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用现代的话来说,“信”就是忠于原文,“达”就是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雅”就是译文的文笔要优美。严复当时用古文翻译,“雅”被认为是古雅。“五四”运动以来,由于白话文的发展和普及,译界对“雅”有不同看法,发生争论,因而有人提出“信”和“顺”的标准。“信”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顺”是指译文的语言要通顺。把“信、达、雅”与“信和顺”作一比较,除相同部分以外,不同处在于前者强调“雅”,强调文笔优美,后者对文笔优美不加强调。笔者认为从译作的社会效果看,还是应该强调译文文笔应当优美。因而翻译的标准还是“信、达、雅”好。“雅”不但不能从翻译的标准中去掉,而且应该更加强调才是。  相似文献   

2.
谈翻译中的“雅”张国臣在翻译中,我们提倡并遵守"信""达""雅"三个原则。所谓"信"是说翻译要忠实原文,不能违背、曲解原文的意思,是强调翻译的正确性;"达"是指要完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内容,不应该随意附加或遗漏,但为了完整、准确地表达原文,又可不拘...  相似文献   

3.
白寿彝先生在他的《〈史记〉新证》中,就《诗经》的评价问题提出了一个颇耐人深思的看法。他说:现在文学家讲《诗经》,一般认为《国风》最好,价值最高,雅、颂要不得,是庙堂文学。从历史家的角度来看,则恰恰相反,雅、颂最有历史价值。《国风》多是讲男女爱情的故事,历史价值不及雅、颂,而且记载也没有雅、颂具体。我们讲的雅、颂就是《大雅》、《周颂》。……雅、颂是史诗,它的价值不能小看,有很多有关周代社会的生产关系、劳动情况等重要记载,在别处找不到的,在《周颂》里却有一些。把《大雅》的诗歌按歌咏对象的时代排列一下,就成了一部西周兴衰史。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教参》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译作“不施行仁义的政策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并且认为在课后“思考和练习”的三种理解中“第一种理解正确”。对此,余祥生同志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认为“‘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不是因果关系,而是转折关系,即攻守的形势已发生了变化,可是秦始皇却不施行仁义。练习题的第二种理解是正确的。这句的译  相似文献   

5.
“信达雅”是我国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指导翻译的原则,是中国翻译界长期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该文旨在结合“信达雅”,对罗经国和林语堂的《兰亭集序》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下简称罗译和林译),探讨“信达雅”理论在《兰亭集序》译本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佳 《海外英语》2014,(21):179-180
"信达雅"是我国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指导翻译的原则,是中国翻译界长期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该文旨在结合"信达雅",对罗经国和林语堂的《兰亭集序》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下简称罗译和林译),探讨"信达雅"理论在《兰亭集序》译本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信""达""雅"最早语出严复的著作《天演论》:"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即指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  相似文献   

8.
“雅善鼓瑟”的“雅”应作何解?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部有影响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解为“平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甚,很”,《新华字典》采用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笔同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10.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作之一,文中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之句,其中“相师”两字,许多译文都译成“互相学习”。笔者以为,这种译法看似通顺,实则有悖于原文本意,理由如下: 第一,从韩愈写《师说》的目的看。作者在原文的文末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可以看出当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时俗流弊,作者是有  相似文献   

11.
《过秦论》文末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人教社《教参》的译文为:“不施行仁义的政策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该课后练习题:对此句有二种理解,哪种理解正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思维模式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主宾互换、重心调整、虚实重组和正反对调四个方面来探讨在英汉语言翻译过程中如何克服思维差异谋求地道的译文。  相似文献   

13.
“雅”趣     
张宏涛 《今日教育》2013,(10):45-45
一个冬日的傍晚,我去超市买菜,选好菜,到收银台结账,却发现新换的衣服里没有钱包。因为妻子病了,正需要我做一碗热汤面,可我出来得匆忙。  相似文献   

14.
臧永光 《考试周刊》2013,(81):22-22
本文从语音与词语的选择及句式的运用等方面。对“我要笑遍世界”的情感表达特点进行了探究,找出了文章中一些比较显著的特点,并举出了相应的例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贯穿着“雅”与“俗”的交流碰撞。本文试图通过对诗歌史上“雅”与“俗”衍变的描绘,对“雅”、“俗”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规律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光是很多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为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必须对光进行处理。下面结合具体试题谈黑暗处理在实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白露 《政治课教学》2004,(10):27-29
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学生是这个动态系统中的生命体,是充满情感,富于想像的群体。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的教学应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变化莫测、丰富多彩,而且会因师生双向的活动愈加千差万别,这就使得  相似文献   

19.
杨立雄 《中国德育》2012,(24):55-56
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是2007年建成的年轻学校,也是小学、初中、国际高中同在一个校园的花园式学校。学校所在社区居民整体的文化水平、经济水平比较高,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教育的要求也比较高。建校伊始,学校提出了“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生态办学目标,确立了发展性、引导性的“雅行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对《卫风·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一句的解释是“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这种解释反映的是一种以物易物的较为低级的贸易形式。而在《诗集传》中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布,币。贸,买也”,这种解释则反映的是一种较高级的货币贸易形式。那么,究竟何种解释更为合理呢?这就需要我们来考证一下本诗所产生的时代环境了。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氓》创作时期为春秋早期。那么此时是否有“布”这种货币形式呢?其实早在西周时期“布”就已是一种货币形式了(《周礼·天官·外府》中的“外府掌邦布之出入”即为此证),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