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y 小马虎贴《遗失广告》, 上面写了物件和数字, 作业:九本;蟋蟀:三只, 还有 一×÷数学算式……他的书包用来摆足球门,一个星期丢了四次。队日活动发现丢了一名队员,数了七次才想起忘数自己。一天晚上他去找邮筒寄信,结果把信投进了果皮箱里。邮递员叔叔也无法投递,因为他忘了写上地址。他还丢了副整洁的仪容.头发乱糟糟,衣服系错扣子。他的影子前天也丢了,谁愿做小马虎不光彩的影子?一个学期丢了这么多东西,他的心里可真着急。可他又把《遗失广告》贴倒了.爬上房顶才能读懂上面的意,鬯小马虎的《遗失广告》@刘秀山  相似文献   

2.
吹泡泡     
某国有一位学者,应邀去邻国讲学。他的一位做生意的朋友知道了;赶来央求他说:“请你替我带一个雇员去吧,他在旅途中可以无微不至地照顾你。而且,你旅行的费用,也由我们公司供给。”学者怕这太优惠的条件藏着什么阴谋,他问道:“你们的雇员跟我去做什么呢,不会是搞特务活动的吧?”朋友拍拍胸脯保证说:“绝对不是,这和政治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他只是去替我们公司做广告,推销商品。”于是那位学者答应了。那位雇员一路上照顾学者,饮食起居,料理得十分妥当。而他自己,倒只带了一只分量不重的皮箱,据说里面装的就是商品广告。他只要把这些广告散发…  相似文献   

3.
学校安排我上一节示范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蟋蟀的住宅>.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我教过数次了,以往我都采用常规教法--品析语言文字,解读蟋蟀住宅的特点来体会蟋蟀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也不乏精彩之处,但总觉得这样一成不变地教下去,不免给人以单调感.于是,我做了一次尝试,另辟蹊径试教<蟋蟀的住宅>.  相似文献   

4.
新学期,老师走上讲台,微笑着开始新课程。 他说:“作为老师,我想给你们mentor(良师益友、 伯乐)式的、能指引你们的帮助。至于能否成材, 就要取决于你们的悟性和追求。”他告诉大家,在 书本知识之外,更重要是获得一种vision(先见之 明),一种逻辑思维方式。 “有谁玩过蟋蟀吗?”他忽然问。 一位男生回答:“我玩过,可好玩了。” 一位女生说:“蟋蟀有个雅号,叫‘促织’。 我爸说,这种虫子让人玩物丧志。” 老师说:“先不讨论蟋蟀的是非,我讲个有 关蟋蟀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位昆虫学家和他…  相似文献   

5.
用心听     
一个印第安人和他的朋友走在纽约的闹市区。突然间,印第安人说:“我听见一只蟋蟀在叫。”他的朋友回答:“你发神经,不可能的。”“不!我听到有一只蟋蟀,真的,我敢确定,没有错。”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条毛毛虫,我的皮肤是绿色的,经常在地上慢慢地爬.有一天正爬着的时候,我看见了一只蟋蟀,它在弹琴.我爬到它身边仔细地听了听,对蟋蟀说:"你能教我唱歌吗?"蟋蟀说:"你看看你都丑成什么样了,去去去!"我只好伤心地走了.  相似文献   

7.
外公和他的蟋蟀一个旧句子我想洗一洗洗着洗着旧句子洗出一个洞一只小蟋蟀从洞里钻出接着从洞里钻出的是外公我知道这么多年外公丢了外公不知去向原来外公和他的蟋蟀住进了一个句子里孤独了他不怕他有蟋蟀伴着寂寞了他不怕他有蟋蟀唱歌就这么着在一个旧句子里住着一住就是几十年小时候的恶作剧小时候太淘气去捉一只小蟋蟀蟋蟀没捉住我穿的那身时光衣服却被它咬破一个洞时光破了又如何去缝如何去补善于缝补日子的母亲拿起针线似在踌躇索性母亲把自己变成一段时光补在衣服的破处长大后时光衣服再没有破过只是有一年春天缝缀的地方线头开了我一…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一则寓言故事:蚂蚁每天不辞劳苦地建筑房舍储存粮食,而蟋蟀则忙于张大喉咙唱歌。寒冬来临,蚂蚁躺在温暖的家里,幸福地享受着美味,可怜的蟋蟀却饥寒交迫,最终一命呜呼。听到这里,我自作聪明地说:“爸爸,我知道了,你是要我去学勤劳的蚂蚁,天天勤奋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要去像那蟋蟀,整天就知道玩乐,最终一事无成。”父亲听我讲完,问:“孩子,难道只有这种选择吗?”听了父亲的问话,我感到纳闷,难道父亲对我的选择还不满意?父亲说:“孩子,父亲当然愿意你做一只勤劳的蚂蚁,但父亲同时也希望你学做一只蟋蟀,每时每…  相似文献   

9.
阿拉布丁很久没在书屋露面了,今天他一来就神秘兮兮地说:"我来讲一个蟋蟀音乐家的故事,怎么样?"大家记得布丁上次说的那只会唱歌的蟋蟀,都催他快讲。布丁说要介绍世界最有名的蟋蟀,他是美国作家乔治·赛尔登创造的蟋蟀明星--切斯特。老拳师不服气,瞪着眼说:"天下蟋蟀千千万万,凭什么美国的就有名?"文文看爷爷脸色涨红、一副非要辩个是非曲直的样子,赶紧说:"就算乔治不是美国人,是中国的或瑞典的,他写的蟋蟀也同样有名的。爷爷,听完故事再说。"老拳师便不作声了。  相似文献   

10.
蟋蟀疯了     
去小蜜蜂家串门,小蜜蜂告诉我,冬瓜树下蟋蟀家的小蟋蟀疯了!“为什么疯的?”我问,小蜜蜂压低了声音,一脸神秘地告诉我:“他在火龙山脚下发现了一粒仙丹,据说吃了可以幻化为人,结果,  相似文献   

11.
读过《蟋蟀的住宅》一文后,我在想,小蟋蟀在自己建好的房子里会做些什么?我设想,假如我就是那只小蟋蟀  相似文献   

12.
蚂蚁每天不辞劳苦地建筑房父亲听我讲完,问:“孩子,舍储存粮食,而蟋蟀则忙着张大 难道只有这种选择吗?”喉咙唱歌。寒冬来临,蚂蚁躺在 听了父亲的问话,我感到纳温暖的家里,幸福地享受着美味, 闷,难道父亲对我的选择还不满可怜的蟋蟀却饥寒交迫,最终一 意?命呜呼。 父亲说:“孩子,父亲当然愿 听到这里,我自作聪明地说: 意你做一只勤劳的蚂蚁,但父亲“爸爸,我知道了,你是要我去 同时也希望你学做一只蟋蟀,每学勤劳的蚂蚁,天天勤奋学习, 时每刻…  相似文献   

13.
【故事新编】螃蟹和龙虾赛跑,蟋蟀是裁判。蟋蟀的发令枪一响,这两位就开始爬了起来。不过,螃蟹是横着爬的,他占了龙虾的道,而且让奋勇向前的龙虾栽了一个跟头。愤怒的龙虾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这不能算,他太赖皮了!"蟋蟀过来,宣布刚才那一次作废了。再跑,也是同样的情况,螃蟹总是横行。蟋蟀忍无可忍,警告说:"我警告你,螃蟹,你如果再这样跑下去,我就要取消你的参赛资格了。"螃蟹很委屈地说:"这能怪我吗?我只会横着走嘛。我胸部左右的距离比前后宽,八只步足伸  相似文献   

14.
学校安排我上一节示范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蟋蟀的住宅》。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我教过数次了.以往我都采用常规教法——品析语言文字,解渎蟋蟀住宅的特点来体会蟋蟀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也不乏精彩之处,但总觉得这样一成不变地教下去,不免给人以单调感。于是,我做了一次尝试,另辟蹊径试教《蟋蟀的住宅》。  相似文献   

15.
饲养蟋蟀     
下午户外活动,我带孩子们在草地上玩,不一会,旺旺拿着一个小瓶跑过来,“老师,蟋蟀。”我低头一看,在他手上的小瓶里有十几只蟋蟀,旁边的小朋友都跑过来看,“这么多蟋蟀,叫起来肯定很好听。”这时,我灵机一动,说:“孩子们,咱们把蟋蟀带回活动室养起来好么?”孩子们高兴地蹦了起来,于是我们把蟋蟀带回了活动室,把它们分放在好几个瓶子里,于是,在我班活动室外的角落里多了一个饲养角,整个下午孩子们都在谈论蟋蟀的问题。第二天,有好几个小朋友带来了爷爷编的小笼子,我们又把蟋蟀放入笼子里,这样孩子们观察起来就更方便了。在观察中,孩子们发现…  相似文献   

16.
白天,小熊忙着往家里搬橡子、榛子和松子。晚上,劳动一天的小熊躺在草垫子上,听着蟋蟀催眠曲进入梦乡。这天夜里,洞外刮起寒冷的北风,小熊没听到蟋蟀的歌声。他怎么也睡不着,爬起来走到洞外,问草丛里的小蟋蟀:"你怎么不唱歌呢?""冷……冷啊,我怕是熬不过冬天啦!"小蟋蟀瑟瑟地抖着身子说,"今后,我不能再为你唱歌了。"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一:做给自己看的广告老德斯20世纪初来到纽约,定居在46号街,靠将学校食堂的剩菜剩饭加工成饲料和肥料起家,然后,进军房地产市场,创建了家族企业——德斯公司。创建之初,他在报纸上登了一条广告,只占一指宽的版面,就一句话"这条街必火"。而且每期报纸必定,每天必看,看他  相似文献   

18.
暑假的一天,我喊了几个小伙伴,继续做我们喜欢做的事———喂蚂蚁。我们观察的那窝蚂蚁刚与另一窝的蚂蚁打了一仗。我们去草坪捉蟋蟀喂蚂蚁,把死去的蟋蟀放到蚂蚁窝旁边。一会儿,一只蚂蚁嗅到了食物的气味,用触角碰碰蟋蟀,试图拉回去,可是没有成功。于是它回去“喊”来了许多蚂蚁,一齐用力,终于把蟋蟀抬起来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它们并没有把蟋蟀拖回洞里,而是把蟋蟀拖到了一堆地势低洼的草丛里。我们扒开草丛一看,那里有一个事先挖好的洞,他们用了很长时间才把蟋蟀撕破,然后拖回了洞里,不一会儿,蚂蚁们成群结队地进了洞。我说:“蚂蚁搬家,…  相似文献   

19.
睡在自然里     
夜半,我悠然醒来,竟有一只蟋蟀在窗下鸣唱,“唧唧、唧唧”,窗外、院子里,到处是它们在唱。“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二千年前的古人已替我写下如此真实美好的句子。妻微微打着鼾,儿子发几声呓语,打个滚又睡熟了。我却怎么也睡不着,听着蟋蟀的吟唱,忽地忆起小时随父亲在野外看庄稼的情形来。那年大约十二三岁,秋庄稼即将收割,我执意要随父亲去地里睡。父亲拗不过终于答应了。他携几抱麦秸摊在地上,铺上褥子,把地排车移过来,在车架上搭块塑料布,一个简易的“房子”就成了。我睡进…  相似文献   

20.
一位老师给他的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的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昆虫学家一边说,一边向附近的树林小跑了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