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洲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学者的注意。但非洲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同种族主义、殖民主义进行的长期斗争,以及发展民族经济的努力,更多地吸引了中国学者的兴致。新中国成立不久,便成立了西亚非洲问题研究所。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非洲问题的机构。以后,外交部、外经贸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职能部门也先后成立了非洲研究机构。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是1964年成立的。这个所现有40多人,分6个中心,有专门的图书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大力研究外国法,也开始了对非洲法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特点,主要侧重非洲宪法和投资法的研究,并且大多是介绍性内容。  相似文献   

3.
桂涛 《对外大传播》2011,(12):58-59
不论是600年前郑和的“和平之旅”,还是如今北京到约翰内斯堡朝发夕至的航班,都已经说明地理距离不是阻碍中非交流的最大障碍。中国和非洲这两个地球上相隔最远的文明总在尝试了解对方,却似乎总是对对方的声音听不分明。  相似文献   

4.
一个激情洋溢的“非洲艺术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开幕式上,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建议大家都来看看“非洲艺术大展”。他说:“这个展览非常好。雕塑充满着激情。我看了很受感到,非常振奋。”专程前来参加开幕式的非统组织副秘书长说。他回国后,要给非统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国写信,建议他们把最好的作品捐献给中国。  相似文献   

5.
2007年11月28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面临种群灭绝危险的华南虎"国泰",在南非"老虎谷"成功产下幼虎的新闻。这是近20年来中国第一只在野外环境里出生的华南虎。消息传出,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与此同时,自掏1000万美元将这些中国虎送到非洲大草原恢复"野"性的全莉,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个通晓7国语言,曾担任世界著名品牌"古奇"全球认证官的女子为何会对老虎如此着迷?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道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近日,由埃塞俄比亚、加纳、肯尼亚、喀麦隆、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等15个非洲国家的24位资深传媒界官员组成的新闻采访团来浙江采云间茶业公司访茶问道。坦桑尼亚驻华宣传大使Charles、塞拉利昂总统外宣办公室高级秘书Lamina、加纳“每Et写真日报》社长Ayeboafoh、肯尼亚人民媒体集团副总编EricOduor等媒体人员一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沙产业良种繁育基地日前落户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左旗。此基地旨在深入研究沙生植物种子、种植、采收、繁育等技术,探索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沙生植物良种繁育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此带动沙化土地治理,增加农牧民收入。该基地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规划面积10万亩,是目前建成的我国最大沙生植物良种繁育基地。此基地是由永业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中心合作成立的永业中农沙生植物研究中心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国的青年团体为促进中国青年与非洲青年的友好交往,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尽量增加中国青年与非洲青年直接了解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进入90年代,中国青年组织与近30个非洲国家的青年组织进行了互访。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21世纪的栋梁。中国政府一向重视青年工作,注意发挥青年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青年寄予很大的希望。来华访问的非洲国家青年代表团,对此给以高度的评价。曾代表中国青年去非洲参观访问过的各种代表团成员,谈到访非观感时,无不为非洲青年在争取民族独立和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鸿武,在浙江师范大学创建我国高校首家非洲研究院,多年来专注研究异域文化成了"非洲通"。今年初,他入选"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理事,6月应邀参加为即将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作准备的中外高层论坛,讨论金砖国家智库合作等问题。许多与非洲有关的高层次活动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
1987年12月31日,《中国与非洲》编辑部正式成立,1988年1月,第一期《中国与非洲》出版。回顾这本杂志走过的10年,风风雨雨,有欣慰也有苦涩,有成功之处,更有不足和遗憾。回顾过去的10年,中央对《中国与非洲》十分关心,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和鼓舞。1991年2月6日,李瑞环同志出席了《中国与非洲》英文版的创刊茶话会并接见了编辑部全体人员;1996年5月,江泽民主席为《中国与非洲》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非洲》月刊(英/法文版)是中国外文局下属北京周报社创办的专门针对非洲公众的一本期刊。法文版创办于1988年,英文版创办于1990年。该刊设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专栏。《中国与非洲》的办刊宗旨是:1、阐述我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对重大国际问题的观点和立场,争取非洲国家的理解与支持;2、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条战线取得的成就;3、有针对性地介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经验,供非洲国家借鉴和参考;4、促进中国与非洲各国经济贸易合作,为国内有意发展对非贸易和投资的公司和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作者黛博拉·布罗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发展项目总监、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客座教授,是美国研究中非关系及中国对非援助的专家。其代表作《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以客观笔触全面解释了西方国家所不能理解的非洲对中国普遍抱持欢迎态度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外主要媒体的相关调查显示,非洲人对中国评价极高,非洲人不仅高度赞许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的巨大成就,也乐见一个发达、繁荣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正>我过去几年在美国多次参加有关中国在非洲的研讨会,但真正到非洲一线采访中资企业,去年8月还是头一遭。我的目的地:埃塞俄比亚(以下简称埃塞)。作为驻华盛顿的记者,埃塞可以说是最熟悉的名词之一。华盛顿及周围地区居住着约25万埃塞俄比亚裔人,数量仅次于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在华盛顿,埃塞饭店到处可见。坐出租车和逛商店,也会常遇到埃塞裔司机和营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东北大花布是东北文化的代表之一,究其历史发展进程是传承和创新的必要。通过吸收时下流行的元素与风尚,现代化工艺手法等创意与创新,改进传统的东北大花布设计,让东北大花布以新的姿态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只有赋予东北大花布新时代的意义,让原本已被逐渐淡忘的设计重新回到市场之中,再次产生经济价值,并不断发扬传统地域文化价值,才能实现技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国际话语权及影响力,成为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对非传播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所谓国际话语权,就是借助语言设置国际议题、引导国际舆论、塑造国际规则的能力。掌握国际话语权,就可以影响和引导国际舆论的走向,影响国际主流社会和主流媒体。通常,国家实力、国际传播平台和话语权队伍是建构国际话语权的基础,而传播议程设置、舆论导向把握和传播表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与非洲虽在地理上相距遥远,但中非传统友谊历久弥新。近年来,随着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入发展,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亦呈现蓬勃发展的喜人之势,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影响力不断上升,对非洲的文化传播能力逐步增强。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为中非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前进动力。"一带一路"既是经贸合作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为扩大和深化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是必须看  相似文献   

18.
正葡萄牙语在世界诸多语言体系中独具特色,母语使用者达两亿多人,在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排第七位。目前,世界上有八个葡语系国家,从区位上看,有五个在非洲,分处非洲的不同区域。其中,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位于南非,佛得角和几内亚比绍位于西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位于中非。这些国家是促进中非友好交往、推动地区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除了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化共性之外,非洲葡语国家在媒体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国别差异。因此,开展对非洲葡语国家的传播,需要在了解这些国家的媒体发展情况、与中国媒体开展的合作以及合作诉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传播思路和制定传播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9月9日-10日,第四届中非智库论坛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举行,上百位中国与非洲各国的政要、著名智库学者参与了两天的讨论。作为新型智库代表,笔者受邀在开幕全体大会上作主旨发言,并有机会与不少非洲智库的负责人进行深度交流。通过分析非洲智库对中国发展的看法,以及比较中国这些年软实力的得失,笔者认为,目前非洲智库正处于对华看法的转型升级关键期。加强对非洲智库的交流,对于中国影响力的提升是一件性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国投资非洲的日趋广泛和深入,“中国在非洲”不仅成为学术界的热议话题,也频繁见诸西方主流报端。西方传媒大肆渲染中国在非洲争夺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