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鞭打与体罚鲁迅反对小学教师鞭打儿童,但有时他也会对海婴加以体罚,那是遇到儿子太执拗顽皮的时候。但直至他去世,也不过寥寥可数的不多几次。要打的时候,他总是临时抓起几张报纸,卷成一个圆筒,照海婴身上轻轻打击,样子很严肃,海婴赶快就喊:“爸爸,我下回不敢了。”平静地谈死许广平回忆了鲁迅和海婴之间的这样一段谈话:“爸爸,人是怎么死的呢?”“是老了,生病医不好了死的。”“是不是你先死,妈妈第二,我最后呢?”  相似文献   

2.
1932年冬天,鲁迅先生写下一首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他的好友许寿裳先生解释说:“这大概是为他的爱子海婴活泼会闹,客人指为溺爱而作。”“小於菟”就是小老虎,是鲁迅在感叹他的独子周海婴——一个出生在上海的婴儿。而今,6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於菟”已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住在北京木樨地一幢灰色的大楼里,过着极其普通的生活。周海婴,高高瘦瘦,头发花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50岁才得一子,取名叫海婴。鲁迅先生自然视海婴为掌上明珠。在海婴成长的过程中,鲁迅先生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海婴的发问总是一本正经地给以回答。在许广平的回忆录里,记载着这样一段鲜为人知又妙趣横生的父子对话:  相似文献   

4.
师大毕业后,我去了一所中学任教。在登讲台之前,我给自己做了细致、周全的准备。例如,在点名时碰见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处理。我想到的处理方案是,先跳过这个不认识的名字,点名结束后再询问谁的名字没有点到。如果那个同学站起来说自己的名字没有点到,我就会接着问:你叫什么名字呀?这样,那个学生就肯定会告诉我他的名字。这是一个很老套可也很实用的办法。没想到,第二天上课点名时,我还真碰到一个叫张海昶的名字。坦白说,这个“昶”字我是第一次遇到,压根儿不认识。于是,我按原计划跳过他的名字,点完名后,我便大声问:“有谁的名字没有点到吗?”…  相似文献   

5.
前一段时间,希腊很风光,又是夺冠欧洲杯,又是举办奥运会。但我的这个“爱琴海”却跟希腊没什么关系。说来也巧,我最怀念的两位老师,一位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琴”,一位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海”。琴老师多才多艺,教植物,是团委书记。海老师是有名的才子,教语文,是班主任。上初一报到的时候,我很高兴。因为终于要在楼房里念书了。当时同学们谁也不认识谁,默默在一个教室里打扫卫生。因为各忙各的,谁也没注意到什么时候进来个老师。老师不说话,而是随便走到一个个同学面前,然后叫出他的名字。被叫出名字的同学大都小心地点着头,眼里满是惊异。…  相似文献   

6.
周海婴是鲁迅先生的独生子。当海婴出生时,鲁迅已经49岁了。老蚌生珠,舐犊之情,不言而喻。但鲁迅先生的爱子之心与教子之法,则根本不同于一般。海婴小时候相当调皮,常好外出惹祸。鲁迅先生虽然感到“管束颇觉吃力”,但从不纵容娇惯孩子,总是坚持正面说服教育。有一  相似文献   

7.
梁凤梧 《小学生》2008,(Z2):88-89
张艺谋1950年4月11日出生在西安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艺谋的外公给起了个"诒谋"的名字。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诒者勋也。外公是希望他将来能有所成就。因为这名字,艺谋上学后还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由于"诒"字不好写,有人把他的名字写成张治谋,有人写成张冶谋,还有同学跟他开玩笑,叫他张阴谋,他一气之下就自己把名字改了,叫了现在的"艺谋"。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物的名字,看起来不过三两个字,甚至只有一个字,但在文学作品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整个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李季《兰州诗话》)因此,写作者都非常重视给自己作品中的人物起名字。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作家不喜爱自己作品中的人物,没有一个作家不想给自己笔下的人物起个好名字。不过,在这里我只想说一说赵树理,他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中最会给人物命名的一个。大家知道,赵树理的作品都是专门写给农民看的“通俗读物”,他笔下的人物名字和作品内容一样,也是非常通俗的。诚如郭  相似文献   

9.
2014年10月,吴秀波主演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在中央一套热播,他在剧中扮演着一个省重点扶贫对象大槐树村的“不靠谱”书记……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吴秀波很靠谱、很有爱,从巴拿马大运河,到柬埔寨吴哥窟,从肯尼亚动物大迁徙,到七彩的北极光……在他独特的“旅游式家教”下,原本懒惰的儿子“炼”成了阳光好少年! 天池是啥样?孩子的好奇心要培养 吴秀波的儿子学名吴晓波,说起他的学名,还有一番来历.吴秀波名字里有父亲名字里的“波”字、母亲名字里的“秀”字,成年后有人说吴秀波这个名字太女性化,不利于今后发展,建议他改名.吴秀波坚决反对:“一个人的姓名中承载着父母的爱,连名字都改,父母干吗养你这个儿子?”不仅如此,他还给儿子起名“晓波”,有妻子名字的“晓”字和自己名字的“波”字,并多次告诉儿子长大后不准改名字.晓波出生时重达4200克,还特别能吃,样子很可爱,所以外婆给他起了个乳名叫憨憨.  相似文献   

10.
秦文君 《山东教育》2004,(36):44-44
我的孩子叫萦袅,这个名字是由我和丈夫一人出一个字,我最爱“袅”字.他爱“萦”字,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是“美好的升华”,当然,起这名字的另一个动机是,它不大可能与别人重名。说起为孩子起名字,也很奇怪,我俩很早就煞费苦心地给孩子起名,男孩的名起了一个又一个,都被丈夫无情地否定掉;女孩的名只提出一个,却是两个人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1.
<正>小魔怪卡卡嘟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听见这个名字好像自己吃东西被卡住了一样。瞧!别人的名字—米米亚、嘟嘟卡、索索里……都是多么好听啊!所以,今天他准备什么也不干,想给自己也起个好  相似文献   

12.
鲁迅育子     
鲁人 《师道》2014,(12):16-17
鲁迅做父亲很偶然。虽然,他在“五四”运动后,发表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至今读起来仍能令我们受益。并使人觉得他似乎很得育子的体悟。其实,先生的儿子周海婴的降生却在十年后,写此文时,他大约都不曾想过今生会有自己的孩子。与许广平定居上海后,俩人就曾商定不要孩子。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虽无子女,素不介怀。后顾无忧,反以为快。”连周海婴都承认自己是因“母亲和父亲避孕失败”后“意外降临人世的”。先生不想要孩子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年龄.社会的动荡,处境的险恶。  相似文献   

13.
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76周年纪念日,世人皆知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对他教育孩子的思想和方法较少关注。1927年10月8日鲁迅与许广平结婚。当有了儿子海婴后,有人曾讥笑鲁迅对海婴太热爱,鲁迅为此写了首《答客诮》的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言,表明了他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态度。在家庭里,他是一位宽厚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他的教子观主要有四条。1.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先生在一首诗中写了这样的话“: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就是说,英雄豪杰也要懂得怜爱子女的道理,也要付出怜爱子女的深厚感情。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天命之年得子,取名“海婴”,即在上海出生的婴儿。鲁迅先生对海婴倾注了全部的父爱。夜间上楼,他总是脚步轻轻的。如果小家伙睡觉时把被子蹬开了,他就小心翼翼地给孩子盖好。孩子睡醒了…  相似文献   

15.
反对打孩子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那一年,鲁迅年近50,中年得子,可见海婴对于父母而言是多么宝贵。“海婴”这个名字,是鲁迅取的,有“上海出生的婴儿”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6.
1898年11月22日,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孩出生在江苏东海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在此之前,他们家也生了两个男孩,只是还没长大就一一夭折了。所以,这个儿子的出世扫去了以前所有的哀伤,全家上上下下喜气洋洋。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叫朱鸿钧,字小坡,是大诗人苏东坡的铁杆迷。抱着自己可爱的儿子,朱小坡热泪盈眶,想起自己一生仕途不顺(他当过清政府的知州,那时却被贬为九品典吏),他几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儿子身上了。那么,给他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朱小坡突然想起了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于是给他取名“自华”,希望他前途无量…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即使工作很忙,每天至少有两个预定的时间必定是和海婴在一起。这就是两餐之后,女工在用膳时,一面为了不使小孩打扰她们吃饭的便利,一面借此饭后休息的时间,海婴和我们一同在房里。有时鲁迅是欢喜饭后吃少许糖果或饼干点心之类的,他会拣几块放在桌子角上,自己慢慢地吃。海婴跑来了,第一眼看见先冲到他跟前,毫不客气地抢光,有时还嫌不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班的男同学中,好多叫什么“博”呀,“鹏”啦,“凯”啊什么的……就什么什么“刚”,什么什么“强”,也有几个。我就弄不明白,我爸为什么给我取了一个“四君”,这个听起来怪怪的名字?人家“博”,有博学,拼搏的意思;人家“鹏”,有大鹏展翅,宏途万里之气势……而我这个“四君”二字,从字面上看,有女孩名字之嫌;从读音上讲,有人开玩笑说:你到底是“八路军”还是“新四军”啊?你爸不可能是抗日战争年代的老干部吧?其实,不论是我的看法,还是别人的说法都错了。我的名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还得感谢我的班主任老师。她…  相似文献   

19.
不要漏掉学生的名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了好几年的老师,我也积累了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比如,在点名时碰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一位“前辈”曾向我面授机宜:先故意把他们的名字漏过去,等被漏掉的学生站起来问时,就故意说:“你叫什么名字呀,我怎么会没看到?”如此这般,既巧妙地知道了学生的名字,又避免了在学生面前露怯。这个方法,几乎已成了教师们的“真实谎言”,可能很多教师都知道并沿用。但不久前我却读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新学期开学,一个老师在点名时,被“赵志枨”这个名字难住了。前两个字已经读出口了,这第三个字到底读什么呢?他想凭感觉读一个音,又怕读错…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有自己的名字吧!下面就听听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我名字的来历吧:我叫陆叶,我一生下来,家里人就在讨论给我起什么名字了。爷爷说:“就叫冬冬吧!虽然冬天没有什么收获,但我希望她能像冬天的松树那样精神。”可爸爸说:“这名字不好听,听起来像个男孩子,还是叫陆叶吧。”因为我是夏天生的,那时非常热,所以爸爸希望我能像树上茂密的绿叶那样给人们遮阳去暑。听他解释完后,我们家人都说这个名字起得好。于是我就有了这个名字。我希望自己今后能真正成为一片名副其实的为大家服务的“绿叶”。我是一片绿叶$江苏宿迁市宿豫县蚕种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