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所谓"入情入境"练朗读,一方面指教师引导学生"入境"朗读,合理运用"想象"、"明理"、"激情"等方法让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写的环境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另一方面指教师引导学生"入情"朗读,适时通过"倾听课文范读"、"把握感情基调"、"掌握朗读技巧"等途径让学生把语言文字所蕴涵的丰富情感用美妙的声音读出来。具体来说,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的阅读教学改革,充分地突出了读的地位和作用。课堂上书声琅琅,语文课透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给人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但怎样才能让朗读更科学,更有效?尚有不少认识有待提高。(一)曾听过一节观摩课,讲的是《军神》,在教学"手术中"一部分时,该教师是这样安排的: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朗读的论述已有不少,我们应在朗读学、阅读学、教学论的视野中对其进一步全面认识,唯其如此,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加有效。朗读,是朗读者建立在生命意识之上的,依据固有的文字语言,借助朗读技巧创造属于自己的有声语言的精神活动[1]。建立在这样的认识之上,朗读能力的培养应该始终与品味语言、唤醒生命意识、展开丰富的精神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时郁 《中学语文教学》2006,(12):45-46,65
随着语文新课标倡导阅读教学要重视“诵读”,语文课堂读声一片,停连、重音、节奏、语气等语言艺术家们常用的朗读技巧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学生们所熟知的词语。然而,在一片赞读声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许多学生空有一大堆的朗读技巧知识.面对美文却无从开口的尴尬局面。笔者经过观察和思考.发现朗读技巧训练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读的形式逐渐增多,各种花样翻新的读充斥了整个课堂。但是,透过这花样翻新读的背后,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读。我认为朗读教学有以下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朗读不是乱读或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式,每堂课都让学生读,却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只是泛泛而读,注重内容理解,忽视朗读习惯与方法的培养。甚至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朗读”。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培养语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能促进学生语言直觉的形成,也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课程标准中,各学段均对朗读提出了要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也十分重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教师要认识到:朗读不是用来活跃课堂的调味剂,要重视朗读基本技术的指导,进行如重音、停连、节奏、语调以及朗读标记等方面的随文指导,并且要探索朗读活动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9.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也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重要途径。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在实践中越来越得到教师们的认可。然而,一些教师在践行这些理念时走进了朗读教学的误区,出现了一些新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标准又一次明确提出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要求。但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沉闷有余,活泼不足,“对话”有余,朗读不足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校园的“晨读”,有时也被很多老师改成了“晨记”、“晨写”。朗读何以被忽视到如此不堪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理解语言还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语感都是极其重要的。凭着语感,人们可以不假思索地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辨别词义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从语句或语段的开头立即预测出整个话语的意思;同样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准确而得体地表达思想感情。两个语文知识大体相同的人,由于语感的差异,语文水平(理解和表达)会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培养语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朗读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英语朗读教学水平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成为众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但综观当前的教学现状,尽管学生朗读时间、次数都较以往有较大增加,有的甚至“读”领风骚,但效果并不明显。怎样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教学功效呢?本文就此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一致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一种语言能力的应用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当然,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加强朗读训练与指导朗读训练目的要明确,安排要合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初读课文时,学生朗读的目的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正确流利;重点赏析时,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因此,除了读得正确流利外,还要能传达课文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课程从历史的角度看,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大一国文”,现在台湾地区仍然沿袭“大一国文”的名称。最初的“大一国文”是新文化运动的副产品。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带来了白话文的流行,冲击了古汉语的教学,年轻人不愿意读文言文。一些教育家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不应该弃绝自己的传统:“中国人虽然需要现代化,但总是我们中国人在现代化,得先知道自己才成;  相似文献   

16.
姚建芳 《广西教育》2022,(13):80-82+96
本文以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八桂绿城小学的朗读教学为例,论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包括激发朗读兴趣、营造朗读氛围、传授朗读技巧、植入朗读情感等。  相似文献   

17.
谈朗读教学     
李莉 《成才之路》2013,(23):59-59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语文教学在朗读上的要求一样:"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8.
"文字是物质世界的,语言是一种波动,是有能量传递的,是精神世界的……"所以声音有其感染力。语言学习之初,人们就靠声音传递、接受信息,传递情感。文字学习内化后,阅读成为能量传递的主要途径,但是通过朗读可以把自己内化的能量更高效地传递出来,再一次更深层次地内化。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充分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将让孩子受益终生。朗读有意义的文字片段能传递责任感、温情符号,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杨霞 《考试周刊》2012,(10):27-28
朗读作为一种语文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它既是一种教学的目的,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语感,增强理解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它是教材的需要,也是语文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李醍 《现代语文》2010,(4):34-35
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课堂朗读,舞台朗诵,话筒前播音,都属于这种艺术。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作品,如果内容好又朗读得好,听一遍往往比我们自己看感触会更深。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很多语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善于处理讲解和朗读的关系,精讲多读,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重视范读,发挥朗读的感人作用,以唤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来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