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治·莫兰迪的绘画给人一种宁静、淡逸的感觉,他终其一生追求着、开拓着一种宁静淡泊的境界,在艺术追求上与中国"文人画"之"逸品"近乎一致,其画面中所透出的幽雅、恬静,无不与东方审美特性相契相合,无论是他的生活方式还是他画作中流露出的那种孤索淡寂,抑或对画面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处理都更接近东方式的静观.  相似文献   

2.
莫兰迪的绘画质朴无华,造型简约,力求探寻最平凡状态中的深层意识,在精神境界、艺术追求上与中国文人画中的"逸品"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4.
本期笔谈四篇文章均来自第四届东方美学国际研讨会,四位学者的文章均立足于东方美学研究中的一些专题性问题。闵周植认为,陶瓷艺术在东亚文化中有特殊的意义。对于知识阶层而言,陶瓷与书法、绘画一样能培养审美情趣。不同国家的陶瓷艺术可以体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及审美感知特点。中国陶瓷追求人工的完美,韩国陶瓷倾向于不规则和天然美,日本陶瓷则倾向于偶然和嬉戏性。张小鸶认为,主要使用岩彩材质的岩彩画艺术在东亚各国及其他地区虽命名不同,但是都具有东方文化的共性。在古代丝绸之路佛教东渐的传播过程中,岩彩画历经东方各国和地区,不同程度地融汇了当地的文化和审美意识,凸现出各自异文化的不同特征,形成了东方岩彩艺术的审美特点和各有千秋的表现形态。在当代多文化形态的环境下,如何吸收外来精华,挖掘与拓展其在当代仍具有活力的部分传统因素,应该是这一跨越国界与文化圈艺术表现的重点所在。臧新明认为,“写生”一词所包含、表达的概念和信息,在近代东西方文明、文化的碰撞、吸收、磨擦和借鉴过程中,不断地交融、演化、变迁,并趋于一致。当今单纯的写生语意同传统的“气韵生动”以及“古画画意不画形”等重生、重气、重意、不重形的注重主观意识行为的写生之语意相比,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陈静在“关于东方美学研究方向的一点思考中”中对第四届东方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5.
张曼 《华章》2011,(31)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保罗.高更的绘画作品美的表现,以及高更在现代艺术中的重要意义,他对于绘画本质的信念,及把绘画的本质看成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当成记忆中经验的一种“综合”,而不是印象主义者所认为的那种直接的知觉经验中的东西.高更不断地运用绘画和音乐的类似性,把色彩的和谐、色彩和线条当成抽象表现的形式.比起大多数同辈艺术家来,他的探索甚至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东方、古典前以及原始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艳慧 《中国教师》2009,(16):33-34
20世纪40年代,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一些文艺工作者.为了使自己的演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他们研究传统民歌、说唱和戏曲的特点和规律.并努力学习这些传统声乐艺术的演唱和表演技巧,同时,他们又借鉴西洋美声唱法,形成了当时风格独具、举世无双的“戏歌唱法”。  相似文献   

7.
将绘画语言引入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绘画技能和智力相结合的指导方法,解决"超绘画性目的"和"绘画技巧"这一对矛盾。分别阐述在美术观察、构图、欣赏、创作中绘画语言的运用及作用。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作为一位具有独特美学追求和深厚艺术功力的作家,精通中国的绘画之道,并把其中有益的思想成功融入小说创作中。从绘画的角度分析这些作品,其选材来源于真生活,包孕着真性情;造形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用色浓淡相宜,和谐明净;构图以横云断岭之法,臻至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之境。探究中国绘画关学在汪曾祺小说中的体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汪曾祺以及他的作品所展现的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莫兰迪的艺术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是非常独特的,艺术家选择了一种简约主义的绘画理念,通过对画面中所描绘事物的再组合以及对平常事物的精神性本质的探究,达到了一种简约、含蓄、永恒的“智性”绘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绘画"和"语言"作为两个词语,被大量地联系在一起使用,表明了人们对它们之间类似性的模糊的洞察。站在这种类似性之上对绘画作一审视,在此期望把模糊的直觉引入较为清朗的分析的世界之中,并扼要地表述绘画语言与现实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模式对美学思想的影响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由于受思想资料的封闭与讨论问题的古典的影响,许多真正的美学问题被遮蔽了,而更为深层的问题还在于,由于受当时社会文化特点的影响,这场美学讨论有"在概念里兜圈子"的缺陷,缺少真正的社会批判精神与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各种应对高考作文的书刊铺天盖地,这个“法”,那个“招”,频频亮相,一些中学生把写作的本源与目的抛到脑后,一门心思研究那些“招法”。殊不知,随着新课程、新高考研究的深入,考场作文仅凭刚“招”弄“巧”已经很难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也许有人会问:作文无技巧可言了吗?其实不然。作文是讲究技巧的;  相似文献   

13.
西方美学是一种更重视概念和逻辑体系的比较狭窄的"小美学",其作为知识论的极端形态则是"见科学不见人"的一套概念的或知识的"体系"。而传统中国美学则是生存论意义的美学,是相对诗化的、象征的和具有"人与天齐"的大口径、大边界、大尺度的"大美学",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美学本身,是更地道更正宗的美学。从"人天齐一"的人类追求自由、超越的本性来看,传统中国美学更接近"美学"的本质。因此,世界美学家族中的正庶秩序需要重新调整,或者至少应该做到中西方美学"二美并尊"和"平等交辉",美学无疑应该走出"欧洲中心论"的狭隘观念。  相似文献   

14.
以线为造型是中国绘画的主要特征,在对客观物象的描绘与表现中,线条发挥了极大的表现性能与抒情空间,使得中国绘画中的线描在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指出:凡是能思考的东西都能清楚地思考。凡是可以说的东西都可以清楚地说出来。其义为:语言与构成世界的事实之间具有同构性。然而,东方的庄子《天道》却指出:语言可贵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意义又有所指向。意义所指向的,却不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而禅宗的不立文字则又是对世界本体的另一种思考。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最后一章提到"对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不能简单概括为图像摩画世界,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悖论的思考,在于对"存在"的语言阐释,即:对世界的本体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美学范畴的不断发展演变,体现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各种变化,气韵充斥着整个魏晋文学和艺术的领域,是魏晋风骨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学者对“气韵”这一美学范畴已作了大量的研究性工作,本文在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书画、文论、乐舞三个方面来探讨魏晋时期气韵这一审美范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四大文明古国对全球文化产生了偌大的贡献,其中当以华夏文明为源泉的中华文化有着最为瞩目的影响。然而,中华文化的“东学西渐”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凭借双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与权力间逐渐不对等的地位开始漠视、诋毁中华文化。美籍阿裔学者爱德华·萨义德借助黑格尔的“欧洲中心主义”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建构出“东方主义”理论,将此现象完美诠释。本文旨在以《鲁滨孙漂流续记》《面纱》《情人》三本西方名著为主,其它诸多历史材料为辅,结合萨义德《东方学》中的理论观点从“东西语境”逐渐转至“中西语境”,以历史发展为横向脉络分析各个时期的中国人物形象,分析西方著作中“荒诞”与“审视”的情节以及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的未来定位。  相似文献   

18.
19.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多层绘画"表现手法,利用综合材料创作"创意图层"分别从三个方面开展综合材料儿童绘画拓展课程:利用材料多样性作"创意图层",展现作品艺术魅力;利用地方资源,结合历史人文;校外拓展,融入生活。以"材料"为变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激情,激发创新思维,并利用"多层绘画"表现方法解决小学阶段学生在绘画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虚”和“实”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技法,“实”指的是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的是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部分。在古代诗歌中,“虚”与“实”也是相对而言的,包括有者为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