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北宋时代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人。累官参知政事(副宰相),主张进行政治改革。工于诗词散文,名篇《岳阳楼记》,长期选入初中语文课本,文中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请看《宋名臣言行录》是如何记载他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和立志的——  相似文献   

2.
范仲淹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卒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江苏徐州人。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少年时代读书非常刻苦,常常一人彻夜伴灯苦读。清贫的生活并没有动摇他矢志求学的决原文  相似文献   

3.
论范仲淹     
一北宋开国迄至仁宗庆历时,已垂八十余年,经过劳动人民长期艰巨而辛勤的努力,使自五代以来遭受战争之祸而残破不堪的社会经济逐渐有所恢复,并进一步向前发展了。出现了常为封建土大夫乐于称道的所谓“昇平盛世”。然而,这仅为其表面的假象而已。赵宋王室的基础是十分脆弱的。在它的内部,长期以来一直潜伏着的国内外矛盾,都在这时十分尖锐地进发出来。事物的发展已走向它的反面,当时已有人明确地指  相似文献   

4.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纪念馆,位处苏州城西南十五公里的天平山庄。据记载,明万历三十八年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何许人也 ?一般人对其所知不多 ,多数人倒知道有这样两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要询及这两句名言出自何处 ?出自谁人手笔 ?知其一的已属不错 ,知其二的 ,已属优秀了。再询及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人 ?做人做事有些什么功德事业 ?大多对其不甚了了。这仅是小范围间的随意扯谈 ,一孔之见 ,不作全豹之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那么范仲淹究竟何许人呢 ?为什么要读点范仲淹 ,学点范仲淹。历史都一笔笔清楚地记载着他的功德事业 ,我先录出些许 ,以供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6.
范仲淹词论     
李冬红 《现代语文》2001,(11):50-52
  相似文献   

7.
~~范仲淹发奋成才@吕鸿群 @张新华~~  相似文献   

8.
<正>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在13岁时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因为家境贫寒,范仲淹每天总煮一锅米粥,经过一晚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一点腌菜吃。尽管如此节俭,断炊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有一次,范仲淹带来的米已全部吃完了,而距母亲给他送米的日子还有十来天,  相似文献   

9.
范公堤,泰州、东台,盐城一带的人大概不会不知道这一著名古迹的。它北起阜宁,绵延于建湖、盐城、大丰、东台、海安、如东、南通几地,直抵启东吕四港,长五百八十二里,几乎横亘江淮之间。提及范公堤,人们不禁会记起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在泰州的事迹。九百多年前的北宋天圣年间(公元一○二三——一○三一年),吴县进士范仲淹到泰州西滨任职,负责盐税事务。当时的泰州还叫海陵,就是海边高地的意思,范仲淹在诗文中称它是“东南沧海郡”。在州城的东方不远处可以见到海潮,所以城内建有望海楼。为了阻挡海潮的侵入,早在唐朝大历年间(公元七六六——七七九年),淮南  相似文献   

10.
北宋庆历三至四年(1043——1044年),出现了一场政治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它的主持人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庆历新政”仅仅搞了一年左右就告吹了。然而,这场改革不仅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时,范仲淹在改革中所显示的丰富的人才学思想,也为后代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朝政日益腐败,处境十分窘迫的时期。当时,官吏选拔晋升制  相似文献   

11.
范仲淹曾任饶州知州,鄱阳老百姓世世代代怀念他。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是在鄱阳孕育的。范仲淹留给后人多方面的启示。高尚的道德和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才能永驻人心,留传久远。  相似文献   

12.
[原]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相似文献   

13.
山东青州为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当年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即有青州,禹贡图上有记。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拜寿”,二是到城里凭吊范仲淹。  相似文献   

14.
范仲淹划粥     
范仲淹(989-1052),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自幼勤奋好学,真宗八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范仲淹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著名的《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和抱负,为历代所传诵。  相似文献   

15.
北宋时著名诗人晏殊,不仅文才出众,而且也十分好贤,名臣范仲淹即曾得到过他的举荐。有一年冬天,礼官们欲讨好皇太后,议定让皇帝率百官为太后庆寿。范仲淹得知,上奏力劝。此事被晏殊知道后,又惊又怕,他把范仲淹叫来狠狠地责骂了一番。可是,范仲淹不认错,反而对晏殊说:“我能得到您的厚爱,举荐得官,不甚荣幸。我常感到自己没有尽职,白食俸禄,所以总感到羞愧。没想到今天却会因为我尽职而得罪于您。”晏殊听了惭愧得无言以对。后来,范仲淹因故失宠于朝廷,被贬去饶州。百官臣僚为了自保清白,无一人前去送别,只有一个叫王质的人带病前去饯行。别…  相似文献   

16.
范仲淹赠金     
范冲淹9岁时,听说山东长山有座醴泉寺,寺里的长老很有学问,他便一心想到那里去读书。后经过母亲的同意,他终于来到了醴泉寺。不过寺中僧多粥少,生活非常困难。 一天晚上,范仲淹在月光下读书,长老见了,拿出一块面饼悄悄放在石桌上走了。范仲淹专心读书,竟没有发现,起身的时候饼子被衣袖扫落在地上,他弯腰拾起饼放到原处。  相似文献   

17.
范仲淹划粥     
范仲淹是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便出自他手。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在生命线上挣扎不下去,带着他嫁到了一个姓朱的人家。他非常渴望读书,但继父家很贫寒,无力供他上学,直到10多岁时,才在众亲友的帮助下到大庙里跟着一个和尚学习。他自炊自食,一日三餐,全部是粥。早晨,将一天的粥煮好,吃过早饭,等剩下的粥凉了,凝结  相似文献   

18.
19.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政治主张和文学论著中蕴含着他对人才问题的精辟见解,这些见解,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唯“贤”“能”是举,不拘一格用什么样的人,选拔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因此,范仲淹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工作.在选才的素质上,他强调“贤”与“能”.认为“贤者在位,能者在政,可以医国救民.” 所谓“贤”,即品德高尚,指的是“以仁义为心,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相似文献   

20.
<正>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在文学上也很有建树。为官时,更是严于律己,不徇(xùn)私情。明道二年,范仲淹奉旨去京东和江淮赈灾,同行中有个没有官职的学生叫富弼。一路行来,见百姓只能以食野草为生,范仲淹心里很焦急,马上制定出方案,调粮救急。有一天,粮食刚刚运到,还不曾发放,竟然被偷盗了两担。范仲淹极为恼怒,下令严查偷盗之人。后来,小偷抓住了,是一位青年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