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及主导价值观念,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理应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点群体。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提高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谢菊兰 《江西教育》2006,(24):17-18
对青少年学生加强“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教育,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荣辱观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有意识的主观精神,包括思想、道德、法纪等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荣辱观的形成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切身体验和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伴随着认识、情感、情绪、意志而完成的。所以,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是荣辱观形成与发展的先导,关系着人的思想、道德等信念转移的方向和程度,并直接影响荣辱观的转变。认真学习领会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荣辱现教育的精神实质,通过扎实有效、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捕捉青少年学…  相似文献   

3.
雷杰能 《江西教育》2006,(23):17-18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八荣八耻作为道德的准则,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首由吉安县一中音乐教师肖忠浩作曲的《“八荣八耻”歌》,已在吉安县各学校每个班级反复传唱。歌谣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吉安县通过开展全县性的教唱《“八荣八耻”歌》活动,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生心中扎根,从而唱响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今年六一儿童节,全县各学校师生同唱《“八荣八耻”歌》的场面蔚为壮观,形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浓厚氛围。教师们唱响了《“八荣八耻”…  相似文献   

4.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是今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的“八荣八耻”。党和国家领导人希望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是青少年”——指的就是我们,我们应该怎样不辜负重如泰山的殷切期盼呢?看看下面的讨论吧,也许我们会有体会和行动的!王征(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主任):正所谓“三岁看老”,从小养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道德基因”。宋庭会(广州市海珠区金鹰学校校长):引导青少年知荣明耻,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推动荣辱观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培育青少年的社会荣誉感和道德羞耻心——是时候了。刘月春(博罗县育英中学学生):对于荣与辱,同学们往往存在着这样的模糊认识,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对于相对立的相反观念和行为,却抱着所谓“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因此,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且进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帮助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广大青少年生动的道德实践,广丰中学主要是通过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中小学生),加强“三结合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努力营造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一个人看待自己行为和评价他人行为的基本准则。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正确的荣辱观念。但人的荣辱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逐步形成的。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学生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对于他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青少年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荣辱观教育,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荣辱观教育的精神实质,切实将荣辱观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针对青少年思想、心理和生理特点,通过扎实有效、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真正把“八荣八耻”要求,体现到青少年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落实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以下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8.
通化市直各学校以“知荣明耻,我们先行”,“知荣辱,树新风,共奋进”为主题,在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把荣辱观教育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9.
陈素娥 《中学文科》2009,(3):113-113
人的一生,总是在各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着活动。而不同的荣辱观,正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我们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认真学习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一生,总是在各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着活动。而不同的荣辱观,正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我们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认真学习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总书记的讲话不仅对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出了具体要求,更为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树立了新标杆,为实施素质教育指出了鲜明的方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有什么样的荣辱  相似文献   

12.
高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荣辱观,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并内化为觉悟,外显为行动,必须经历“知晓——认同——行动”的过程,解决“无知”与“有知”、“认知”与“情感”、“认知”与“行为”三对矛盾。解决这三对矛盾的过程,即“明理”(知)、“笃信”(信)、“力行”(行)的过程。因此,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懂得荣辱的是非界限,是荣辱观教育的前提;引导学生认同荣与辱的准则,并内化为学生的思想信念或道德准则,是荣辱观教育的关键;将已认同内化的观念外显为行动,在实际生活中贯彻这种观念。并形成行为习惯。是荣辱观教育的最终归宿。本文拟从“知荣辱”、“信荣辱”、“行荣辱”三方面,探讨在对高中生进行荣辱观教育的活动中,如何实现知、信、行统一。  相似文献   

13.
谢菊兰 《江西教育》2006,(12):17-18
对青少年学生加强“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教育,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荣辱观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有意识的主观精神,包括思想,首先,法纪等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荣辱观的形成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切身体验和思维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对于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课教师,更加深刻地感到“八荣八…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论认为,思想政治课,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道德、情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过程,它是知识传授和情感培养的和谐统一,从这门课的性质上来说,它很大程度上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任。胡锦涛总书记3月4日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  相似文献   

16.
新闻播报     
我省教育系统积极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记者小月)3月16日,我省各级各类学校的代表汇聚一堂,展开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大讨论。“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模糊、是非观念不清,需要一个适应这个时代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为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来的‘八荣八耻’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是与时俱进的、新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对大学生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南昌大学团委副书记王淑军说。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里,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多方挑战,思想开放、思维活跃、行为自由是他们的…  相似文献   

17.
邓建玲 《考试周刊》2010,(44):208-20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把他们培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杨恭田 《江西教育》2006,(13):19-20
学校要把对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切实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的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校成为强音,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扎根.  相似文献   

19.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怎样才能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具体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使他们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真正做到入眼、入口、入脑、入心,从外在的道德现象中获得正确的道德判断,使道德概念变成内在的道德信念,最终升华为良好的道德行为?根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论”,按照“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德育原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八荣八耻”教育主题,学校少先队可以开展“练就‘明荣知耻’的慧眼,到平凡的世界里‘淘金’”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对于他们的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