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NTERNET网上的电子学术期刊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窦平安 《情报科学》2000,18(3):283-288
本文以Internet网上出版的国际英文学术期刊为考察对象,专题论述网上学术期刊的类型、文件格式和出版方式、印刷期刊不具备的全新特性。按照期刊的渊源,网上学术期刊可分为纯网上学术期刊、印刷学术期刊的完整电子版、转移到网上出版的印刷学术期刊和印刷学术期刊的网上目录和文摘。网上学术期刊的文件格式主要有纯文本格式、HTML格式、PDF格式和RealPage格式。网上学术期刊的发布方式以WWW网为主,以远程文件传递和邮寄表为辅。与印刷期刊相比,网上电子学术期刊有如下特征实时网上浏览;免费提供学术期刊目录和论文著录项;现期内容通报服务;论文全文检索;含有超级链路的参考文献;网上论文读者论坛;精确的读者统计。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启用期刊网上定稿会系统前后《中国防痨杂志》论文出版时滞状况,探讨期刊网上定稿会系统对期刊论文出版时滞的影响。【方法】统计2009—2011年(启用期刊网上定稿会系统前)、2012—2014年(启用期刊网上定稿会系统后)《中国防痨杂志》出版的72期1349篇论文的题目、收稿日期及出版日期等资料,使用SPSS16.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秩和检验对比分析两个时间段论文出版时滞。【结果】在启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前(2009—2011年)论文出版时滞最短21天, 最长618天, 时滞极差为597天, 中位数205(121,272)天。在启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后(2012—2014年)论文出版时滞最短10天, 最长516天, 时滞极差为506天, 中位数108(54,172)天。启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后论文出版时滞明显短于启用前(Z=-15.409,P<0.0001),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防痨杂志》编辑部采用网上定稿会系统后进一步缩短了出版时滞。  相似文献   

3.
中外农学期刊网站现状调查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对《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5年版)中收录的我国135种农学期刊和SCI光盘版收录的110种农学期刊网站的上网形式、网上期刊内容、在线互动功能、网上期刊信息、服务功能等方面作了对比调查分析,发现与国外一流农学期刊相比,我国农学期刊在这几个方面均存在明显不同和很大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对开放存取和网上出版时滞对国内、外农学期刊文献计量指标的影响作了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了可使期刊文献计量指标最大化的网上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数字出版产业链上各方采取不同的策略寻求各自的发展道路:打破传统的行业边界,互相渗透业务,彼此争夺利益。我国网上书店的发展必须利用这种趋势。基于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上重定位的视角,提出网上书店的发展思路:整合上游内容提供商、加强自身建设,联合移动网络运营商。  相似文献   

5.
开放存取期刊PloS ONE网络出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香 《现代情报》2012,32(9):69-71
以PLoS ONE为案例,分析开放存取期刊的可持续发展网络出版模式。较详细介绍了PLoS ONE的出版准则、同行评审制度、运营模式、文献影响的学术评价方式、开放获取以及索引和存档。其出版前同行评审与出版后网上公开评议共存模式、以及快速发表特点,值得科技期刊界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调查分析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网上出版的两个实例,认识到科技期刊通过上网并加入相应的数据库,才能更好地开采、使用知识。提出了网络集约出版是期刊电子出版的大趋势,而再编辑、深加工是出版后后续整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08,(5):4-5
记者近期获悉,“十一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以提供个性化知识信息服务为特点的“网上机构与个人数字图书馆”系统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图书采访工作的现状和解决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胜利 《情报杂志》2002,21(4):82-83,85
在分析图书的出版情况、经费情况、传统订购、网上购书、数字信息以及采访人员的素质等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图书采访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现存采访模式及特点,并提出了网上荐购系统、采访联盟、读者决策采购、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等多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时代的网上编辑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编辑部工作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稿件处理、稿件编辑加工和排版、编辑部日常工作与出版管理。从稿件处理、编辑排版和编辑部日常管理工作等三个方面介绍了《软件学报》全面实现网上办公方式的经验和体会,并提出了实现网上办公方式的必备务件和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关于网上电子期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就网上电子期刊的编辑条件,出版方式和征订发行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最后论述了电子期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的网上出版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随着因特网(Internet)的普及,出现了网上出版物.目前,世界上每天有1 000万人次上网. 网上出版信息量大、读者面大、传播速度快.1998年以前,美国Science杂志印刷版我国内的订户不超过2位数,而在1998年头45天它的在线版的中国大陆读者达1.5万人次[1].  相似文献   

13.
未来的图书Ebook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颖  刁云梅 《情报科学》2001,19(9):919-921,928
作为记录、交流、传播知识信息的文献载体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曲于网络的迅速普及,网上书店和网上数字图书馆的纷纷涌现,ebook将成为未来图书的主流。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出版、阅读、销售方式。它将进驻我们的PC、PDA、手机等个人信息终端,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14.
网络出版PK纸质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出版渐渐与纸质出版并存于现代社会。网络出版不可能完全取代纸质出版,但迅猛涌来的数字化浪潮终于使我们苏醒过来,网络出版和纸质出版的优劣势大家都能够看到。我们应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把纸质出版和网络出版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运作,把纸质出版可能失去的利润和读者通过网络找回来,同时给纸质出版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寻找合理的切入点,网络也能带动用户对纸质出版的关注,而纸质出版也能引发读者对网络的兴趣,如果纸类媒体能够正确地与网络媒体"联姻",能够抓住机遇,做到优势互补、相互借鉴、立体出版,那么未来必将进入一个纸上、网上共赢的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从数据库收录的中亚文献、研究机构网站提供的中亚文献和网上发布的动态中亚信息三方面,分析目前我国电子型中亚文献的出版概况,以期为广大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小科技期刊实现数字出版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提出了中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几个步骤,即实现网上投稿、在线编校,为实现在线出版做好准备;建设和完善期刊网站,进一步促进数字出版的全面发展;认清形势,找出薄弱环节,抱团发展,整合资金和人才资源以及在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不断谋求与新媒体的融合方式。当然,编校和论文质量依然是中小科技期刊发展的基石,数字出版只是实现更好发展的一个手段,任何时候也依然不能放松对编校和论文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网上信息协助审稿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科技期刊的编辑初审在审稿时间上和准确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编辑利用网上出版信息协助科技文稿初审的方法-主要从科技论文的首创性入手,对科技文稿学术质量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制定了适于网上查询的科技文稿质量评价实施步骤。应用实例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研究探讨新时期科技出版业发展战略,提出科技出版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努力推动科技期刊、科技图书、科技报、科技音像电子出版、网络科技出版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科协于2004年9月8~10日在北京举办了“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3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为配合该论坛的召开,中国科协7月底还开辟了网上论坛。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网站组建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铭锋 《大众科技》2005,(2):56-56,58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科技期刊上网服务是网络化信息资源建设的需要,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文章通过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的现状,阐述了科技期刊建设网站的必要性,并介绍了组建网站的技术方案,论述了科技期刊网上发布过程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统计了地震行业两种多次出版专辑的科技期刊《国际地震动态》和《地震地质》从2004到2012年期间各期内容在中国知网上的平均篇均被引频次和平均篇均下载量;给出了这两个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曲线中分析了出版专辑的利与弊。认为出版专辑有时正面影响很大,但多数时候影响不明显。其中时效性、首发性和专辑质量是影响这两个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