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高等教育对于来华留学生培养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以及汉语水平提升等方面,从深层次来看,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至关重要,而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观认同。该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文化认同理论,结合中国概况课程的教学实施和文化体验实践,重点研究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培养的基本情况,并提出具体措施。来华留学生不仅应熟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更要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来华留学生,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建设和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5.
我国派遣留学生的历史可追溯到1872-1900年约两百名的"留美幼童"和"海军留欧学生",之后经历了1900-1911年的留日和1912-1927年的日、法、俄留学高潮,1949-1965年留学苏联与欧洲各国的比较多,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留学人数剧增,现如今呈现出多层次、多学科、多国家的发展趋势,留学渠道也由单一的国家公派扩充了单位公派、自费留学等。 相似文献
6.
7.
8.
2002年5月6日,来自日本、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斯洛伐克、亚美尼亚等24个国家234名在北京师范大学深造的留学生慕名来到吴桥杂技大世界参观游览。这是他们精心选择的春季语言实习活动。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学子在吴桥大世界只有两天的活动时间,却与吴桥杂技结下了不解情缘,留下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10.
11.
博雅文化与留学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语言大学承担了"首善之区建设与留学生博雅教育研究"这一研究课题,该课题是"2007年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之一。前不久,北京语言大学举办了专题座谈会,邀请在京的部分专家从文化和教育的角度对该项目展开讨论。下面一组文章即为部分与会人员为本次座谈会撰写的笔谈。 相似文献
12.
笔者初识阿富汗小留学生三龙是在2009年“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我走进义乌市五爱小学的美术教室,一群中外小朋友正在埋头画画。“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来,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自由活动。我注意到其中动得最起劲的是一个英俊帅气的外籍男孩。美术老师张怀清说,他是四年级学生三龙,10岁,2007年随在阿富汗喀布尔市的母亲来到父亲创业的中国浙江省义乌市,2008年9月转来本校。 相似文献
13.
薛碧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15):169-173+18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跨国家、跨地区的学习和交流也日益增多,尤其在国内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留学门槛不断下降、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的背景下,外出留学已经成为目前国内的普遍现象。与此同时,随着留学教育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蓬勃发展,由此产生的海外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开始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将国内外学者针对海外中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调节策略等方面研究成果做进一步整理总结和归纳分析,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为促进这一领域研究的进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总结2008年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经验,海外留学生异军突起,在其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去年10月出版的《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当达赖集团和西方敌对势力制造事端、向我发难,当奥运火炬境外传递遭到干扰破坏,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空前地团结起来、行动起来,纷纷表达对祖国的支持,许多国家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自发举行示威游行,用和平的方式反击西方偏见,迅速形成了大规模反对分裂、支持奥运的爱国浪潮,让西方社会和媒体深感震惊。更为可贵的是,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从传受双方的互动、传播渠道和受传者等不同角度,我国赴国外留学生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有着其他传播方式不具备的优势,他们一般比较了解所在国当地社会体制和文化环境,熟悉当地受众对于中国信息的需求和误读情况,因而在促进中外沟通方面往往能够有更好的针对性,比较容易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应在信息发布和群体组织方面支持和引导海外留学生开展民间外宣:将留学生群体纳入文化外交的战略规划,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对其进行引导;在海外建立留学生组织和交流平台,强化留学生自觉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增强他们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技能,等等。 相似文献
19.
在工科高校留学生事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文章对留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客观地分析,在对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的系统、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留学生管理的策略,从而提出了开展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几项具体措施,对高校留学生的管理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