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权利本位问题的对话──权利本位的目标模式及其扩散张光博,村然村:前面谈了对权利本位基本论点的剖析。除此之外,还有同权利本位相关的问题吗?张:权利本位作为法理学的”新思维”,是一个体系。除了它的基本论点之外.还有它所追求的目标模式和与其他学科的相互...  相似文献   

2.
权利本位:依法治国的观念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本位就是以权利作为法律的出发点、重心,其基本含义是指义务应当来源于权利服务于权利并从属于权利。主张权利本位具有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在我国,权利本位为依法治国方略的观念基础,对于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确立这一观念,必须澄清各种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3.
以学生权利为本位 规范高校学生管理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法治与德治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法治以权利为本位,德治以义务为本位。我国学校多年来形成的主要以道德教化学生的历史传统,并以道德规范为基础构筑学生管理规则,使得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实际上是以学生的义务为本位,而不是以学生的权利为本位。在以德管理和依法管理的过程中,学校未能及时区分道德与法的界限,以至于现行高校学生管理规范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越来越显得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依法治校呼唤着高校学生管理要以学生权利为本位,法德相济。一、学生管理以学生权利为本位的基本含义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以学生权利为本位,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从…  相似文献   

4.
民法学界,由于工具理性高涨,价值理性衰微,对民法本位研究不足并且观点不一,由于本位问题是每个法律部门研究的出发点,是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因而必须对其有清醒的认识。本文试图从法理学角度出发,探讨民法本位,分析并驳斥社会本位学说,解析民法社会化对民法本位的冲击及权利本位的确立与其发展,及在现今时代权利本位所具有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权利本位是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的逻辑起点。权利本位是以普遍赋权的方式通过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权利宪法化、地方法制化和具体化为中心而展开的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的立法模式。作为一种法哲学观念,权利本位观表达了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应当以权利为本位或者出发点的一种价值陈述,实现了传统社会义务本位模式和权力本位模式向现代社会权利本位模式的转换,包含着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现代化的功能取向。  相似文献   

6.
权利本位语境下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是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实现人文关怀与法治关怀的有机统一,凸显大学生的主体价值与主体地位.大学生法定权利的实现必须建立实体性的权利保障与程序性的权利救济机制,实现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侵权责任法》专章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随着医疗卫生领域法规的健全,医患关系的协调已步入了法制化轨道.高校必须加强医学生以患者权利为本位的权利意识培养.权利认知是权利意识的起点,应重视对患方的权利与医方的义务的认识.加强卫生法案例、判例教学有助于医学生权利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高校应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教育形势,转变传统的育人观念,树立法治理念,确立学生权利本位观,这就要求高校认清自己的法律地位,扮演好既是民事主体又是行政主体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学生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高校的管理权力与学生权利的冲突随之增多。让"学生权利本位"回归校园,厘清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建高校权力与学生权利之间的平衡机制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法界关于经济法“法律本位”这一理论问题,基本达成了“社会本位”是经济法本位的共识,近两年来,又有人提出“发展本位”、“以人为本位”等提法。这些理论看似正确,但实经不起推敲,也对经济法的发展造成了一些错误导向,不利于经济法的发展。本文从语义学考证的角度出发,探求了经济法产生的根源,并尝试从经济法部门法特征的角度剖析,论证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重申社会本位作为经济法的本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国际统一立法和中国合同法都对违约补救作出较多规定,但差异很大,其根本差异在违约补救的法律属性上,即违约补救属于法律权利或法律义务。权利义务产生有一定的依据,违约补救当属于法律权利,我国应从权利本位立法角度,加强违约补救法律权利的立法,以顺应国际统一立法潮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发展,国家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人们法律意识逐步增强、"权利本位"日益凸显的背景下,转换教学观念,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使教学管理制度追求"学理"(合乎教育规律)和"法理"(合乎法理要求)的有机统一,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应从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义务的"效率本位"思想向现代教学改革制度中的以权利本位为基础"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本质是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治理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法》中权利本位理念所蕴含的权利制约、权利让渡和权利维稳功能,能够有机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需求,产生互利共赢的协同效应,在高职院校治理迈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权利本位视域下,当前高职院校多元治理主体权利意识和权利能力不足的现状阻碍了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存在行政管制思维亟待转变、多元治理模式亟待优化、规章制度优势亟待转化、技术治理方式亟待创新的现实困境。高职院校急需通过奉行权利本位文化、遵循功能适当原则、发挥良法善治作用以及防范数据潜在风险等方式,突破权力逻辑的制约,建构权利逻辑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统的误区使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界限不明,学校、学生权利义务不分,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未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应将学生权利本位观点纳入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法治意识及权利义务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传统法的本位是在人域社会内部对权利、正义、秩序等价值目标的追寻。从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和法的历史更替角度看,环境法是以环境利益和人类利益为二元本位并以环境利益为优位的。  相似文献   

16.
以探索民法的追求作为民法本位研究的逻辑起点。透过民法的历程,梳理国外、国内民事实定法本位的流变规律,探索民法本位演变的方向。回眸法本位观及中西民法本位理念的源起与流变,正视民法本位观在现今的争鸣,破解民法本位社会化问题,质疑民法社会本位说,提出我的民法本位观即近现代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论。采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等多学科、多视角的方法对民法本位的种种基础进行分析。民法本位即指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法本位就是民法最核心的价值,而民法原则则是民法本位价值取向的外载形式。以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观作导引,对民事实定法之物权法所有权个人本位的兴起及社会倾向进行辨剖,对债法合同自由中个人本位思想及社会化补修作些析辨,分析定式合同的主体本位自由与社会化制限的原因,结合司法实践中案例,论析对于合同的社会顾虑与本位原则。对于民事立法实践。建议以带有社会顾虑的私主体权利为本位构设中国民法典体系、原则、制度和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17.
论法律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法律权利刘兴树维护公民法律权利,是法律工作目标,对义务的约束则是实现法律权利的辅助手段。然而,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我们对公民的权利价值在立法和司法中往往会有意或无意的忽略。市场经济和法制原则要求我们尊重主体权利,树立权利本位的法律意识,从实现权利出...  相似文献   

18.
从民法基本原则及价值谈起。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代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19.
民法基本原则、价值和本位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基本原则含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准则及具有一定宣示价值的特别规则。公平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合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20.
学界关于经济法“法律本位“一理论问题,基本达成了“社会本位“是经济法本位的共识,近两年来,又有人提出“发展本位“、“以人为本位“等提法.这些理论看似正确,但实经不起推敲,也对经济法的发展造成了一些错误导向,不利于经济法的发展.本文从语义学考证的角度出发,探求了经济法产生的根源,并尝试从经济法部门法特征的角度剖析,论证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重申社会本位作为经济法的本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