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们已经学会运用科学技术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也更加渴望越来越先进的科学技术。卫星接收天线便是重要的科学技术,人们通过卫星接收天线能够观看更多的频道和节目,甚至是国外电视频道和电视节目。可以说,卫星接收天线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在人们使用卫星接收天线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不恰当操作或其他原因,导致卫星接收天线出现错误,甚至会导致其无信号可以接收。因此,在人们使用卫星接收天线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使用方法,遵循使用的原则,对卫星接收天线实施调整。就研究和思考卫星接收天线调整与问题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科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卫星接收天线能够帮助人们接收大量的信号,还能够接收到更多的电视频道。首先对天线运行中自然空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接收天线的类型进行了分析,之后,又针对接收天线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细节上的问题进行了探究,最后针对天线的调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卫星覆盖面积非常广泛,卫星覆盖有利于加强广播电视信号的接受情况。卫星覆盖是解决广播电视信号经济性最有效手段。近几年来,卫星事业发展十分迅速。但这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卫星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射功率的设置过大,卫星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或者由于传输距离较远,或者是因为传输位置不妥当,就会导致信号大大衰减。另外,地面接收站若是受到干扰,也是会影响到信号接收质量。卫星信号接收的情况的好坏在于卫星接收天线的安装与调试。对于卫星接收天线进行准确的安装与调试,保证外界的因素对于信号接收干扰降到最低,从而保证卫星信号的接收质量情况。本文根据对于卫星接收天线信信号接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卫星接收天线的安装、调试以及维护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卫星接收天线的选址十分重要,天线的架设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电磁环境,以保证接收到高质量的卫星广播电视信号卫星地球站由于技术发展和卫星覆盖范围调整的需要,经常要对卫星电视节目的传输与接收方式进行调整,这就需要电视台的卫星地面接收站及时调整其卫星接收天线参数,使之与所要收视节目信号的卫星转发器相符。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提高,卫星电视的应用逐渐得到普及,人们可以通过卫星电视的连接观看到来自不同地区的电视节目,并且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外界事物,但是卫星电视是通过卫星接收天线来连接的,所以卫星接收天线的调试工作非常重要。卫星信号的接收效果与卫星接收天线的安装效果有很密切的联系。对卫星接收天线调试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在进行卫星接收天线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提高相关安装人员的安装效果。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由于广播电视技术在广播电视业中的广泛使用,广播电视行业在我国取得了较快发展。在这之中,广播发射天线技术于各个电台及电视台所广泛采用,从而使广播电视的信号接收能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提高。这一技术带来的更宽的频率,更少的干扰,带给我们更加真实的感受,及更多的节目频道。本文主要就广播天线发射技术的中波段为例,首先介绍了发射天线的原理,然后介绍了天线高度H的选择,最后介绍了天线的维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卫星接收的高频头,是卫星信息接收系统中接收或是放大以及缩小卫星信号时的主要应用承载。本文简单的对高频头的相关专业知识做以分析,并结合卫星接收高频头在使用中的故障分析,总结了一些关于卫星接收高频头的使用和维护意见,以期实现更好的卫星接收。  相似文献   

8.
风云三号系列气象卫星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星上搭载有11种遥感仪器,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遥感对地观测。它的升空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到了崭新的阶段。本文主要阐述了风云三号系列卫星使用的4.2米接收天线天伺馈分系统在接收卫星资料过程中出现的天线指向精确度不准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调整方法,及所使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的各项科技水平处于稳步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各项娱乐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此加快了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各种各样的广播频道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姿多彩。但在正常的使用当中,中短波广播接收信号受周围一些信号的干扰作用,导致广播在正常的收听时受到一定的影响,下面针对中短波广播接收信号的干扰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数字电视及卫星地面站接收数字节目时,应计算出卫星接收天线仰角、方位角及极化角,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数量越来越多,通过卫星对节目信号进行传输是确保电视节目能够向各地区播放的必要途径。为实现卫星信号的传输与接收目标,保证卫星信号传输的质量,需要一套非常完善的系统来执行这一工作,由于传输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缓解,所以整个系统结构非常复杂。为了保证信号接收效果在进行接收设备安装时通常会将其设置在一些比较高的位置上,这就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容易遭受雷击损害,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用户的家庭设备受损,所以收系统防雷工作需要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10)
地面站天线极化调整通常指的是线极化地面站天线极化调整。对于圆极化地面站调整,只要将地面站天线极化与卫星极化想匹配即可。当地面站天线极化与卫星极化匹配时,不存在极化角的问题。而对于地面线极化地面站天线来说,当天线接收极化与卫星入射波极化不一致或者地面站天线发射波极化与卫星接收极化不一致时,都存在极化损失,本文通过对地面站天线极化的调整原理分析,讨论了三种常见地面站天线极化调整的程序,最后得出了用频谱复用法调整待测站天线极化是最简单且最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相比起传统的接收天线,光学天线因其较大的接收面积、较少的噪声光干扰和压缩的接收视野范围等优势,在卫星光通信系统中广泛利用。研究了卫星光通信中使用单个光学天线及光学天线阵的性能,并且分析了光学天线阵相对于单个光学天线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相关技术的不断深化革新,卫星电视信号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覆盖与应用,但是,卫星信号在具体的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到距离影响会产生相应的衰减,卫星信号的地面接收站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之下也会出现严重的信号干扰。要想保证卫星信号的高效传输与覆盖,就要重视并做好卫星接收天线的安装与调试,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中长距离信号通信一般采用电信号传输方式。电信号中长距离传输易受外界电及电磁影响,如感应雷、电平不足等影响传输设备及传输质量,传输距离过长也会因电平过低导致信号减弱。目前国内外各种型号的卫星接收天线设备及自动气象站设备因研发周期长,中长距离信号通信均采用电信号传输,而国内局部地区受雷电影响较多,电信号中长距离传输易受外界电及电磁影响,如感应雷、电平不足等影响传输设备及传输质量。鉴于近年来新的通信传输技术的出现,可以使用新的通信传输技术对中长距离信号通信方式进行改造,使中长距离信号通信更加稳定可靠,有利于提高卫星接收天线控制系统、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系统、自动雨量点数据传输系统的使用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6.
王强  廖本友 《西藏科技》2012,(10):76-79
文章设计了一款简易而低成本的卫星对准仪,解决工程人员在调试卫星接收天线时,不能方便快捷的找准接收天线与卫星的角度的问题。通过C++编写程序,计算出卫星接收天线的水平角与仰角,并图形化显示。该卫星对准仪,由编码器与倾角传感器组成,分别将卫星接收天线的水平角与仰角数据测出,传入AVR ATMEGA16单片机芯片处理,并用12864液晶显示器实时显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数字卫星传输作为一种信号质量较好,信号覆盖面积较广的应用形式,被广泛应用到广播电视之中。本文就双波段双极化高频头在数字卫星接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分析讨论,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地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数字卫星接收系统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数字卫星接收系统的工程设计是根据所接收卫星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高频头的噪声温度和卫星接收天线的噪声温度来确定接收天线的口径,同时还要计算卫星接收机的输入电平和卫星接收系统的噪声温度。  相似文献   

19.
在广播电视系统中,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是核心技术,也是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质量的关键。目前广播电视发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信号接收也比较清晰,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需要不断改进优化创新,为今后更好的服务社会和民众做好准备。通过阐述了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概念,分析了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应用及维护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通讯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短波天线之中大多数的目的就是用于广播和通讯的定向,这就意味着短波天线需要较强的方向性。从日常生活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天线阵是由多个天线振子组成的。但是对于短波天线而言,塔桅杆的作用仅仅只是用于支撑,同时天线的层数,以及天线振子都是因地制宜,由实际情况决定的。短波天线一定要做好防护,因为不做好防护,那么轻则影响通讯信号的接收,以及传播的效果,重则会影响到发射机,致使面积的通讯信号中断。因此笔者针对短波天线的防护措施进行研究,对于提高短波天线防护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