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习力作为当今社会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是高职学生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求的一个必备条件.虽有地域之差、文化之异,但"产婆术"教育观蕴含的教育思想十分契合高职学生学习力的培养理念.基于此,在"产婆术"的视角下,探讨高职学生学习力的培养途径,即在师生关系上,有教无类,教师应尊重学生,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使其发挥潜能,以培养其学习能力;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应实施"赏识教育",以增强其学习毅力.  相似文献   

2.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的教学方法以"产婆术"著称。以柏拉图《美诺篇》中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原始文献——"构造一个已知正方形面积的两倍的正方形"为案例,论述苏格拉底"产婆术"在现代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创造的一套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它有四大步骤,即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通过围绕基本概念聚焦问题、在基础问题中质疑探究和在对话教学中加强概念三方面说明产婆术适合高中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4.
试论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工作经验,简要地阐述了研究生教学的两种模式:1"讨论会"教学模式的构成形式和进行时间、内容、形式、作用和意义;2.在进行平时教学和实施"讨论会"教学模式中,实施"产婆术"与"断奶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策略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治疗步骤和案例分析等三方面内容,全面剖析了合理情绪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应用过程。创造性地提出新"产婆术",将案例式疗法应用到心理诊疗中,大大提升了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两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着学习、研究、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任。必须正确分析新形势下“两课”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扎扎实实搞好“两课”教学,将宣传、实践“三个代表”结合起来,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健身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应用受老子养生思想的深远影响,其“气与阴阳”、“以‘静’制动”的思想源自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和“道法自然”、“专气致柔”、“至虚极,守静笃”的养生思想;其以“气”、“德”健身的思想是继承发展老子“天人合一”和“道生之,德畜之”养生思想而形成的;其“静”、“气”、“德”是老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献研究及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在理清“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混用状况前提下,阐明竞技体育的内涵,提出理清“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二概念的必要性,并得出以下结论:(1)对“体育”的理解应扩大并准确其内涵,“体育”与“运动”不是同一层次概念;(2)竞技体育内涵身体性活动、运动属性与社会属性;(3)竞技运动是竞技体育所采用的身体性活动、运动;(4)sport(s)应根据情况分别对应于“竞技体育”和“竞技运动”;(5)理清二概念有助于确立竞技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定位,在理论和实践中把握竞技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代学校包括贵族与平民教育。“士”即“学士”,将“士”仅视为上、中、下士的观点,是以偏概全。春秋以前已大量存在的“学士”及“草菜之士”,为后来“士人阶层”之主体。没落贵族,上、中、下士等,是“士人阶层”的后来者。  相似文献   

10.
从"全民健身体系"到"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性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献法把“全民健身体系”和“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放到国家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中去阐释,采用比较方法衍生出“全民健身体系”与“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之间的一脉相承的关系,最后,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全民健身体系”和“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走向统一,即“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概念之蠡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论述了“长三角”内涵相异的地理学概念和地域概念.指出古代“江东”、“江左”、“江南”等概念与今“长三角”的概念重叠或部分重叠.近代以来,经济研究语境下研究表明,“长三角”是在明清时期的江南诸府(“五府”、“七府”或“八府”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2.
“三位一体”课程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化与超越,其价值取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知识维度,包括了解、理解、应用和综合四个层次,技能雏度包括定向、模仿、独立操作和迁移四个层次;“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经历、反思和探究三个层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认知、认同和信奉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3.
“合法性”问题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主题、功能、特征及其发展形态等的深度反思和新的理解,是构成现代哲学深刻的文化-实践转向的实质性内容之一,是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研究中的一个带有总体性的关键问题。将“合法性”叙事范式运用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处境的分析,意味着必须反思我们究竟应该以何种新的理论范式,在何种意义上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法性”。合法性概念所蕴涵的“反思”式叙事以及对于“认同感”和“尊严感”的价值诉求,从“检讨”和“建构”两重维度上,提供了一个现代性语境下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合法化危机的有效诠释视域。合法性话语的确立,不是意识形态话语霸权的产物,而是“对话”的结果。立足当下以及未来思想演进的主题,从文化“公共性”视角介入,当是直面并化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合法性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学理性资源和正当性、合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虚无”和“荒谬”作为萨特和加缪哲学的关键术语,集结了他们对生存最人性化的思考。通过对这两个术语的分析得出萨特和加缪在同一个时代课题下对生存乐观思考的共通性:一方面,“虚无”和“荒谬”都表明了人的生存处境,而且这种处境中充满了挥之不去的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虚无”和“荒谬”又体现人了生存的希望,它让我们在生活中勇敢地“带着病痛活下去,”从而穷尽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晚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总体性”的概念力图“复兴”在现实中遇到诸多挑战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美学、文学批评领域建设“总体性”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尽管作为流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此概念之下做了不少建设性的努力,但结果却使马克思主义“总体性”隐然不彰。“总体性”是建设作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核心概念,它作为潜体系不仅存在于“巴黎手稿”之中,也以严谨的历史科学的基础形态存在于探索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成熟期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文本之中。“总体性”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呈现出“人的理想存在”、“历史科学方法论”和文化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概念的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左传》“不”与“弗”的比较分析,认为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否定语气上的轻重强弱的不同,“弗”的否定语气强烈,对“弗”句的内容具有强调作用,语气短促有力、确定不移;“不”的否定语气轻缓,对“不”句的内容无强调作用,可表达包括询问、测度、委婉、商量等各种语气,“不”与“弗”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无不体现出两者本质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以前面相关论文中阐述的“文化”、“体育文化”定义为理论前提,对“传统”、“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定义和辨析;进而论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质态,并作界说;再进而评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兴”,指出其症结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以“自由个性”为理想的“人文主义”哲学观,反对“唯物唯心”二元对立,反对将“物质”视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基础,而是把“人”和“人的本质力量”视为哲学的出发点,把“人的意识”和“人的精神”及“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视为哲学的基础。主张“以人为本”,“精神文明第一,精神文明决定并创造物质文明”,使人类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充分显扬、无限丰富。  相似文献   

19.
宋代"武科"中的体育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文化角度对宋代“武科”的确立与制度化、应试人资格与应试内容、武学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武科”又称“武举”,是以“武艺弓射”等体育项目取士的科目,宋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正式设立,天圣八年确立三岁一贡举的制度;“三班使臣”、“虽未食禄实有行止”及“文武官子弟别无负犯者,如实有军谋武艺”之人可应试“武科”;武学课程除研习兵法,操练弓马外,还讲释“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武学教职由武学博士和学谕“一文一武”充当。宋代“武科”有助于社会“尚武”风气的形成和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宋代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筋斗”是中国毯子功的基本技艺。“筋斗”一词源自明代于慎行《榖山笔》揣拟的典故,认为“筋斗”源于“金斗”,典故出自《战国策.燕策》。“筋斗”一词有多种写法和念法,“筋斗”亦作“跟斗”、“斛斗”等,不一的字形,以及典故不明,皆表明了“筋斗”是一个谐音词。从语言的视角,“筋斗”一词源自于伊朗语汇,也透视出粟特文化的遗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