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爱不爱     
这是两个母亲的故事:一个聋哑孤母生了一个孩子,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让孩子不失去语言能力,她忍痛将孩子送给一个没有子女的人家.在母亲的泪珠和比划之中.孩子被抱走了。母亲为此招来了周围非议.二十年后,说着三种流利外语的孩子成功申请了留学奖学金.在母亲的割爱下有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在女儿、妻子、母亲等身份中,母亲这一身份的取得最艰难也最伟大,因而几乎所有的母亲对赋予她们这一伟大身份的儿女都无怨无悔地爱得一塌糊涂。在母亲的眼里,在母爱的光环中,每一个孩子都几乎完美。别看每一位母亲嘴里总在唠叨自己的孩子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别人如果这样唠叨她的孩子,她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因为母亲的唠叨实际上是在为雕琢一个完美的孩子而不懈地努力。这些也是在我成为母亲后才体会到的。因此,为自己是母亲,我很骄傲!也因为我是母亲,所以我能以母亲的眼睛、母爱的胸怀去谅解学生的缺点。母亲这一身份的获得使我…  相似文献   

3.
奉献     
提到奉献,人们立刻会想到一个人———母亲。对了,母亲似乎已成为了“奉献”的“形象大使”。的确,母亲时刻都在奉献。抱着婴儿,煮着牛奶,洗着衣物,母亲用沾满肥皂沫的手抹着头上的汗水说:“现在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我们好好享受……”孩子渐渐长大了,要上幼儿园,母亲心系着孩子,买菜做饭,还要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她忙得昏天暗地,忘记了日月星辰。“不要紧,他上学就好了,我就能歇一歇了……”母亲说这话时,她不知道皱纹已悄然爬上了她的眼角。孩子终于开始读书了,母亲陷入了更大的忙碌之中……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  相似文献   

4.
要赏识,也要适度惩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带孩子到百货商店,经过玩具部,看见一匹木马,孩子一跃而上,前摇后摆,再也不肯下来。可那木马不是商品,只是商店的一个陈设。店员们叫孩子下来,孩子不听。母亲叫他下来,还是不听。任凭如何劝说,就是不听。  相似文献   

5.
杨翠英 《云南教育》2011,(21):48-48
近期看到一则新闻,一个上海留日学生在机场取出行李后,因为不满学费迟寄一事与母亲发生口角,即从行李箱里抽出刀子,数刀把母亲剌成重伤。许多人同情这位母亲,责怪孩子没有良心。母亲负伤之后说:“不想见孩子,很伤心。不想让孩子受到法律的制裁。”撇开法律视角,我们感叹母爱的伟大与孩子的凶残。  相似文献   

6.
4个四年级孩子的母亲围坐在会客室里,李泽武和张俐一个劲儿向她们解释四年级这个8人班的教学计划。从9月开学,母亲们观察了两个月,觉得教学进度有些慢,有一个母亲转达孩子父亲的希望:“该增加一些科研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小的时候,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个孩子特别懒,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就躺在炕上,动都懒得动。有一次,孩子母亲要到娘家住几天,临走的时候烙了一张大烙饼,把中间掏空了套到孩子脖子上。母亲想,这张大饼够孩子吃七八天的,等她回来,孩子肯定不会因为懒而饿死。谁知,等母亲从娘家回来以后,孩子还是饿死了。因为孩子只吃了嘴够得着的大饼,其他地方他懒得去转,根本就没吃。这个故事有点夸张,但却说明一个道理,懒惰会使人养成依赖别人的恶习,丧失自我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8.
沙晓付 《贵州教育》2010,(10):21-22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位母亲不解其意,这位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现代母亲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亲的魅力不在于楚楚动人、惊艳美丽的外表,而是一种内在修养的自然折射;母亲的魅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的培养,是历经砥砺的品格、智慧、能力的综合体现。新的世纪赋予现代母亲魅力以新的涵义。母亲的魅力是宽容。新世纪的母亲既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更看做是社会的。在母亲的心目中,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母亲的付出是以适应孩子的特点、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母亲的责任是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其在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去拼搏、去奋争。哪怕是历经坎坷,哪怕是暂时的失败也鼓励孩子一往无前。这是一种大度的母爱。母亲的魅力是平等。…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犯错,关键是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错误行为。我们中国人对待孩子犯错误,通常都批评一通了事。我认为这样对待孩子的犯错,实在是错失良机。殊不知,当孩子犯错之时,正是绝佳的教育时机,若在此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说:有个男孩子,跟着母亲去散步,走到一家超市前,孩子看见了透明的玻璃橱窗内摆着很多种“弹珠超人”的玩具,就吵着母亲要买一个“弹珠超人”,母亲以家里已经有了好几个为由,不给他买。孩子生气地跟着母亲回到了家,就径直地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并…  相似文献   

11.
当年唐山大地震,在天崩地裂的一刹那,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仅有五个月大的宝贝女儿一起坠入了黑暗无边的废墟。所幸的是母女俩都完好无损。孩子惊醒后啼哭不止,母亲知道她是饿坏了,忙开怀喂奶。一天一夜后,滴水未尽的母亲奶水枯竭,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绝望的母亲这时触摸到毛衣针,心里猛地一动。她用衣针刺破手指,塞进孩子的嘴里。一周之后,人们发现了母女。孩子一息尚存,小嘴仍吮着母亲的手指,母亲却已气绝。人们发现,年轻母亲的个个手指头都破了一个小洞,脸色像雪一样洁白。年轻的母亲为孩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奶”。读完这个…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看来,一个孩子人生的最大不幸莫过于幼年丧母,但鲁迅先生在给一位丧妻的朋友的信中写了这么一句话:“由此我想到了孩子,幼稚的孩子是软弱的,而丧失了母亲却往往更有利于他成长为一个强者”。粗读起来这似乎有悻于常理,但实际上,他讲的是“丧母”的另一方面。母亲无疑是孩子头上的“保护伞”,她无所不包,安全可靠。给孩子以母爱、关心备至是母亲;而“护短”溺爱,阻碍孩子自立的往往也是母亲。所以那些由母的孩子一旦失去了“保护伞”,就会被抛之于外,早早地经受外界的磨练、考验和竞争,在无人保护下还会遇到更多的磨难和…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就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常常将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强加给孩子。父母根据自己的“美好想法”安排孩子的活动,结果使孩子与家长产生对立情绪,也使孩子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会,造成孩子角色认知的偏差。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对没有上过大学的夫妻,把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儿子有个性,也很聪明,但是他不用心读书。母亲对“不务正业”的孩子失望之极,痛苦之极。在母亲的眼里儿子“不可救药”,而儿子却与母亲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在这个“冷战”的家庭中,母子俩和我的谈话颇令人深思。母亲说:“儿子正…  相似文献   

14.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孩子不喜欢吃蛋,母亲为了让孩子多吃蛋,就和孩子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母亲起初的规定是:谁输了就要吃一个蛋。于是孩子在这种好玩的气氛中吃下了蛋,对此,她很是得意。后来孩子每一次吃蛋都要和妈妈玩这个游戏,而且吃蛋时时候也不是那么的情愿。有二天,母亲提出还是进行猜拳的游戏,不过这一次,谁输了就没有蛋吃,只有赢的人才能吃到蛋,结果孩子表现非常的积极,  相似文献   

15.
2006年8月31日上午,一位淳朴的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小男孩走进了我的办公室。 母亲满脸堆笑,孩子表情冷漠。母亲说:“孩子,你看老师多么年轻漂亮,多么亲切呀!”  相似文献   

16.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近年来探讨课堂提问的文章不少,但一般都是从教师的角度来介绍提问方式、提问技巧等,很少从学生的角度来探讨。而教师认为最适当的提问时机、最巧妙的提问方式、最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有可能是相反的。在这里先讲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带了小孩子去商店买玩具,在玩具架前母亲一连问了孩子几种玩具要不要,孩子总是摇头,母亲感到很奇怪,忽然母亲好象觉得发现了什么问题,于是蹲下来,这时母亲与孩子处于几乎同等的高度,当母亲再用与儿子同等视觉的眼睛去看玩具架时,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从孩子的角度根本就看不到母亲先前看中的几种玩具的样子,母亲站着看到的是玩具架上层的玩具,而小孩子能看到的只是下层的玩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观念去要求学生,而是应该时常“蹲”下来,从学生的生理、认知、情感等角度击看一看“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7.
小魔法师     
一个母亲能给孩子多少爱,孩子能记得住吗?而一个孩子给了母亲多少爱,母亲会用蘸着泪水的笔记录下来。我们读到的是文字,但看到的是伟大母亲那颗滚烫的心。  相似文献   

18.
当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那一瞬间其实是孩子和母亲的同时诞生,母亲给了孩子生命,而孩子也使母亲的生命得以完整和延续。  相似文献   

19.
假如再做一次母亲贺评世界上唯有时间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当孩子已经长大,还迟迟成熟不起来,不懂得怎样做人时,作为第一教育者的母亲,我开始寻找自己丢失的责任。母亲为了避免孩子因缺少爱而造成感情和心理的缺陷时,一个同样后果的错误就是溺爱。无数的母亲正在重复...  相似文献   

20.
大话妈妈     
妈妈,母亲,娘……只是一个短短的称呼,已胜过这世上万语千言。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孩子对母亲的爱,是最自然最真挚的爱。孩子是母亲身上的血,心头的肉;母亲是孩子心灵的根,生命的源。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任何人所不能比拟、不能替代的。正因为如此,人们说,母亲的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