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20年,也是我直接参与筹办的<湖南档案>创刊20年.这段经历,成了我永恒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张毓敏 《记者摇篮》2005,(12):17-18
在30年的记者生涯中.我采访的单位和个人真是无计其数。有些往事在记忆中随着时间,或尘封或流逝,但八十年代初与市长的一次共同“采访”经历,却让我时常萦回脑迹,难以忘怀,感悟颇多:这个经历也成为我职业生涯中做人为文的动力,努力践行“为人民鼓与呼”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一个残酷的职业.也许一天前,你还处于新闻中心,为举国关注的军演、冲突或灾难救援辛苦奔波,一天之后,你已远离关注焦点,带着种种记忆,置身完全不同的现场.时隔三年之后,中国海军首次赴远洋护航的新闻早已埋没在不断涌现的新闻中,被人们所遗忘.但作为亲历者之一,军分社副社长曹智在《一名新华社军事记者的流年记忆》中的一段话,依然留在我的记忆里.这也是海上漂泊的124天里,我想起最多的文字.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作为一名档案专业本科毕业生,一名两岁孩子的妈妈,在离别母校五年后,我回到了刚刚成立一年多的校档案馆.初来乍到的我,那份心情,格外忐忑,虽然是科班出身,毕竟没有实践经验,我的档案学理论知识在五年的时间里也稍有滞后.伴随着档案馆的发展,我有了太多难以忘却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告别新闻业     
2007年秋天.我决定为自己15年的新闻从业经历划上一个句号.   把MSN的签名改为“8年夜班终于结束,倒时差适应中“.但事实上,我的内心并不轻松,也没有如释重负的解脱,毕竟,15年的青春记忆,不是一按ESC键便能完全退出的.就如同新的人生历程,也不是敲一下回车键就会自动另起一行.   ……  相似文献   

6.
正算起来,从大学毕业至今,从事图书馆工作已经30年了。30年啊,也是小半个人生了。我的青春,我的激情,就这样奉献了,就这样与书相伴了。这30年,我经历了陕西省图书馆西大街老馆和长安路新馆两个时期,亲历了图书馆事业的巨大变化,许多人、许多事在眼前出现了,又消失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留在了记忆的相册里。记得刚到图书馆时,与同时分来的校友兼同事住在馆区一间不足10平米的平房里,粗糙的水泥地,斑驳的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已过去五年.这五年里,灾区人民的生活已越来越接近正常,相关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少,而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震区之外的人来说,那段记忆也越来越淡.就好像,灾难一旦过去了,就不会再来. 在任何一个历史大事件背后,都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记录文本 这是《汶川地震168小时》后记中,作者自己写的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彻底打动了我,让我确定了自己对这本书的策划方向,我也越来越确定,这是一本有分量的书.它的分量不在于销量或各种经济利益,而是在于它本身的文本价值,对历史真实记录的行动.  相似文献   

8.
杜鹏程30多年前就进入全国著名作家行列了,我却忘不了记者行列里的杜鹏程。而且,随着文艺界将社鹏程作为重要作家研究对象的时候,我苦苦地想:为什么在新闻界,一位优秀记者杜鹏程反而渐渐地被人淡忘了呢!? 1950年秋冬,在远离首都万里之遥的新疆我结识了杜鹏程,从此一起工作了三年。于是,在我的记忆屏幕上,便留下了他影影绰绰的印象。我们两个人的出身经历很不同。我原本是西北大学的学生,只因受革命高潮的鼓舞,在1949年秋到新  相似文献   

9.
我衷心热爱记者工作。几十年来,它在我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中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1950年春天,我从北京乘火车到河北怀来县的新保安去,准备采访解放军一个部队在革命胜利以后参加生产建设的情况。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也是我在革命胜利后作为《人民日报》的记者第一次从北京到外地去采访。我怀着革命胜利后的一种兴奋的、欢欣鼓舞的心情,坐在火车的普通硬  相似文献   

10.
田径素有运动之父的美誉,北京奥运会田径项目在"鸟巢"里产生了47枚金牌.有幸作为国家摄影队负责田径内场的摄影记者,成为我这个夏天最为难忘的经历.2002年至今,负责田径项目的我经历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6年多哈亚运会、2005年和2007年两届田径世锦赛的拍摄.  相似文献   

11.
在我十余年的讲解生涯中,曾经历过无数次讲解,1996年的那场讲解至今让我记忆深刻。清楚地记得那是1996年11月1日,初秋的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07年的女性类图书,脑海里突然冒出来几个关键词,这几个关键词所涵盖的,大概就是我一年来的阅读记忆了.  相似文献   

13.
凌云 《新闻窗》2005,(6):24-26
我是语言工作者——贵州经济广播电台谈话节目“凌云夜话”的主持人。这注定了我会得到很多陌生人的信任,职业的操守也让我绝对要对得起这种信任。在节目里我们能听到很多,但对我而言,更多复杂的故事是在节目之外听到的。他们害怕自己的秘密被弄得满城风雨,而倾诉的需要又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我。我是一个记忆收藏者,陪着许多人共同在某个特定的心境下抚摸了一段经历,一些创痛。  相似文献   

14.
1921年秋天我出生在北京.1937年秋天离开时刚满十六岁.漂泊了十二年.难以忘怀的还是那段童年记忆,仿佛那里才是故乡。1949年我回来了,又是秋天,刚好二十八周岁.向往着回到那美好而安静的北京.可是一下火车就发现和记忆大不大,但也算不得年轻,所以就进了政治研究院,享受中灶待遇。  相似文献   

15.
2008媒体记忆     
2008年的中国非同寻常.这一年是中国的大事年,也是媒体的新闻年. 一件件以前我们从不曾经历的事件,考验着我们的承受能力、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也向新闻媒体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山西矿难、三聚氰胺、神七发射,金融危机……,当这些或令我们欣喜、或带给我们伤痛的事件一一发生,并将最终伴随2008渐渐淡远,回头梳理并珍藏一点关于2008年媒体的记忆,无疑会有益于我们的前行.  相似文献   

16.
编辑出版工作是我钟爱的职业,一晃在这一职圈中干了30年.有时听人说,单位里有本事的走了,没本事的才长期在一个单位不动窝.我想,我就是"没本事"的一类吧.不过,30年走过来,有苦有乐,有舍有得,重要的是学到了那些在单位间跳跃中学不到的东西,也完整地经历了出版业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汪静波 《出版史料》2011,(3):111-113
我和子明兄共同生活了大约六十六年。这是十分漫长的岁月,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些经历是不平凡的。最近他离开了我们,我感到十分悲痛。现在想写下一些我们青年时代工作、生活的情景和记忆,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18.
瞬间如花,余香常闻。经历过才有记忆。经历似水,记忆如花。瞬间绽放的美一旦被摄取,便深深地烙印在心里,抹也抹不掉!瞬间如花,余香常闻。经历过才有记忆。经历似水,记忆如花。瞬间绽放的美一旦被摄取,便深深地烙印在心里,抹也抹不掉!太阳赐予的黑色已经渐渐地从脸上消失,同事们  相似文献   

19.
新年的钟声已然敲响,传说中的2012年如期而至.但传说只是传说,预言通常也不那么灵验,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小小寰球"依然在茫茫宇宙中日复一日地转动着. 在新年来临之际,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上年的记忆.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日子:建党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这些纪念活动使我们深感中国当今国力强盛、国家影响力大增之不易,也不由使我们追索清末以来百余年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轨迹,缅怀各个时期图书馆人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不懈探索、追求与奉献.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以二十年为一代,出生于1935年的胡伯威先生比我大了二十岁,恰恰长我一辈,但读他的《青春·北大》我却备感亲切,丝毫没有所谓的“代沟”。因为他在书中详细回忆的上世纪50年代初期“火红的青春”,许多方面其实也是我们这一代的记忆。例如,他提到的那么多前苏联歌曲我几乎全都会唱,那种单纯的思想也如出一辙。我们两代人的青春记忆,确有相当程度的重叠。但这并不是我认为本书前半部更重要、更有意义的理由。我之所以认为本书前半部可以担得上“弥足珍贵”四字,因为后半部作者在北大求学、被打成右派的经历,虽然也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但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