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在牧民的毡房里,尊敬老年人的风尚习俗随处可见。了解这一点,可以说是贴近哈萨克牧民生活的一个窗口。一次,我投宿的牧民家,老人要出门走访亲戚。吃早饭时,老人坐在花毡正中,儿媳在旁边一碗一碗地斟奶茶。饭后老人起身时,儿媳就先掀开了毡门帘。我随着出门一看,儿子已准备好了马。老人到山石背后小解,儿子又往小铁壶里灌了水,还加了温水,接着提壶给老人倒水洗手。这时,儿媳提着两头装着东西的马褡子搭在马鞍上。儿子一手扶着老人,一手牵着马缰绳,帮老人骑上马,又紧了紧马肚带,把马鞭递给老人。我不仅暗自称羡,虽说老伴已去世,老人却真有福气。傍晚,我和翻译采访回来,老人还没回家,锅里正煮着肉。翻译告诉找,这是老人临走时安排的。哈萨克人是最尊敬老人的,老人嘱咐的就要去做。有老人在,我采访时只有老人说话,儿子媳妇在一旁听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我外出办事,办完事,已近中午.我匆忙赶回公司,在地铁1号线的入口处,看到一位60多岁的外地老人拿着纸条在向行人问路,行人回答后就匆匆走开了. 看到老人一脸茫然的样子,我知道他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走.于是,我上前同他说: "老人家,您这是要去哪里啊?"老人赶紧把纸条递来给我看.原来,老人要去的是陆家嘴方向.  相似文献   

3.
养老院的老人们,没有儿女,但却享受到儿女对老人的爱,他们虽然不能到图书馆来阅览书刊,图书馆的各种书刊却经常传阅在老人的中间。新民县图书馆馆员、共产党员周淑云同志,给老人送去了女儿的爱,长年为他们送去各种书刊,使老人的晚年生活其乐无边。周淑云同志年近半百,身体又不太好,为什么能够默默无私的奉献,她常说过:“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党把我从苦海中拯救出来,使我从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我的一切都是  相似文献   

4.
2006年4月的一天,一个叫李辉的老人打来电话,说他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的成员,现在手中有江苏省西南服务团团史研究会的档案资料,打算交给省档案馆。对于西南服务团,我一无所知。但在我的从业生涯中,这样主动找我们要交档案的情况并不多见。老人沧桑而又谦和的声音让我有了一种莫名的尊敬和信任。于是,我与老人相约,第二天去看看。  相似文献   

5.
《新闻世界》2007,(10):36-36
我的老人,你是富足还是穷苦?是儿孙承欢膝下还是孤独无助晚景凄凉?是自在逍遥,还是仍在为生存苦苦挣扎?我的老人,你们过得还好吗?希望自以为忙碌的我们能将目光稍稍转向那些几乎被遗忘的老人,关注一下他们的生存状态,关注一下这些淡出我们生活的亲人。  相似文献   

6.
刘墉 《新闻世界》2007,(7):43-43
住33号那会儿,左邻32号是个老人。老人一生相当坎坷,多种不幸都降临到他的头上。可是在我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爽朗而又随和。我终于不揣冒昧地问:“你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你有伤怀呢?”  相似文献   

7.
我到《老年杂志》的时间不是太长,采访老人的机会也不是太多,但在有限的对老人的采访中,给我留下的印象却十分深刻。从他们身上,我看到更多的是善良、平和以及走过人生  相似文献   

8.
散步     
《琅嬛记》云:“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好像是散步限于饭后,仅是老人行之,而且盛于古时。现代的我,年纪不大,清晨起来盥洗完毕便提起手杖出门去散步。这好像是不合古法,但我已行之有年,而且同好甚多,不只我一人。  相似文献   

9.
台湾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海琪,这次节目由我来为您主持。不久以前,我从一本杂志的封面上,看到一张三位老人的合影。这三位老人长得有点相象,看上去,他们都年过花甲了,但是呢,精神非  相似文献   

10.
“现在。我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孤独。我只知道。在我们这里,像我这样的岁数提到再婚。我就会被很多的人戳着脊梁骨骂,包括我的儿子和孙子。” 甘肃省偏远农村的徐会英老人一席话勾勒出了中国农村丧偶老人内心的寂寥和无奈。在我们密切关注70后、80后、90后等群体的时候。这群丧偶老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们的生命轨迹又将给未来和将要成为老人的我们产生什么启迪呢?  相似文献   

11.
金钰 《记者摇篮》2006,(11):60-60
今年虽然只有22岁的我,却有近三年的报纸新闻从业经历。从我成为实习生的那天开始,作为“记者”所给我带来的感受,就像打碎了生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错综交织,让我拥有这个年龄的少有的人生阅历,也难怪同学们都说我太成熟……窝棚老人让我怀揣感恩的心回想起来,第一次的采访任务就让我印象深刻,寒冬季节住在鲁园凉亭里的那个“窝棚老人”第一次让我感到震撼。几块破旧帆布和条幅撑起的半米多高的“房子”就是那位生活窘迫的老人的家。“我在这里等人,外面太冷,能让我进去暖和暖和吗?”在得到老人的同意之后,我半蜷着身体走进了窝棚老人的“…  相似文献   

12.
游江 《四川档案》2015,(3):21-21
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残疾老人,来到社保窗口满心欢喜地对我说:"今年,我满60岁了,终于可以领养老金了!"可是,在交谈中我发现老人身份证和档案中的出生时间、姓名都不一致。当我告诉他因信息不符,需核对后才能办理退休业务时,老人满脸的喜悦顿时变成了满脸的焦虑……这位老人的问题并非个案,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举不胜举。档案伴随我们一生,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结合工作经历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有一件事,过后多年想起来都让我感到内疚。那是1986年,我在阿克苏驻站,就住在记者站的小院里。有一天,记者站来7位老人。他叫什么名字,长的什么模样,事隔这么多年我已经完全记不得了。只知道他找我这个“新疆日报记者”,是希望借助党报的力量讨还公道的。从老人的叙述中,我知道他数天前为一桩纠纷,受到当地执法部门某些人十分粗暴的对待。当时我脑子里的念头是:“这种事管不了”,“写了报纸也未必能登”,结果几句话就将老人给打发走了。事实上,就算当时自己当记者的资历尚浅,调查一些复杂问题的功力也欠缺,但至少可以请老人…  相似文献   

14.
主要访谈时间:1999年11月22日、11月29日、12月6日 访谈地点:朝阳区官庄王学智家 访谈人:岳永逸访谈者记:主要出于调查研究解放前天桥艺人生活史的目的,1999年至今,我一直在寻访知晓当年天桥实情的老人。 王学智老人就是我访谈的对象之一,也是我迄今为止访谈最为详尽的老人。对于老天桥甚至老北京的研究,他的回忆无疑是十分难得的鲜活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一转眼,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经逝去整整40年了。作为曾经亲历了那场十年浩劫的人,那记忆是铭心刻骨的。时光的长河并没有磨灭记忆,反而如大浪淘沙一般,让那记忆愈加清晰了。只要一忆起“文革”,我的面前就会出现一个老人的身影,一个拖着孱弱病躯、满头长发、瘦骨嶙峋的老人;一个蜗居在老旧民居土屋里的、一脸沧桑的老人;一个作为那个时代中国画坛杰出代表而存在的老人。在1967年、1968年,那极不平常的年月,我与这位老人,天天厮守做伴,夜夜对灯神侃,忘却了人世的荣辱兴衰,忘却了身上的伤痛和内心的恐惧。那时我与石鲁真如鲁迅…  相似文献   

16.
我相信,时至今日,那汉江边的炮声仍会不时在他耳边回响。他叫王宪清,今年82岁。在延安八一敬老院,我见到了他。老人是1947年2月参军的,当年走进革命队伍时的喜悦之情他依然记得。那时他年纪小,新发的衣服裤子长,就挽了起来,高兴得不得了。之后,他随部队南征北战,直到1951年抗美援朝来到汉江边。这是老人印象中最为激烈、最为凶险的一战。那是怎样的个昼夜啊面对敌人他们拼死阻击老人黯然地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名下岗职工,在搞水产养殖致富后,开始义务从事人民调解工作。17年来,他成功调解民事纠纷1 000多起,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我们的闲事儿局长。2008年1月,他被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评为河南省优秀人民调解员。他,就是商丘市政协委员、夏邑县蔡文建人民调解工作室主任蔡文建。1 0月22日上午8点,位于夏邑县城关镇天龙湖畔的蔡文建人民调解工作室。蔡文建前脚进了门,后脚跟进来一位七十来岁的大爷:蔡文建在吗?我想找他说个事儿。老人姓吴,住在夏邑县桑拱镇,家里开了问屠宰厂,还有座冷库。今年6月3日,豫东遭受特大风灾,他家冷库的变压器被县电信公司的线杆砸坏,变压器的两根线杆也连带折断,直接经济损失近3万元。因多次交涉不成,老人告到县法院。法院主持了调解,电信公司只愿意赔偿2000元。因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法官介绍老人先找蔡文建试试。听完老人的诉说,蔡文建拿出自己的名片递给老人:大爷,这事我就算接下了。桑拱离这儿几十里地,您老也别再跑了,有事打我的电话。这两天我就去法院和电信公司了解情况,有什么进展会立马告诉您的。老人感激地对蔡文建说:我早就听说过你,知道你义务办事公平热心。法官介绍你是'调解高手',我信得过你。  相似文献   

18.
有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一无所有、一文不名,终日愁眉不展。有一天,他这样问一位老人:"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穷?你已经很富有了啊!"老人由衷地说。"这话从何说起?"年轻人问。老人不正面回答,反问道:"现  相似文献   

19.
我编《中华通史大历典》·戴作民一位老人送上门的选题1989年夏,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我的办公室,用满口河南腔对我说:“我叫王可夫,是河南郸城县图书馆的干部。我正在编一部公历与各少数民族历法相对照的历典,现在缺藏历部分。到处打听,...  相似文献   

20.
缅怀储老     
2011年1月18日16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以95岁的高龄倒在他最后的岗位上,他就是原江苏省委书记储江。当储老病危的消息传来,我们很是震惊。2010年的中秋前夕我们看望老人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以当时老人的健康状况来看,过百岁是没问题的。那天我与同事准备好了月饼和水果,驱车前往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