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赵克强  陈真 《新闻前哨》2002,(11):33-33
栏目是报纸各个版面的骨架,没有栏目,报纸的版面就有如一团乱麻,主次难以分明;栏目更是报纸的品牌,没有好栏目,报纸就难以创立名牌。在狠抓队伍素质、稿件质量的同时,咸宁日报长期不懈地把抓好报纸版面的栏目设置作为一件重要工作来做,想方设法力求让“亮点”更亮。设置“支撑点”本着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咸宁日报努力发掘地方特色,力求既凸现党报特色,又提高宣传水平,给报纸设置了几个“支撑点”——各种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的栏目。一、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设置栏目。咸宁地处山区,农村科技相对滞后,在80年…  相似文献   

4.
《新闻周刊》是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一本时事周刊。1999年9月中国《新闻周刊》试刊。2000年1月1日,《新闻周刊》创刊号出版。2001年1月1日, 《新闻周刊》实现每周出版,成为真正的周刊。作为中国第二大通讯社办的刊物, 《新闻周刊》拥有异常丰富的新闻图片资源,与一般刊  相似文献   

5.
20余年的军旅生涯,我从一名连队战士报道员,到团、师、军新闻干事,再到《解放军报》的记、编辑。回顾这条虽不辉煌却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成长之路,我有一条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越是同行、越是同吃一锅饭、同揭一杆旗的“自家人”,越需要加强沟通和理解。否则,就越容易出现“一家人常说两家话”、“最陌生的人是自己人”这样的滑稽和尴尬。2001年元宵节刚过,《解放军报》年度记会在北京召开了。作为一个记的凳子尚有余温、编辑的椅子还没有坐热的“老”记、新编辑,我发现不管是会上还是会下,编辑、记之间,最热切的渴望、最迫切的期盼,是希望彼此能够有更多的沟通、更深的理解。联想起平日里经常听到有的作抱怨“真不知道编辑是怎么想的”,而编辑又常常感叹一些作“说了那么多还是没领会我们的意图”这样的“残酷现实”。我更加感觉到通过《军事记》这个桥梁,加强记与通讯员队伍沟通理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我谈了上述感想并提出上述建议时,《军事记》的领导和编辑们非常重视,当即决定推出《编辑心语》这个小栏目,并厚爱加错爱地让我来先开几炮。面对记、通讯员队伍中的如林好手,面对编辑阵容中的方家硕儒,我战战兢兢地接下了这“烫手的山芋”……唉,不多罗嗦了,反正是聊天,聊得大伙觉得中听,我就多聊它几回。如若大家听得乏味,不妨直吹“口哨”,我会赶紧闭嘴,另请高明。  相似文献   

6.
《闽西日报》舆论监督版《读者热线》于2003年7月份开始由本人负责组稿编辑至今。近四年来,该版作为福建龙岩市的主要舆论监督窗口,取得了很大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村焕  向阳  录贤 《新闻知识》2001,(12):17-18
从去年开始,地处我国西部腹地的宝鸡日报在全国地市报中率先开出"新闻快车"深入城乡抢抓现场新闻,并在要闻版开辟《昨日直击》栏目,迄今已刊发文字、照片399篇(幅),提高了党报质量,受到读者广泛欢迎。最近,《昨日直击》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地市报如何创名牌?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适应新闻改革大潮,迅速转变观念,深入基层捕捉鲜活新闻,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都市报、社会文化类报纸异军突起的竞争中,拓出一片新天地。一、创名牌首先要破除旧观念近些年来,地市报虽然围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了大量宣传…  相似文献   

8.
从1997年开始,我便从事《承德日报》要闻和时事版夜班编辑工作。通过几年工作实践,我感到,要作好报纸夜班编辑工作,必须要细心、耐心并有很强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9.
10.
不少业界人士认为,近年来党报特别是地市级党报的通讯员队伍正在萎缩,高素质通讯员的比例正在下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问题,也暴露出了一些报社在新时期通联工作中存在的严重不足。从用稿情况来看,虽然通讯员上稿量接近整个用稿量的一半,但以“豆腐块”居多,稿件质量不高。笔者对《恩施日报》此前5个月的用稿量进行统计,通讯员稿占47.34%,而通讯员的重头稿仅占重头稿总量的13.85%。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出版的《老年日报》2004年3月18日“红叶”专栏刊《抒怀》诗:“人生七十古来稀,我把古稀当孩啼。不断奉献不畏苦,珍惜今天好时机。”作者是在抒发胸怀,虽然年届七十,但不言老、不服老,还要不断奉献。遗憾的是第二句中的“孩啼”错了,应该是“孩提”。  相似文献   

12.
编辑改稿即编辑工作者对其操作客体——待传播“稿件”的编辑加工。它是编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曾被称为编辑“六艺”之一,然而自编辑学科在我国创立以来,林林总总的相关论著几乎无一不涉及“改稿”却无一论及其规律。凌虚、松秀两位先生在《中国编辑》2003年第3期撰  相似文献   

13.
经过几期试版后,<老年日报>终于固定以新五号字出版了.许多老年朋友看了近来的<老年日报>,纷纷称赞该报社的编辑同志们为老年读者着想,帮老年朋友解忧的好举动.他们说,<老年日报>改变后,"字号变大了,眼前亮堂了!"  相似文献   

14.
李曙豪 《传媒》2002,(8):35-36
“桂林文化城”是现代文化史上一个专有名词。指1938至1944年这段时间内,各界文化名人纷纷聚集桂林,在文化上一时出现繁荣局面。1938年,广州和武汉相继沦陷,一大批文化名人相继逃难到桂林,使桂林一时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桂林是当时广西的省会,是桂系军阀的政治中心。由于历史的原因,桂系军阀与蒋介石集团之间存在不少矛盾,在全国抗战、我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定形势下,桂系为发展自己的力量,在政治上对我  相似文献   

15.
[原稿]旅长睡在我上铺以前在我心目中,旅领导都是高高在上、很难接近,不要说有事找领导了,连走在路上远远看见领导就躲了,生怕被领导看见说这不是那不是,影响连队形象。现在我的感觉全都变了,我认为,首长原来一点都不难说话,且很容易让人接近。要说为啥,这还源于上次旅长来我们连蹲点,他就睡在我的上铺。我想像,旅长来连队蹲点应该住的是连队的小单间,铺的是连队的招待被,就在他来我们连蹲点之前,连队还专门给旅长挑选了公务员,可哪里想到,旅长却自己打着背包来到连队,根本不用我们当公务员,住在班里面,与我们面对面的说话,和我们干同样的活…  相似文献   

16.
《老年日报》一纸风行全国,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其专刊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实用性的健康类专刊,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编辑用心念好了“新、专、特”这个“三字经”。  相似文献   

17.
任白涛的两个“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白涛(1890年-1952年),笔名冷公、一碧,河南南阳人。现代中国名的新闻学。辛亥革命前后,曾任上海《民立报》、《神州日报》、《时报》、《新闻报》的特约通讯员,曾参与反袁斗争。1916年进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实习。1939年,经周恩来介绍到郭沫若主持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担任设计委员。其后,任白涛曾任第六战区中校参谋、湖北省政府参议等。  相似文献   

18.
19.
2003年第一期的<北京档案>上推出了一个新的栏目叫"点击新闻",栏内刊出了一篇题为"档案遗失:‘通化串子案'雪上加霜"的文章,说的是吉林省通化市两位孕妇在同一家医院生产后,由于医院的疏忽,抱回家的却不是自己所生的孩子,20年后问题暴露,两家的父母含辛茹苦抚养了20年的孩子,居然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而自己的亲生骨肉却不知流落谁家,愤怒难当而又尴尬不已的两个家庭把这家医院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