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中双音迭词 ,在经文中占很大比重。自毛传以来 ,注家蜂起 ,著作迭出 ,然阙漏、误释者甚多。本文就现存诗经中出现的 6 73个迭词 ,一一作了疏理、分类 ,依照章氏“义自音衍”之说 ,以陈奂《诗毛氏传疏》的音诂为主 ,间取郝氏《尔雅义疏》 ,分为拟声、写情、状物、借词四大类 ,分别举例阐述 ,以收隅反之效。论述中力求准确 ,或匡正或补苴 ,以利诗经的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双音迭词,在经文中占很大比重.自毛传以来,注家蜂起,著作迭出,然阙漏、误释者甚多.本文就现存诗经中出现的673个迭词,一一作了疏理、分类,依照章氏"义自音衍"之说,以陈奂<诗毛氏传疏>的音诂为主,间取都氏<尔雅义疏>,分为拟声、写情、状物、借词四大类,分别举例阐述,以收隅反之效.论述中力求准确,或匡正或补苴,以利诗经的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韵文中有许多“迭字”,或叫“迭词”。爱国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举《诗经》、《楚辞》中的“迭字”为例,极口称赞其运用得“自然”。我们从《孔雀东南飞》中也看出诗中运用了许多“迭字”,现分类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名物训释是《诗经》学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元代许谦《诗集传名物钞》以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蔡卞《毛诗名物解》等名物训释为基础。用朱熹《诗集传》作蓝本,关注《诗经》经传义理的阐发,将名物训释和诗义相结合,展示了名物训释的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5.
《陆疏》原书久佚,而《孔疏》征引最多,《陆疏》今本均为辑本,是以元明丛书为源头而形成的今本系统。探求《陆疏》今本与《孔疏》的关系、在《孔疏》基础上以哪些方式作了哪些增补与改动,是探求《陆疏》今本的祖本原貌、进而确立《陆疏》今本间关系的基础。今本《陆疏》主体辑自《孔疏》,其条目名皆取《诗经》某句,大体与《诗经》篇目对应,使名、物、证三位一体,当是辑录者所为;有些未对应条目,或因辑补时“冠名”致误,或出于某种编纂需要而有意为之。而辑撰的主要方式有增补句首名物词、合辑不同语段、拆分同一语段后增补、整合《孔疏》所引其它文献、将《孔疏》文羼入,甚至据其它文献臆补等,这也造成今本《陆疏》较之唐宋文献所引“膨胀”许多。  相似文献   

6.
《诗经稗疏》是王船山研究《诗经》的代表作。《诗经稗疏》的学术成就,主要在名物训诂的辩正上,纠正了朱熹《诗经集传》中不少错误。这与他的学识渊博、考证详审和明察事理、格于物理、审于文理等多种方法的运用有关。它的成就在《诗经》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思想方法的局限,在思想内容的阐释上,一味尊古而显得“卫道”,比朱熹保守、落后,影响了他对《诗经》研究的总体成就。  相似文献   

7.
我的杂学     
周作人 《新读写》2014,(7):92-92
古典文学中我很喜欢《诗经》,但老实说也只以国风为主,小雅但有一部分耳。说诗不一定固守《小序》或《集传》,平常适用的好本子却难得,有早印的扫叶山庄陈氏本《诗毛氏传疏》,觉得很可喜,时常拿出来翻看。陶渊明诗向来喜欢,文不多而均极佳,安化陶氏本最便用,虽然两种刊板都欠精善。  相似文献   

8.
李平 《嘉应学院学报》2011,29(1):97-100
朱熹的《集传》以训释简明而著称,这与朱氏善于运用训诂术语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集传》中训诂术语"见"的运用情况,可以看出朱熹较好地处理《诗经》中相同词句的注释问题。对于《诗经》中重复的词、句子、章句、诗篇等,他用一个"见"字就处理的非常妥帖,这表明朱熹对"见"字有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毛诗正义》是一本注解《诗经》的注书,历来研究者多认为其注疏原则是"疏不破注"。实际上,在孔疏对毛传、郑笺的注解中,不仅是单一的因袭旧说,更多的是在前人基础上的补充和纠谬,从而完善了对《诗经》的注解。以《诗经·小雅》为例,着重分析孔疏中三个方面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0.
试论陈奂对《毛诗》的校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陈免所著《诗毛氏传疏》(以下简称《传疏》)是一部疏解《毛传》的集大成之作.它汇集了清人《诗》说精华,又有许多独创,在《诗经》研究史上功绩卓著,向为士林所重.《传疏》是《毛诗》训诂著作,胜义俯拾皆是.与同时同类著作如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等相比,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在训释《毛传》的同时,系统全面地对全《诗》经传作了精审的校勘,成为该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1.
善于融化前人成句是北宋词人贺铸的一大特色,《东山词》中更不乏对《诗经》的引用或化用,可见《诗经》在距其一千五百年后词体兴盛的北宋仍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故在明确何为用典基础上,从引用方式和引用内容两方面分析探讨贺铸《东山词》对《诗经》的接受,并简略分析《诗经》对贺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韩峥嵘、张利文二位先生的《〈毛诗正义〉“疏不破注”考辨》“举证有六”得出所谓“‘疏不破注’,不是‘疏不破传’,而是‘疏不破笺’”的结论有以偏概全之嫌。前修未密、后出转精,《笺》“宗毛为注”而有所发展,或申明毛说,或订正其讹,所以,正如《笺》对于《传》来说,以传承为主,《正义》对于《笺》来说也是以传承为主,皆势所必然也,并非孔颖达在整体上存心“抑毛扬郑”也。“疏不破注”只是一个大体上的说法,《正义》并非总是守成,对《传》《笺》往往有所补充,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也不乏新意新义。  相似文献   

13.
张猛刚 《文教资料》2013,(36):27-28
叠音词的大量使用是《诗经》语言的一大特色,研究《诗经》叠音词,对理解《诗经》句意有促进作用.文章以《诗经》叠音词为引,以部分历代作品为点,对叠音词这种语言现象的结构意义及其在后世的传承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复沓,诗歌常用艺术手法,尤其是在评析《诗经》诗歌叙事方式时一定会提及这一重章叠唱的语言形式。复迭,是修辞方式,一般分为迭词和迭字。反复,在修辞学中被认定为一种修辞格,一般分为连反和隔反。对三者艺术表现形式,在不同的专著或论文资料当中出现了不同的评析。本篇通过比较研究,试图找出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5.
在清代有关《诗经》的著述中,姚际恒的《诗经通论》是较早注意从文学的角度对《诗经》进行研究的著作。他对于《诗经》表现形式研究的贡献之一,就是注意到《诗经》特别是《国风》多采用重章迭句的手法,并第一次把采用这种手法的诗,称之为迭咏体。这对于解决《诗经》中某些诗中有关章句方面的问题,研究《诗经》与音乐的关系以及我国民歌在形式上的特点等,都很有意义。然而,姚际恒没有抓住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系统的阐述。本文想就《诗经》迭咏体的一些问题,作一点初步探讨,或许会有助于对《诗经》艺术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蔺文龙 《天中学刊》2014,29(6):83-85
王夫之《诗经稗疏》在考证名物训诂方面,多依《毛传》《尔雅》,不从《郑笺》,驳斥朱子,引证精确,足以补《传》《笺》诸说之遗。王夫之广征博引、言必有征的考据学风,多闻阙疑、以俟后人的治学态度。文献与目验相结合、文字与音韵互相贯通、以史释诗、史诗互证的论证方法和手段,为《诗经》考据学进一步发展开拓了门径,直接促进了乾嘉考据学的繁荣。当然,王夫之运用文字、音韵、训诂方法治经,是为了实现其通经致用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是以衬音助词加实义单音节词的方式构成衬字双音结构,该结构又与相对应的叠音状貌词存在密切联系。结合《诗经》文本实例和数据统计,从表意、句法、音律等方面,对《诗经》状貌词中衬字双音结构与叠音词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研究中,人们一般把《诗经》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成“赋”“比”“兴”三类,并把它们与《诗经》的三大组成部分“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义”。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简而言之,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托物起兴。  相似文献   

19.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和宋代朱熹《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两部重要的著作。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称《毛诗正义》为《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诗集传》为《诗经》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洪湛侯《诗经学史》认为《毛诗正义》集汉魏《诗》学之大成,《诗集传》是“诗经宋学”集大成的权成之作:  相似文献   

20.
清末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是《诗经》学的集大成之作,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诗三家义集疏》为依据,结合王先谦的家学传统、师承关系、晚清的学术氛围以及一些地域学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王先谦的《诗经》学思想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