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首先分析了研究汽车机械零件失效的必要性,然后对汽车零件失效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地质因素、车辆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有汽车修理厂的职业道德等方面,最后介绍了汽车零件失效的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以1996~2005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和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为基础,做出时间序列分析,分析交通事故数、交通事故的受伤死亡数及主要构成。机动车事故是交通事故数的主要构成,摩托车事故的增长速度最快。平均每起交通事故受伤的人数一直是增长的趋势。从全国城市的交通状况数据分析出影响交通事故的最大因素的是汽车的拥有量。分析现状为防止交通事故的伤害提供基本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交通事故与公众的联系日渐密切。而作为交通事故处理的关键环节,交通事故认定存在着规则不清晰、不统一的局面,引发了大量的争议。通过分析可知,交通事故认定实质上是一种行政确认行为,而行政确认是要式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的特点,也迫切需要制定完善统一明确的技术规范。交通事故认定规则的完善,需要避免和道路交通行政执法观念重叠,而“险情避让理论”较为符合交通事故形成的客观原理。根据这个理论模型推导,结合法律条文,交通事故认定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因果关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交通事故认定的因果关系原则,指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的确定,应该在与交通事故的发生及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的行为范围内确定。过错责任原则,指在认定当中,要根据当事人主客观过错的大小,来划分当事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9.
交通事故微量物证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遗留或附着在事故现场中的道路、车辆、人体、衣着等相接触物体上或者在嫌疑车辆上的与事故案件相关的微量物质。在以物证为主流判断标准的今天。微量物证在交通事故案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比较难以处理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加强重视微量物证的发现、提取、检验是摆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呼伦贝尔市冬季交通事故的现状、形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成因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减少交通事故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1.
高浓度污染气象条件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APPS预报系统对一、二级空气质量预报效果较好,但高浓度污染预报能力较差.从天气系统和气象条件入手,分析了高浓度污染日的成因,提出将气象条件判别方法、天气学方法和CAPPS等几种预报方法的结果进行集成预报,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浓度污染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北京现状交通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现状轨道交通衔接的问题,分析轨道交通客流在轨道交通出行前、后两端所采用的各种地面辅助交通方式构成,依据轨道交通预测和选择交通衔接方式的影响因素,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确定新建车站的吸引范围. 相似文献
13.
从企业战略管理角度讲,企业采取积极、成熟的公关战略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实现扬长避短、战胜危机的需要。为此,文章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分析了企业组建公关战略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一战略系统的基本结构框架,并引入了公关信息系统和网络公关等新概念。最后,文章还讨论了公关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馆的设计与地方政府的科技馆不同,在资金、场地、技术上都有局限性,设计必须突出特色展示气象文化。本文以漯河市气象科技馆为分析对象,对气象部门科技馆的建设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构架企业公关信息系统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企业战略管理角度讲,企业采取积极、成熟的公关战略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实现扬长避短、战胜危机的需要。而构架合理、高效的公关信息系统又是顺利实施企业公关战略的重要一环。为此,本文分析了企业公关信息系统的开发背景、系统设计、总体结构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在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中,延误是确定路段行程时间的一个主要因素,结合我国国情,在进行交通诱导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延误模型设计思想,并在模型中反映出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影响,从而得到了同一进路不同前进方向决定的行程时间函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广西与澳门两地为实证案例,在论述分析两地产业关系发展的良好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两地产业合作与协同发展机会良好但几乎处于闲置状态的现况、阐明了两地既有的和潜在的产业合作与协同发展空间,进而着重设计建立了两地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双赢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道路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有些因素却阻止了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参与交通活动的范围,使他们参与交通活动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通过分析我国非机动交通的交通环境,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需求及影响他们交通安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了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