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对中小学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九年义务教 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对课程作了重大调整:变单一的学科课程为“学科+活动”的新型课程,并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潜江,作为新的课程计划的实验点,几年来,尤其是执行新的课程计划一年来,在开设活动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它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价值。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第一次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综合实践活动”板块,并将其列为必修课。从2000年9月起,山西省作为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执行了这一课程计划,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在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开始实施。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  相似文献   

3.
《课程计划》是转轨的扳道工程。《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试考查、实施要求的具体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小学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依据,是督导、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它为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扳顺了道,我们必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在岔道口转好轨。实行课程专任,调度教育转轨。四年来,各地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由于没有彻底取消小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过程中,我们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不断探索、研究、领会其中的精神,树立了一些新观念。1.幼儿的一日活动均为课程在实施活动整合课程前,我们虽已改变分科教学课程模式,采用综合教育课程,但我们所谓的综合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停  相似文献   

5.
试论活动课程的育人功能天津市八十七中学张玉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了以改革课程为核心的阶段。特别是《课程计划》中明确提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的思想,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6.
2006年秋季,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将进入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全面实施。新的课程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明确了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规定了必修、选修的授课时数,并指出“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如何“从实际出发“”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关于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的若干问题的构想与思考》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基本特点、实施原则、活动模式、实施流程、课程评价等进行了前瞻性的构想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保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促进高中整体改革,全面落实《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我省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做了重点部署。本着借鉴经验、宣传到位、提高认识、课题带动、点面结合、分层指导、全面实施的工作方针,研究制定了《黑龙江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黑龙江省普通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制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的颁布,"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各校研究的重点,芳草地国际学校依托"芳草课程"让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落地生根,做出了实效与特色。民族校区将民族团结教育特色融入"芳草课程",有效推动了课程建设与校区特色的发展。一、整体构建课程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间,"北京市学科改进意见""北京市课程计划""朝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我国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有课程总体结构的观念.关注不同学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从而打破"学科中心"和"分科中心"的定式. 在新的课程计划中,初中"分科型"的课程计划将逐步向"综合型"课程计划转变,而当前培养出的初中教师都是"分科型"的.我想--各个学科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活动课程简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活动课程简论华中师大杨金玉国家教委1992年公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首次将“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反映了我国课程理论的新发展。但是由于《课程计划》没有界定活动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当前尤其要重视学科课程中的相对薄弱的学科和活动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得不到落实就谈不上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更谈不上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襄阳县和随州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抓住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狠抓活动课的落实,积极开展活动课的研究,实实在在地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这里刊发的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认识,启迪思路,采取各种措施,切实抓好活动动课程在我省各类学校工作中的真正落实,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制订,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相衔接,适用于三年制普通高中。本课程计划体现国家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编订各科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是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  相似文献   

13.
我校的整体改革始于1986年。近十年来,我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施了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切入口,以培养学生“人人有特长”为目标的整体改革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实验中,我们总感到,课程设置的单一性约束了学生的发展。课外兴趣小组虽然培养了一些特长生,但毕竟因没有被列入“课程”,而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局限性。《课程计划》的颁布,将“活动”纳入“课程”,从而结束了活动仅仅是“第二渠道”的历史,构建了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课程计划》的颁布和实施,将我校的整体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初,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从课程改革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视角出发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活动课程第一次以国家课程的“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这一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很快引发了一场“活动热”。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颁行,  相似文献   

15.
一、"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差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两者的概念体系有何差异,我们在此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涉及到义务教育阶段有关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开设的顺序、时间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仅就《课程计划》中的课程设置问题,谈谈个人参与这次修订《课程计划》工作中一些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17.
体验:活动类课程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90年代后,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开始从课程改革的视角出发,探索与实施素质教育。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颁布,预示着我国中小学由单一学科课程一统天下时代的结束。“活动课程”第一次以国家课程的“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并与“学科”一起,成为新课程结构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揭开了我国活动课程研究的新篇章,并由此掀起了活动课程研究的“热潮”。从新的课程计划颁布实行以来,我国的活动课程研究形成了两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从新的课程计划实施的角度看,研究工作的组织具有明显的自…  相似文献   

18.
论活动课程规范化陈旭远1993年秋季开始试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以学科课程为主的单一的课程模式,构建了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将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9.
在普通高中开设研究型课程(必修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改稿)》(以下简称《课程计划》)中提出的要求。从《课程计划》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型课程必须具备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创新性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指出:学校应根据教育部和本省(自治区、自辖市)课程方案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认真实施陶家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地方课程,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以及由学校安排的选修课资源,办出学校特色。学校对课程的具体安排需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这就提出了校本课程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