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视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高度发达的现代传媒将影视文化的成就推到了新的高度。但在今天市场经济高涨的环境下,影视创作为了不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被淘汰,出现了为迎合大众消遣娱乐需求而格调低下、轻浮浅薄的媚俗倾向。因此当代影视艺术表现出了媚俗的典型特征。这将对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大众意识形态产生负面影响。传媒对大众审美的影响是传播学、社会学、美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以理性的角度看待当代影视的审美倾向并加以正确引导可以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开阔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大众文化思潮的影响下 ,中国电视剧领域的某些理论问题被混淆 ,造成具体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被误读 ,并直接关系到电视剧创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曾庆瑞、尹鸿两位教授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当下电视剧的创作进行了有意义的论争。本文认为“大众文化”是一个被虚设的语境 ,大众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话语权。“大众”是不同权力话语集团争相亲和的对象 ,反映在电视剧领域 ,大众对作品的多元的合理的需求被它们按各自的意图曲解。电视剧作为当代主要文化艺术形态 ,天然地承载着提升人们精神素养、文化品位、审美能力的使命。商业因素对电视剧制作的介入并没有改变电视剧作为艺术的品格 ,当下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电视剧“美”的建构 ,而不是电视剧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传媒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等三大传统信息系统领域的融合,新媒体附加的"创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媒体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传媒时代,以数字媒体为载体的广告传播已经不囿于传统载体概念,在科技进步与精神文明发展的催生下,向各个艺术延展.图式艺术活动中,审美信息的传递和传播对图式设计文化和审美文化充分实现其目的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样也充实了图式艺术设计自身的信息,使图式艺术信息更具有传播性和影响力,引导了大众的流行时尚、语言文化、视觉文化,以及大众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4.
技术和市场在文化领域的强力介入使当今时代出现了一种明显的文化泛化与审美泛化的趋势,其具体表现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转型.面对这种深刻的世俗化和广泛的民主化浪潮,高雅文化的至高地位和传统研究的学科视野受到强大冲击,传统的经典艺术的创造方式和审美批评理念不再适用于新兴的大众文化或者大众艺术.从经典艺术美的陶冶到关注身体感觉和生理欲念的快感美学,从经典艺术的"人"之代言到当代文化的大众体验,从经典艺术的文字想象到大众文化的图像复现,从经典艺术的观念幻象到大众文化的身体喜剧,经典美学迅速进入了自身的当代转型和现实重构,其文化立场和理论视域作出了全面调整.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网民数量不断增长,网络流行语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它与大众的审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近年来它的盛行也反映出了大众审美所出现的诸多问题,例如审美思维的从众化、审美趣味的世俗化,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仅有个人的、媒体的因素,还有社会的影响,本文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意见以促进大众审美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常宁 《新闻窗》2014,(1):39-40
当下中国正面临着主流审美文化的缺失,审丑文化的上位,大众在对丑态事件的谩骂、围观、猎奇、窥探中获得集体狂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将丑态文化的传播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传统媒体的逐渐加入使得审丑行为扩大化,从线上到线下,逐渐渗透并影响大众的心理和行为。当大众无意识的猎丑心理不断地被媒体激发出来时,整个社会的审丑活动达到高潮,审丑文化则会与主流审美文化产生激烈碰撞,继而慢慢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7.
电视艺术作为一种当代大众审美文化 ,充分利用了现代高科技的成果 ,长时间以来 ,对电视技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技术是艺术的辅助手段层面上 ,技术被理解为一种创作手段。随着大众审美文化的兴盛 ,大大地推进了人们对技术的认识。当前 ,电视艺术作为一种大众审美文化艺术的技术化与技术的艺术化代表了对电视技术认识的两种趋势 ,本文拟对大众审美文化背景下的技术批评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钱雪莲 《出版广角》2019,(12):46-48
音乐类核心期刊作为社会艺术学术交流的标杆与排头兵,是社会主义艺术繁荣与发展的“参照物”和当代受众艺术审美素质提升的“晴雨表”。基于融创环境来看,直接移送的原则宗旨、精准全面的作者受众、全面严谨的刊发内容与多维互动的渠道形式是当前音乐类核心期刊的主要出版机制,其时代功能主要包括以艺术创新与信息储存、学术交流与知识普及、深化研究与媒体合作为主的学术功能和以传播艺术文化与塑造社会审美、繁荣艺术文化与培养专业人才、丰富大众娱乐与建设精神文明为主的社会功能。全媒体环境、新媒体技术与大数据时代的交织,为音乐类核心期刊的出版机制与功能定位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沈鹏 《声屏世界》2010,(3):42-43
作为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的出现是文化传播的一次革命。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认为:“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着一个审美繁荣的时期。”①其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审美与实用的矛盾不再是难题.而大众对审美功能的重视使得日常用品、生活环境无不渗透着视觉艺术设计的理念,无不体现出视觉审美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常江  王雅韵 《现代传播》2023,(1):102-109
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破坏了传统审美实践赖以维系的媒介间性,通过不断挤压“反思”和“协商”在审美实践体系中的存在空间,消弭了文化公共性在审美实践中得以形成所必需的批判性距离,进而全面导致了大众品位的私人化,制造了“审美茧房”。这种私人化的大众品位,则进一步与技术发展的既有趋向“合谋”,以文化民主为名制造了新形式的社会区隔,令旨在追求共同价值和道德目标的公共美学几无生存土壤,整个社会文化进而向反公共性方向演进。而身处审美茧房中的每一个人,在“消费自由”的幻象中,日渐丧失对超出自己趣味范畴的文化艺术形式与文本的包容,并有可能在“适宜”的舆论氛围下,将审美的排异诉诸话语乃至行为暴力。鼓励或容纳各种类型的网络趣缘社群的发展,或许是“破茧”唯一可行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鲍佳倩 《视听》2022,(3):43-45
社会正逐步步入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后现代时期,视觉媒介的革新促使消费主义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精英艺术向大众审美转型的下沉式发展.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精英艺术向下兼容,并表现出商品化、大众化和规范化的特点.精英艺术的层次正趋于平均化,以更适合大众口味的方式"向下倾斜",变得日益平庸化.艺术创作受制于大众审美,艺...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播与当代艺术状况--当代艺术模式转换的一种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德胜 《现代传播》2004,3(2):13-17
大众传播环境中 ,当代艺术模式转换已是显著的事实 ,具体表现为艺术与大众日常生活的广泛对话、大众的艺术接受由“阅读 /思考”形式转向“直观视听 /感知”的身体形式、技术材料和手段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明显强化、艺术的意识形态扩张力度愈益表面化等。同时 ,当代大众传播普遍参与大众日常生活、制约人的思想方式 ,又在当代审美文化层面制造了“传播假相”的弥漫 ,客观上导致了当代艺术选择的困难。对于大众传播环境中的当代艺术状况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研究需要从“展示性”、深度削平、艺术活动的流行性 /消费性与艺术批判性要求的矛盾、技术推动力四个方面加以深入关注和探究  相似文献   

13.
龚纯 《大观周刊》2013,(11):22-22
大众的审美素养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对中国的传统艺术如剪纸艺术的反思和总结.使现代包装设计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将有助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14.
校园歌曲近年遭受的"冷遇"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变动息息相关,校园歌曲遭受"冷遇"与校园歌曲本身的发展样态不够成熟等乐界本身发展定位具有关联性;转型期社会整合度降低,大众审美形式的逆反性转变导致校园音乐走势低迷;精神疆域的沙化也导致校园歌曲遭受"冷遇"。校园歌曲的发展需从音乐本体的文化价值入手,回归音乐和人性本身,继续拓展校园歌曲的审美、娱乐和精神涵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是我国舞蹈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作为表演性艺术的女乐舞蹈在政治经济稳定的社会背景下技艺大为提高,出现了一些著名女乐舞者,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当下我国大众媒体的文化传播应属于大众社会的文化传播.本文着重研究了这一传播方式的审美性生成问题,指出:科技的意识形态的辐射功能、仿真的幻像理论以及后现代的消费主义,是生成机制中最重要的3个支撑点,它们共同决定了大众文化传播的后现代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交互艺术是现今艺术形态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为“交互体验”。数字媒体技术正在从创作思维、创作手段、用户体验等方面改变着艺术的表达形式。数字交互艺术将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结合、基于观赏者角度创造出具有科技感和新奇体验的作品,提升了大众的审美主动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冯敏 《兰台世界》2016,(8):138-141
唐代前期的艺术博大精妙,书法与绘画均有高水平的发展和创作,形成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各领域均出现过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如书法领域有初唐四大家、颜真卿、张旭等;绘画方面,有伟大的吴道子、王维等。同时也出现过一些致力于书画艺术研究的学者,他们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著书立说,为我们了解唐代前期的艺术与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在最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当代艺术生态规模和格局已经发生了从原子艺术到数字艺术的重大嬗变。极度繁荣和多样的数字艺术产业,不仅是数字艺术自身所蕴藏的巨大生产和创作潜力的直接彰显,也是社会大众不断增长的艺术文化需求与消费能力的直接彰显;而艺术消费能力的持续扩增,也就意味着社会大众在数字时代的艺术消费权利同步扩增。所谓艺术消费权利,就是指人在法律框架内享有的自由购买艺术商品或者进行艺术鉴赏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审美文化成为美学界关注的中心决非偶然,这既是经典美学自身拓展研究领域、更新观念的必然,又是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层面变革推动下的必然。我们正处于商品经济日益繁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世纪之交,与以往任何时代相比,传统艺术的内涵、形式、传播渠道及价值取向均已发生了迥然不同的变化。正如艺术史家阿洛德·豪塞所说,现代技术“发展的迅猛速度和它那似乎是病态的节奏压倒了一切,特别是它与文化艺术的早期进行速率相比更是如此。因为艺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加快了风尚的改变,而且给审美标准带来重要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