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文化理论与批评中,既极具争议又极富活力的理论可能非“狂欢”和“民间”莫属了。在西方学术界,一方面,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不断被各种新潮文化理论所重新阐释,引之为强有力的理论资源,如约翰&;#183;多克甚至直接用“狂欢”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代名词;但另一方面,围绕巴赫金狂欢理论的史学依据之争又成为对其理论合法性最具要害性的质疑。与之有关的争论,近年来随着巴赫金在中国学界中的持续升温也不绝于耳,视狂欢理论为巴赫金理论想象的神话的批判和反批判一直持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文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非常复杂。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现在成为“难解之谜”,而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则存在既相互影响又彼此平行的复杂关系。本文从“巴赫金的民间文化与西马的大众文化是何关系”、“狂欢化理论何以成为‘肯定性的大众文化理论’”、“狂欢与日常生活之间是何关系”等几方面对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进行了比较和辨析。  相似文献   

3.
巴赫金文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非常复杂。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现在成为“难解之谜”,而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则存在既相互影响又彼此平行的复杂关系。本文从“巴赫金的民间文化与西马的大众文化是何关系”、“狂欢化理论何以成为‘肯定性的大众文化理论’”、“狂欢与日常生活之间是何关系”等几方面对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进行了比较和辨析。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在研究狂欢文化时提出了“两种生活,两种世界感受”的重要思想,奠定了巴赫金狂欢理论的哲学基础,同时也为解读网络生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网络生存具有狂欢特质,网络狂欢是人们对自由、平等、解束、少限、交替、变革、创新等狂欢精神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有其积极的意义指向,它有助于人们的思想交流与对话、情感释放与升华。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学者巴赫金对欧洲古老的狂欢节文化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深刻揭示,从“文化的狂欢”到“文学的狂欢”提出了一整套的“狂欢化诗学”理论。这种理论对我们今天考察中国当代娱乐文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巴赫金的丑角地形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理论。丑角地形学融合了巴赫金源于狂欢化诗学的丑角理论与源于新康德主义的文学空间理论。巴赫金理解的丑角是通过欢笑对现实进行反抗、展现人民大众“大无畏”意识的喜剧形象。文学的空间在巴赫金看来是充满观念性的主观空间。巴赫金在文学作品中挖掘丑角地形学涵义,本质上是为了再现狂欢文化的反抗意识。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话理论、复调小说与狂欢诗学。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从理论发生学角度看,狂欢化理论并不能直接挪用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话语资源。因而,理清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合理关系,并且以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现象为现实观照去发掘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巴赫金“死亡”艺术观的巫祝文化之源开始追溯,总结了巴赫金“死亡”艺术观的具体内容及“死亡”的三种具体艺术表现,探讨了巴赫金“死亡”观与狂欢、怪诞的内在联系,肯定了巴赫金“死亡”艺术观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实证色彩浓重的社会学分析相比较,巴赫金对狂欢节的阐述的确有许多出入,但这并不能说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是虚假的。不能用“真假”判断巴赫金的理论,巴赫金的创新就在于开创了狂欢节的隐喻纬度,使理论因为想象而具备超越现实的可能,从而显示自身的革命性。“想象和语言的述行”是巴赫金狂欢理论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评论家巳多次分析了菲茨杰拉德运用精巧的构思和独特的叙述视角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美国梦”的无情破灭。本文尝试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盖茨比“加冕”“脱冕”的过程及地形学隐喻这一独特视角再次揭示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