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按球号顺序轮击的周期性规律是门球运动特点之一。门球运动的特点是制定其战术的依据。送球到位既是技术动作,又是战术运用的灵魂。送球到位对战术运用起着决定的作用。送球到位好与否,是战术运用成与败、甚至是比赛胜与负的决定因素。在平时打球和比赛实践中深深感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录像观察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男子篮球队对手3分球进攻的战术防守效果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男子篮球队在防守3分球时的主要问题:在防守快攻时,重视限制区周围的防守,放松对3分区的防守;使用区域联防时,对手的3分球运用率和命中率较高;在半场人盯人时,防守范围较小,是松动盯人,使对手容易进攻到3分线从而获得较多的3分球进攻机会;高大运动员防守对手3分球进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4,(9):46-47
总体来说,男单的精彩程度不如上届奥运会,没有那种打得特别淋漓尽致的球,要说精彩,可能老瓦打波尔那场还可以。因为在21分制的比赛中,选手能慢慢进入角色,每局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大家对各自战术的使用了解得相对更透彻一点,这时战术使用会更坚决一些。但现在11分制,很快就进入关键球,5平以后几乎每个球都比较关键,这让大家都比较小心,出手不是那么果断,球打得不是很开。而且,这次奥运会中4比3的球很少,—般谁先赢3局基本就能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可能这也是11分制的特点,一旦谁先拿到3局就会给对方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4.
运用衔接技术理论结合当代乒乓球竞技运动特点解析乒乓球组合战术,认为:只要任意2个1分球战术之间存在关联条件,施战术者就能在比赛中形成组合战术迷惑对方,取得理想的战术效果;组合战术能增加对方反战术能力的难度,大大提高己方的得分机会;组合战术既是促进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综合战术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也是赛局理论思维在乒乓球战术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大部分教练员在攻击人盯人防守时总喜欢运用在有球或无球一侧进行掩护的战术。这种区域性攻击战术的特点是造成有球一侧的防守负担过重,致使在某一区域造成以多打少的局面。我们已制定了一种区域进攻战术,其特点是造成一侧防守负担过重的战术结合了在有球一侧进行掩护。我们这套战术有一部分吸取了其他教练员的策略和在教练员专题讨论会上所获得的资料,将他们的打法改造后为我所用。图1表明我们开始进攻时的基本阵式。O_1,O_2和O_3在各配合中不断换位,故在每一特  相似文献   

6.
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36届男篮欧锦赛八强球队后卫队员得分及进攻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强球队后卫队员以突破及空位投篮为主要得分手段,得分区域广、方式多样;半场进攻运用大量掩护、突破分球、快速的人、球转移带动整体进攻,表现出三种战术范型。  相似文献   

7.
1无球队员战术意识的概述
  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战术目的正确合理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自觉的心理活动。无球队员战术意识指无球队员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按照预定的战术原则和比赛的特定情况,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心理活动。它是无球队员在比赛过程中,身体、心理、技术和战术素质的综合体现,是队员在比赛中运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判断等心理活动的总和,突出表现为队员在紧张、激烈、瞬息万变的篮球对抗中,快速正确地选择战术及合理运用技术的快速判断能力。根据无球队员在场上的表现形式,无球队员战术意识可分为无球掩护意识、传切和空切意识、策应意识、冲抢篮板球意识和快攻意识。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分析东京奥运会中国女子3人篮球队技战术运用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女子3人篮球队各项身体指标均处于优势;得分方面,1分球得分居多,2分球命中率较低;攻防指标方面,除场均盖帽外其他各项指标均高于对手,且能合理控制犯规次数;进攻战术以传统的掩护配合为主,缺少适合3人篮球比赛特征的传切配合。建议:提高队员之间的配合契合度;有针对性地强化队员的2分球能力;进一步优化攻防技战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蹴球运动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民间走向竞技,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蹴球技战术类型进行了翔实解读,同时通过比赛观摩法,对当前蹴球技战术类型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计量分析。结论:蹴球动作类型主要是上旋球、下旋球和平滑球三种类型,战术内容日益丰富,贴近实际应用。平均每场比赛中,蹴球技术方面,主要采用上旋球,薄球和连蹴一次的技术打法;进攻战术方面,主要采用以先借后打、先打后跑的4分战术为主,辅以5分战术、8分战术的综合型进攻战术体系;防守战术方面,主要采用以同归于尽战术为主,辅以失分战术、挂球战术、跑球战术的组合型防守战术体系。最后,从身体素质、蹴球动作技术和蹴球比赛战术三个维度,针对性地提出了日常训练的科学方法和内容体系,旨为蹴球训练与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全队进攻战术在篮球比赛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在比赛临终场时,双方比分又相持不下,这时经顽强的防守获得进攻机会,再通过针对性的进攻战术来赢得比赛的最后胜利,显得更为重要。在此,本人向大家介绍几个关键进攻打法。一、进攻二一二区域联防打法如图1,①和③倒球是为了使防守偏向左边,同时③是投篮手,如有好机会,又需要3分球,③可以直接以3分线投篮。③如没有投篮机会,那么传给①后,立即切入对角,通过⑤掩护,同时④去挡×4,如需要3分球,③拉出3分线外接球投篮,①把球传给②,②不仅传球给③,也可以根据情况传给⑤,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第十五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与赛队六场比赛三分球的进攻进行分析,发现:1)命中率低于对手,尤其是通过战术配合的三分球;2)中国队和赛队在30-60度区域的投篮命中率最高;3)中国队在快攻中的三分球出手次数大大低于对手;4)中国队选择三分进攻的时机不是很合理,个人进攻能力不如对手。本文建议今后中国队增加战术配合的三分出手次数,尤其是策应配合和掩护配合;提高个人的三分进攻能力,增加快攻中的三分出手次数。  相似文献   

12.
以篮球比赛进攻为切入点,对第16世界男篮锦标赛8支欧洲强队之间的8场比赛录像涉及进攻的43项技术指标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当前欧洲篮球强队进攻打法及特点。结果表明:篮下限制区内是欧洲强队主要的得分区域,突破进攻和3分远投是主要的得分方式,外线队员的得分能力优于内线队员,后卫得分比例最高。欧洲强队进攻范围扩大,整体进攻以大量的掩护,连续的突破及分球,迅速的人、球转移,精准的3分远投为主要进攻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观察比较分析法对我国青年男子篮球队在2003年世界青年男篮锦标赛上失利的6场比赛技术统计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国青男篮在攻守能力、人员调配及防守理念等方面与对手存在着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4.
田章飞 《体育科技》2011,32(1):43-47
通过对第28、29届奥运会,以及第14、15届世界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的投篮技术、得分能力、主要得分形式、助攻、造犯规及失误等指标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剖析中国男篮进攻技战术与世界强队之间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第14届男篮世锦赛中外男篮组织后卫进攻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录像观察、上网查询和资料调研等方法,对参加第14届男篮世锦赛组织后卫进攻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认为,中国队组织后卫在投篮次数、助攻、抢断、发动快攻、组织阵地进攻能力上弱于国外强队后卫,在失误上多于国外强队后卫,这是中国队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应加强对组织后卫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  相似文献   

16.
第23届男篮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晖  黄伟 《体育科技》2007,28(2):45-47
中国男篮在第23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经过八场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但是,通过对中国男篮全部比赛的数据分析及中国男篮的现场表现观察,发现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对八场比赛的得分、进攻总次数、投篮命中率、篮板球、抢断、失误等技术指标分析,探讨影响强、弱队之间差距的原因,为有关的训练与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第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量化解析中国男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第十四届男篮世锦赛的观察、技术统计整理及相关文献资料研究,量化解析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之优势与差距,得出客观结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第23届亚洲男篮锦标赛的技术统计分析,解析中国男篮在本届亚锦赛的表现,表明中国男篮在外籍教练的带领下,整体水平已呈上升趋势;同时从本届亚锦赛思考中国男篮现状与未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男篮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国男篮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男篮在本届奥运会进入前8名,第22届亚锦赛中又重夺冠军,但存在诸多不足。针对中国男篮的现状,为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进入世界强队行列,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相观察法、访谈法,对中国男篮在国际大赛中表现出来的身体对抗能力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提高中国男篮身体对抗能力的一些建议,为促进中国男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