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鸬鹚》一文叙述了江南水乡傍晚平静的小湖上,由于渔人驱赶鸬鹚下水捕鱼,打破了湖面的宁静,随着捕鱼停止,小湖又恢复了平静的美景。作者通过描写湖面、渔夫、鸬鹚,造成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既有水墨画的幽静美,又有舞蹈的动态美,音乐的节奏美,是审美教学的好教材。教学时,应抓住文中的美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
《鸬鹚》一文,按捕鱼前、捕鱼中、捕鱼后的顺序,生动地描述了渔人赶鸬鹚下水捕鱼的经过,以及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恢复平静的景色的变化,表现了小湖自然环境的宁静优美及渔人快乐的心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赏析美的语言,领略美的意境,培养美的情操。一、揭示课题,感知课文,理清层次因为学生对鸬鹚不太熟悉,所以教师在板书课题后,首先出示有关鸬鹚的幻灯片,对鸬鹚作以简单的介绍。然后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阅读课文:1.课文主要描述了什么?2.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3.捕鱼前后湖面有什么变化?4.课文…  相似文献   

3.
我想去桂林     
这里秀的都是小朋友们的写活作品。本栏目欢迎来稿。来稿请寄:南京市湖南路1号A栋20楼《新语文学习》低年级版。邮编:210009。今天语文课上老师带我们学习了《识字2》,让我们认识了美丽的桂林山水。晚上睡梦中,我居然不知不觉来到了桂林。在漓江,我坐在竹筏上,渔夫正在捕鱼。一只鸬鹚在我的身边飞来飞去,两只敏锐的小眼睛目不转睛地  相似文献   

4.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渔夫,是远近闻名的捕鱼高手,他有非常丰富的捕鱼经验。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捕鱼高手,他每次捕鱼回家都要告诉儿子:怎样才能捕到更多的鱼,怎样防止触礁,怎样避开鲨鱼……后来渔夫老了,就让自己的儿子去捕鱼,可是他的儿子每次捕鱼回来不是没有鱼,就是很少的几条小鱼。老渔夫悲哀地想:我已经把所有成功的经验都告诉了自己的儿子,怎么我的儿子还这么没用呢?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教育。学生在教师面面俱到、点滴不漏、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下.课堂教学总是显得顺畅、完美,学生也很少出错。可是,学生一旦离开教师就无法独立思考,结果错误连连。  相似文献   

5.
鹈鹕能和鸬鹚、海鸥合作捕鱼。鹈鹕的脚趾似蹼,它能以蹼为桨来游泳,但不会潜水,只能在水面上捕鱼。而鸬鹚善于潜水。海鸥则能在空中观察鱼群,为鹈鹕和鸬鹚导  相似文献   

6.
<正>有人说家是爱的港湾,也有人说家是心灵的乐园,更有人说家是生活动力的源泉……在我眼里,我家就像一个快乐的动物园。我的爸爸是一只鸬鹚。众所周知,鸬鹚是一种善于捕鱼的鸟,而我的爸爸也是一个捕鱼能手。他痴迷于钓鱼,他是早晨钓黎明,傍晚钓黄昏,可谓是“一丈青竹一丈线,一点猩红碧水间。  相似文献   

7.
江汇 《学语文》2004,(3):40-40
曾看过这么一篇小小说 ,说的是一个渔夫中午在船板上休息 ,一个旅客搅醒了他 ,闲聊中问渔夫怎么不多打点鱼 ,怎么不想方设法实现机械化捕鱼 ,怎么不想到赚大钱。渔夫颇不以为然地说 :“我多打点鱼会怎么样呢?机械化捕鱼会是怎么样呢?赚到大钱又会怎么样呢?”旅客最后支吾说道 :  相似文献   

8.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渔夫,是远近闻名的捕鱼高手,他有非常丰富的捕鱼经验。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捕鱼高手,他每次捕鱼回家都要告诉儿子:怎样才能捕到更多的鱼,怎样防止触礁,怎样避开鲨鱼……后来渔夫老了,就让自己的儿子去捕鱼,可是他的  相似文献   

9.
《鸬鹚》一课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渔人怎样利用鸬鹚捕鱼,以及随着鸬鹚捕鱼,湖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文语言明快,是一篇融静态美和动态美为一体的写景文章,是陶冶学生爱美情趣的一篇好教材。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意境美,推敲语句欣赏语言美”。通过“巧设板书,读中品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陶冶爱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刘沛然 《红领巾》2010,(7):84-84
假如我是一艘小船,猜猜我会做些什么? 假如我是渔夫捕鱼的小船,我会轻轻地用身体让水花溅起来,哗哗作响。然后,水鸟会飞到我的身上,梳理自己光洁的羽毛。这时候,渔夫就高声唱起渔歌,使劲划动船桨,让水声作伴奏。水鸟不再梳理羽毛了,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渔夫边唱渔歌边撒下渔网,小船在湖中央停了下来,此时此刻,时间仿佛也停了下来……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 ,想象渔人利用鸬鹚捕鱼前后小湖的景色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从中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学习品析词句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弄清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回到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 ,想象鸬鹚捕鱼时的情景。教学用具 :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widows98和 powerpoint操作环境、教学光盘。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 .理解课文内容 ,想象捕鱼前小湖的景色 ,培养学生形象…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第九册的《鸬鹚》,是我国著名学者、诗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郑振铎先生的散文佳作。这篇文章描写渔人在傍晚用鸬鹚捕鱼的情景,把“鱼米之乡”的江南风光描绘得如诗如画,含蓄地赞颂了祖国河山的秀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读来令人心态坦然,平添几许遐思。教学时,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设计教学环节,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把握结构,理清思路   这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是: 1.构思巧妙。作者犹如水墨画家,以清新、朴素的笔触,勾画出三幅画面,用以构筑全文。按照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顺序娓娓叙述,动…  相似文献   

13.
《鸬鹚》一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 ,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渔人利用鸬鹚捕鱼 ,随着鸬鹚捕鱼湖面发生变化的优美图画。其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回到平静的过程及其与鸬鹚捕鱼的关系 ,欣赏其生动优美的语言 ,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此文我们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 ,充分发挥了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 ,发展语言 ,陶冶情感的作用。一、创设情境 ,激发朗读欲望开课伊始 ,教师播放《江南小曲》 ,并出示本课插图投影。悠扬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到了江南水乡幽静的小湖边。这时让学生随着乐曲的荡漾自由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在学生尽情朗读…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鸬鹚》有一句:“··渔人只要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鸬鹚》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写的,原文中那一句为:“··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该文选入1987年小学《语文》第九册时,并没有将“忽然”改为“只要”;而现在改成了“只要”,改出了毛病。课文中所写的,是作者亲眼看到的景象,而不是想像出来的。事实上,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所叙述的渔人驱赶鸬鹚下水、鸬鹚捕鱼的情景、渔人的忙碌、渔人停止捕鱼后喂鸬鹚吃…  相似文献   

15.
鸬鹚鸬鹚,俗称鱼鹰、水老鸦。羽毛黑色,有金属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鸬鹚是鸟类中优秀的潜水明星,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两千年前有位名医叫华佗。他各处云游采药治痛。县太爷的孙子突然痛了,什么也咽不下去。快去找大夫啊才!是是张大夫诊脉。李大夫看嗓。啊怎么灌药也咽不下去。别灌了,能咽下去就没病了!  相似文献   

16.
《鸬鹚》一文描写了湖面、渔夫、鸬鹚,造成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既有水墨画的静态美,又有舞蹈的动态美,音乐的节奏美。静态美。课文第一段描绘了湖面的静态,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文章依次描写小湖、垂柳、稻田、渔船、渔人、鸬鹚。“没有什么风”“平得像一面镜子”,可见小湖的平静。“一望无垠”写出了空间的广阔,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谧。讲船、人、鸬鹚的静谧:船  相似文献   

17.
赵航 《作文大王》2010,(9):29-31
肴二个渔夫来到河边捕鱼,青蛙看见了,吓得马上往水里跳。  相似文献   

18.
鱼儿被捕     
渔夫来到河边捕鱼,青蛙吓得往水里跳。水中的鱼看见了,心想:"这人在岸上,大概是准备捉青蛙了。"渔夫撒网到河里,鱼和青蛙都被网住了。渔夫把鱼和青蛙丢进鱼篓里。鱼篓里的鱼自言自语说:"真是太不幸了,我是受到青蛙的牵连才被捕进网里的。"有时,一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看上去似乎是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一个圆     
一个商人在海边散步,看见一个渔夫躺在网边晒太阳,于是问:“正是大好天气,为什么不去捕鱼?”被吵醒的渔夫眯着眼说:  相似文献   

20.
有个渔夫,由于他具有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3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因此,他经常向人诉说,真不明白,我从儿子们懂事时起就教他们捕鱼技术。比如,告诉他们怎样划船才不会惊动大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还教他们如何去识海潮、辨鱼讯……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把所有的捕鱼经验都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渔技竟然赶不上一般渔民的儿子!这位渔夫的渔技固然是一流的,平时教自己的儿子也是真心实意的,然而效果却不佳。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恐怕是他没有放手让自己的儿子去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