应是民国以前的清末时期;四是在国内有关清末民国时期书刊目录中,从未看到过这本《世界》中文画报的介绍资料.  相似文献   

2.
关于"士风"     
"晚明士风",是被谈论较多的话题.本文试图清理以往有关晚明士风、明末清初士风的论述,并讨论士风论被赋予的功能士类以此自我审视,并借以展开当代政治、文化批评.本文既分析了明代士人的当代士风论,也将清代士人的明代士风论作为分析材料,认为后者更是清代士人从事当代批评的形式.本文尝试探究通常士风论述的方法论前提,其盲点与误区,但对已有的论述,不取简单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3.
北京冰窖发展于明、清两代,繁盛于民国时期。明代冰窖数量较少且皆为官用性质,由内官监掌管,负责向皇室及各衙署提供夏日用冰;清代冰窖在数量上有所提升且以官用性质为主,晚清时已经有了官办民营的冰窖,出现了民用性质冰窖萌芽;民国是北京冰窖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冰窖管理权由公转私,民办冰窖迅速发展,冰窖业应运而生。从统治阶级专有到平民百姓共享,冰窖之普及化是历史变迁和社会性质转变的体现,它既能反映皇家用冰礼俗,又蕴含了老北京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正康有为是晚清维新派的领袖,曾直接参与百日维新的规划,其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曾引领时代潮流。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将与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并列为"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的代表。康有为以及他所代表的一派政治势力,是清末民初政治变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与各方政治势力的关系错综复杂,要理解清末民初的政治变动,就不能不研究康有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思想家中为数不多的思想有系统性、原创性的思想大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晚清桐城派学者方宗诚之《春秋》学著作《春秋传正谊》,认为《春秋》是"天子之事","正名分"与"经世"乃为其用,此为《春秋经》之要旨,亦是他衡量三传之标杆。其撰作此文之目的,是要显经的"正谊",排除传的毒素。方宗诚受程、朱之学,其注解经书,以义理为主,所阐发之经义,多承儒家宗旨,本文亦然。  相似文献   

6.
"味外之旨"说--司空图"诗味"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司空图的"诗味"论,研究者众多,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分析检讨,并对司空图的"味外之旨"说与禅学的渊源关系、"味外之旨"与"韵外之致"说及其与诗之"境"、"格"的关系等问题,作出了新的考论.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来,与扰攘一时的激进"汉字革命"思潮相对,始终有一种坚定守护汉字价值的文化力量。以章太炎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者对废除汉字论的反击,破解了包裹着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字进化论,揭示了文字唯工具论的偏狭,高扬了汉字沟通历史与现实、传承民族文明、维护文化一统的历史功能。抗战之际高涨的民族主义使得捍卫汉字的声音趋于高亢响亮,推演为一种醒目的文化现象。来自语言文学者的学术论断,在修正文化民族主义者言论偏颇和学理不足之余,更从语言与文字相合的视角较为准确地阐明了汉字的本质及其现代性改造方向,使得对汉字的认可以及经由汉字构建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努力获致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近代以来围绕汉字存废的持久论争,集中地展现了文化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巨大冲突及其调适,对这一过程的历史考察,或许可以为今人思考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持民族文化主体性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对比于"新儒学"与"后新儒学","现代"与"后现代",对近十年来的思考发展做一省察。首先,针对的是一九九四以前的一些思想生命史的回顾,而归结于《麦迪逊手记——后新儒学的怀想》。之后,对于"新儒学"与"后新儒学"的对比区分,提出梗概。再者,随着世代的变迁,后现代的存在处境与现代及前现代并不相同,连带地,后新儒学有着新的转折、回返、承继、批判与发展。相对而言,这是由"以心控身"转而"身心一如","内圣外王"转而"外王内圣"的发展。凡此种种,又紧密关联到"存有的连续观"与"存有的断裂观"的对比。在这样的张力中,有一可能的新视点,对于存有论、知识论、实践哲学诸层面展开新的论述,进而有助于人类文明多元互动与交谈之可能。  相似文献   

9.
流淌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大运河,见证着杭州的成长与变迁,奠定了城市格局,繁荣了都市经济,丰富了城市文化。京杭大运河,是杭州一个响亮的城市品牌、一张珍贵的世界名片,它不仅是"国之瑰宝",更是杭州的"城之命脉"。河底挖出一个博物馆2004年夏,杭州大关桥北附近的运河清淤,在水底挖出一个大水缸,里面藏着满满一缸锈迹斑斑的古铜钱。经过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明代文学中的六经论为切入点,分析六经论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包孕的意义.明初,六经论具有因心以求经的特点,追求人心与天地的内在平衡.台阁文学时期,力图统合理学思想与官方意识形态,更强调六经的政教性质.前七子以对史传文学的强调指斥六经诸儒之言,后七子用理事论否定六经在文学中的作用,共同将六经悬置起来.王阳明创为心学,直接导致"糟粕六经"风尚的出现,本色论成为明代六经论的新论述.文法论则用文学的方式解经习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