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课程与教学变革中应该追求合适,合适的境界需要求同存异。变革中的“同”主要是指变革的理念、思想和精神实质的共同性,而变革中的“异”则是指不同学  相似文献   

2.
人际交往能力缺失、语言表达能力缺失和实践应用能力缺失,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共同性弊病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已经得到大学生的逐步重视并成为大学生期望提升的目标需求。因此,当前大学教育应将知识传授和三大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推行“1 3”教学模式改革,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实现教师的“教”这一特殊的产品供给与学生的的“学”这一特殊的产品需求均衡。  相似文献   

3.
高职法制教育的现代意义,在于从传统单一的德育目标向“职业性”特征多元功能转型。为了契合这一教育目的,必须解决好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政策依据上,应赋予法制教育本身的体系完整的独立地位,着手构建青年学生们不可或缺的法律素质;二是实施方法上,应当对传统的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课堂灌输予以合理性变革,适度引入“活动课程”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新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研究性变革实践”的概念应运而生。自此,学校层面上的教育实践与管理实践显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态势,成为一种“研究性学校变革实践”。一、此“实践”非彼“实践”这一概念的提出,其意义首先在于凸显了与以往实践的不同。同样是一种“实践”活动,如今的学校实践是研究性的和变革性的。它的基本特质是:  相似文献   

5.
教育方法直接表现为一种文化的性质,我国教育的主流传统不是“对话”而是“对白”,因此人文教育开展对话就意味着深层次的文化变革。人文教育对话的目的是培养辩证和宽容精神,免于人们囿于“我一它”公式而不悟,能进入“我一你”状态的精神关系中。文章最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对话的人学前提。  相似文献   

6.
追求合适: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同”与“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与教学变革中应该追求合适,合适的境界需要求同存异。变革中的“同”主要是指变革的理念、思想和精神实质的共同性,而变革中的“异”,则是指不同学科、不同地域的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差异性。不求其同唯求其异,就会迷失变革的精神,失落变革的意义,但唯求其同不求其异,则会迷失变革的根本,失落变革的实在。合适的课程与教学变革应该是和谐的,和谐的本质是差异,变革中不仅要追求共同的理念和精神,而且要从不同学科不同地域的实际出发、从调动全员积极性出发,尊重而不只是承认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校长“示范课”有如下效应:“加压”效应。校长公务繁忙,能专任一门主课已够重的了。再承担“示范课”,研究的压力就更大了。校长要掌握指挥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就必须亲自进行改革实践。曾子告诫我们:有为则有成.小为则小成。大为则大成,无为则无成。“示范课”给校长加钻研教材之“压”,加科学研究之“压”。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之“压”,使校长在教学改革、创新的洪流中稳把舵手,领导全体教师乘风破浪进行变革、进行超越。  相似文献   

8.
“类”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观念,它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和指导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命中提出的,其中心思想是关注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通过发展生产,使自然不断人化,实现人对动物“种”的超越;通过变革社会,克服资产阶级的狭隘本性,实现全社会对人类明成果的共同占有,在此基础上创造和实现具有更高的生命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生活世界,在当代经济、政治、化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讨论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存在明显弊端的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的教育成长的需要,教育变革的出路就在于走出“工业化”的泥潭,进入“生态化”的田园,以全新的生命教育观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为此,必须正确理解生命教育观的内涵。把握生命教育观视域中,直面“具体的人”、关乎人的生命,注重“功能性学力”提高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两课"实践课程研究及其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两课”实践课程是“两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两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另一个环节是理论传授),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手段。1997年,我们开始对“两课”实践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探索,至2000年,我们已建立了一整套较为科学的“两课”实践课程结构体系,并在全校“两课”教学中组织实施。经过6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我校的“两课”实践课程体系已日臻完善,形成了有较强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为实现“两课”的教学目标,推动“两课”教学改革做出了贡献。一、“两课”实践课程的现状及其意义分析根据国…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德育实践内容与形式的困境内在制约着大学生德育实践的发展。系统分析当前大学生德育实践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确立内容与形式的整合原则,探索内容与形式的整合举措,对于提高德育实践的效果和推动德育实践体系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学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各门课程都应加以重视,学科教学法对之尤应着力培养。该课程的教和学所面临的困境决定了它必须对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和测评方法进行改革。要围绕教学能力的培养,重新构建实践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勇于创新。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格。创新、发展的动力根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坚持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并随时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实践中创立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浙江省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中通过剖析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职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按职业岗位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理论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了基于职业岗位的理实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原来的学科式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融人岗位实践之中重组教学内容,适应了高职学生乐于动手的特点,更好地兼顾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与职业性。这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其他工科专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激励下,学者们为文学史写作从理论上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带动了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从多样的文学史模式、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困境两个方面来总结现阶段文学史理论建构及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实践是真善美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能动的创造性活动 ,它充分地体现着真、善、美的统一。真———“合规律性”是人类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客观前提 ;善———“合目的性”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所追求的价值取向 ;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实现的理想境界。人类必须以科学、道德、审美三者统一的全面尺度对现实世界进行认识、利用和改造 ,不断提升自己的主体性地位 ,增强自身的本质力量 ,以自已创造性的活动———社会实践 ,创造出真、善、美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人类总是在不断的改造世界,即实践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而改造世界的活动,从来都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在实践行动中的成功。马克思主义坚持的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还十分重视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坚持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人类的主观世界,以达到最终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命教育在我国内地开始受到关注,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而高校的生命教育却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随着高校自杀、他杀等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高校生命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从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国内在高校生命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尤其是在实践途径上,更是软弱无力,可操作性较差.为此,从态度说服理论的视角出发,根据"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试图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高校.  相似文献   

19.
创新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种哲学形态,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创新实践既坚持了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同时作为时代精神的概括,从根本上抓住了实践的创新性特征,是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范式的转化研究:教育理论实践化的桥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式的转化研究,是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向教育实践转化的必经研究阶段,是教育理论实践化和教育实践理性化的中介研究形式。范式的转化研究为教育理论的实践化提供过渡性的知识,具有独特的从理论到实践的价值。没有教育理论范式的转化研究,教育理论就缺乏进入实践的过渡性知识,就难以具有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