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叙事散文《马拉喀什见闻》中,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通过对马拉喀什人生活的全景描写,以完整的叙事形式生动再现了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同时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画面描述,以其含蓄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力,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殖民主义的罪恶,体现了叙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镜头剪接法”也就是所谓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一词源自法语,原是建筑学上关于构成、装配的术语,后用于影视艺术,就是拍摄下来的许多镜头,根据导演的一定意图,按照生活和税觉的逻辑,有机地势辑组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蒙太奇(Montage)原本是建筑学术语,意为装配、安装。在现代电影中,蒙太奇指镜头与镜头、场景与场景的衔接组合。我国著名电影剧作家夏衍认为,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发展的一种技巧。在文章中,则指的是句法与章法的镜头组接。  相似文献   

4.
蒙太奇(Montage)原本是建筑学术语,意为装配、安装。在现代电影中,蒙太奇指镜头与镜头、场景与场景的衔接组合。我国著名电影剧作家夏衍认为。所谓“蒙太奇”,  相似文献   

5.
蒙太奇,原是法语的一个建筑性术语,原意是装配、构成。这一术语嫁接到影视艺术上,指的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剪辑、组接镜头。艺术是相通的。在写作上,人们也经常根据主题的需要,巧将笔下所描绘“画面”(即“镜头”)加以剪辑、组合。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就称之为“蒙太奇”手法。我们在写作时,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采用“镜头”描写,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活生生的几个“画面”,并且将它们组接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通过这些活灵活现的“镜头”将主旨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别有一番韵味,让人去联想想象,让人去分析思考。请读一读下面这…  相似文献   

6.
在影视文化极为普及的今天 ,“蒙太奇”一词 ,早已为中学生耳熟能详。或许有人会问 :“蒙太奇是电影的手法 ,它跟作文有什么关系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 ,也说明发问者对蒙太奇并不十分了解 ,或许 ,他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了类似于影视艺术的蒙太奇手法而并不自知。这就有必要聊一聊有关蒙太奇的话题。蒙太奇一词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 ,原意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 ,后被借用到电影中来。作为一个专门的电影术语 ,尽管理论家们对蒙太奇的理解和分类并不完全一致 ,但是谁都不否认 ,蒙太奇最核心的东西是镜头 (摄影机从开拍到停拍为一个镜头 )…  相似文献   

7.
<正>同学们在看电影或电视纪录片时,常常会看到用广角(远景)镜头反映丰富广阔的画面,也会看到使用聚焦(近景)镜头捕捉的特写画面。当几种镜头不断切换时,我们借用电影学上的概念,称之为蒙太奇镜头切换。用广角镜头捕捉,用聚焦镜头特写,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心突出”“内容具体”“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的问题,在“构思”上也能吸引人的眼球。  相似文献   

8.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建筑学上的名词,意为安装、组合。在现代电影中,蒙太奇指镜头与镜头、场景与场景的衔接组合。夏衍认为蒙太奇实际上就等于文章中的句法和章法,就是用镜头组成章节,一段一段连接起来。他说:“几个镜头连接在一起等于文章里的一句或者几句,这一个或几个镜头连接起来的片段和那一片段连接起来,就等于文章里的一段话或者一小节了。”可见蒙太奇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与语文教学的艺术的确有其相通之处。一、蒙太奇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链接现代阅读教学再不是由教师把文本肢解、润色后硬塞给学生了,而应思考文本阅读与…  相似文献   

9.
所谓电影手法,通常指镜头和蒙太奇。一个镜头,即摄影机从开机到停机这一段时间所摄下的胶卷。它按景物的不同可分为远景镜头、特写镜头,按拍摄角度的不同可分为俯镜头、仰镜头;按运动方式不同可分为推镜头、摇镜头。而把不同景别角度、地点的镜头剪辑的方法,即电影结构,叫做“蒙太奇”。  相似文献   

10.
蒙太奇是指在电影中,“依照着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发展的一种技巧”①。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核心表现手法,但并不为电影艺术所专有。事实上,在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形式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蒙太奇现象。在此,笔者拟对课文中的蒙太奇现象作一分析,以供教学参考。根据其功能,电影蒙太奇可分为叙述性蒙太奇和表现性蒙太奇两类②。相应地,我们也把课文中的蒙太奇分为这两大类进行论述。一、课文中的叙述蒙太…  相似文献   

11.
文化冲击视角下的乔治·奥威尔与《马拉喀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冲击的视角分析了乔治.奥威尔的《马拉喀什》,讨论了英国文化或者奥威尔的个体文化与马拉喀什文化之间的差异,主要阐述了二者在葬礼文化生态和农耕文化以及平等和自由方面的冲突,认为这些差异和冲突导致了奥威尔的焦虑和愤怒,导致了他对马拉喀什文化的排斥性情感和误读,从而对这篇随笔散文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乔治·奥威尔是二十世纪著名的英国作家,《一九八四》是他最出色的作品,这部小说对集权主义社会的描写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作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剖析了权利所有者维持其统治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恶梦般的未来世界及其成因.在那个世界里极权主义政权的统治之下,被统治的弱势群体由于话语权力的缺失而受到了残酷无情的压迫.本论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为语料,试图从话语霸权的角度来解读《一九八四》中集权主义政治的权利构成,深入讨论话语、权力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揭示话语权力在社会生活,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著名的政治讽刺小说家,他以反对极权主义和追求自由著称,其代表作《1984》和《动物农场》是两部享誉国际的反乌托邦小说。奥威尔对中国90年代自由主义作家王小波有重大影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理性和自由的追求及其文本中对于想象和黑色幽默的运用等方面。但二者的艺术追求也存在很大差异,王小波发展了奥威尔的反面乌托邦写作模式,并追求诗意浪漫和繁复多变的小说艺术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乔治·奥威尔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典作家。在2013年奥威尔诞辰110周年来临之际,文章对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这50年的国内奥威尔研究学术史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同时指出不同时期奥威尔研究的主要特征,以期在厘清学术史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国内奥威尔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乔治·奥威尔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典作家。在2013年奥威尔诞辰110周年来临之际,文章对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这50年的国内奥威尔研究学术史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同时指出不同时期奥威尔研究的主要特征,以期在厘清学术史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国内奥威尔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乔治·奥威尔是反乌托邦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借虚幻世界对极权主义展开猛烈抨击,深刻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奥威尔所诠释的虚幻世界既立足社会,又以此为基础实现横向和纵向的延伸,勾勒出虚幻世界的立体画面,形成强烈的透视效果,使得虚幻背后的真实、政治极权与争取自由的矛盾一览无余。其政治寓言历经时代的跨越,向世人证明了极权主义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7.
16世纪,西方殖民侵入东南亚地区,生活在那里的华侨和东南亚人民便深受奴役和剥削之苦,不屈的华侨奋起反击,或独自为战,或与侨居地人民共同抗敌,对西方殖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本对其斗争史实进行了述评,并揭示出反殖斗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奥威尔是20世纪最著名的寓言小说家,对于他的作品大多是从其艺术性和政治性上来解读。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运用波伏娃的《第二性》中的一些观点,对《一九八四》中和温斯顿关系比较密切的三位女性-裘莉亚、温斯顿的母亲以及凯瑟琳等进行解读,进而揭示奥威尔的女性观以及他的性别等级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殖民统治时期吕赫若的小说《邻居》、《庙庭》等来阐述以吕先生为代表的本地作家对于日本统治者所掀起的"皇民文学"运动的对抗;吕先生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一些场景,一些事情,能够把读者带回到当时的情境,触犯到殖民者的利益,由此而引发了"狗屎现实主义"的论争。  相似文献   

20.
时间蒙太奇打破了物理时间固有的不可更改的矢向,形成了并非连续的连续感。鲁迅大量使用压缩、延长、定格、长镜头等蒙太奇手法来安排小说时间,打破了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的线性时间发展序列,从而显示出小说人物瞬间意识的多元化和立体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