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刊登的红歌,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以及国共合作抗日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2.
朱颢莹 《新闻世界》2011,(12):148-149
在土地革命期间,《红色中华》发挥着宣传动员群众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324期《红色中华》报中涉及女性的报道进行分析,并且从宣传报道的形式归纳出该报主要借助口号、社论、树模范和宣传画等形式来塑造女性社会角色形象。  相似文献   

3.
韩云 《新闻世界》2011,(2):99-101
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中央苏区时期《红色中华》报中出现的大量的标语口号(包括语录),是版面编辑的重要元素,其主要作用在于鼓动苏区民众、配合版面内容、增强传播效果,可以看做是苏区标语传播在办报中的延续。这些标语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其传播效果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赵子豪 《传媒》2022,(2):85-87
《红色中华》作为我党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党报,同时也是我党实行舆论监督的一把利器,在苏区具有极为广泛的影响力,其监督报道的主要特点以及编辑特色,对现今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分析其监督报道的四大主要特点,并深入探究其舆论报道的编辑特色,在总结其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以史为镜,为我国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6.
中央苏区的第一张报纸:《红色中华》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办于1931年12月11日的《红色中华》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权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它诞生于中央苏区最为艰苦的日子里。其时,蒋介石正调集兵力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日本继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在4个多月内占领了我国的东北,并加紧南进。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在大军压境、敌强我弱、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环境里,《红色中华》报在当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舆论的教育、激励和鼓动职能。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解放日报》改版置于党报传统中进行研究,通过考察《红色中华》和《新中华报》的所有版面,本文发现:无论是《解放日报》改版前"以外为主"的版面安排,还是它从"以外为主"向"以我为主"的版面调整,都与《红色中华》和《新中华报》存在或多或少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阶段。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把主要精力对准中央苏区,不断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日号角,号召全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作为中央苏区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党报,《红色中华》充分发挥了自身强大的舆论动员功能,积极宣传造势。首先,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丑陋行径;其次,强烈谴责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剿共”;再次,广泛宣传报道中华民族日益高涨的抗日浪潮;最后,及时向外界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红色中华》的这些举动,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起到了抗战动员的积极作用,为全面抗战时期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上演了一场“伟大预演”,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斗争中的前期贡献。  相似文献   

9.
季慧娟 《今传媒》2012,(5):122-124
《红色中华》作为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在当时的革命战争年代,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中心任务为主要宣传内容,充分发挥报刊媒体的指导功能,积极配合苏维埃革命的现实需求,指导各级苏维埃有计划、有日程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其成功经验对于今天的党报如何更好地发挥新闻的指导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执政的“试验田”。面对内外交困的社会环境,中国共产党创办《红色中华》对苏区社会进行了变革性的改造与治理,对于改变过去颓废落后的社会生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局部执政实践,当时的社会治理经验值得探究,在重视媒介协同治理的当代社会,总结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借助报刊开展社会治理的经验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红色中华》进行社会治理的动因入手,从政策宣传、工作指导、群众动员、群众教育、廉政监督五个层面分析《红色中华》协同开展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并由此提出,《红色中华》在协同社会治理过程中扮演了出色的“宣传者”“指导者”“组织者”“监察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从参加国际会议、人员互访、国际书刊交换、派遣图书馆学留学生、馆员培训、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引进等方面回顾了新中国图书馆国际交流六十年的发展状况,并对六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国际交流的成就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杨子竞 《图书与情报》2006,4(6):128-132
19世纪晚期.德国图书馆观念初步引入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德图书馆开始互动互补。近三十年来,双方图书及图书馆交流有着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国传播学研究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大陆的传播学研究者早期主要是从新闻、中文等相关专业转行而来。在传播学博士教育发展后,研究者学科背景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当下中国传播学生产场的主力军是具有一定海外学习背景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4.
调查性报道一般文本较长,涉及的新闻线索繁杂,这就需要在调查性报道的写作中讲究叙事技巧.本文从叙事切入口、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三个方面对其技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图书馆立法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近二十年图书馆立法论证要点;分析了立法进程缓慢的主要因素:初始的立法指导思想不明确,保障读者利益不突出,立法宣传不到位,全民对图书馆立法意识淡薄等;提出当前图书馆立法工作重在宣传,宣传要点应放在提高全民对图书馆立法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教育品牌传播需要创新传播理念,以提高传播效果为出发点,采用定向传播、定制传播和媒介泛化策略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7.
红色档案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心流理论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根据心流产生的条件,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主要有目标向度、能力向度和过程向度等三个向度。目标设定应符合SMART原则且具有挑战性,用户能力重在专门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和注意力,活动过程中及时反馈是关键。档案管理部门可通过用户分层、场景式服务、交互设计三种路径实现红色档案传承好红色基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新文科背景下,传统档案行业逐渐和各行业相结合催生出“档案+”新行业模式。文章认为,“档案+”新行业模式下档案助力红色文化产业升级发展具有必要性,通过明确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价值、加大红色档案财政支出和社会参与、整合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渠道、重视年轻化群体、与时俱进发掘红色档案资源等助力红色文化产业升级发展的新路径,能够促进“档案+红色文化产业”升级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档案行业影响力,在新文科背景下发挥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20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守正创新,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学术成果,同时各领域展现出新的研究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研究渐成热点;晚清新闻传播史研究开拓新思路;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扎实推进;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延续周期性反思特点;新闻传播思想史重视观念、语词研究;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著作成果显著;新闻传播史研究范围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乡村信息传播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与反思:理想上人们普遍认为乡村信息传播能够为农村农业各方面的发展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现实中,由于人们对乡村传播的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使得乡村信息传播所发挥的作用甚微。因此,本文提出乡村信息传播应强调以农民为中心,增强其信息获取能力,加强乡村信息传播方式与方法、机制与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