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2010,(1):141-141
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即社交的本能、制作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探究的本能,与此相应,儿童有四种兴趣,即交谈或交流方面的兴趣、探究或兴趣、制作或建造的兴趣和艺术表现方面的兴趣。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根据儿童的自然禀赋,通过组织某种适当的课程,使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相似文献   

2.
正如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在他的《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全书末尾所写的那样:“人类的历史,就是那缪斯本能唱着的一首歌,永远不会停歇。”本书勾画了一种儿童艺术教育的美好的应然状态,然而,现实中的儿童艺术教育却并不令人乐观:成人没有正确认识儿童艺术的本质及其与成人艺术的关系,导致现行的艺术教育束缚了儿童心中“本能的缪斯”。因此,厘清儿童艺术与成人艺术的关系,使二者由对立走向对话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S.Pinker提出了“语言本能”说,反对“语言是文化产物”的传统观点,主张语言是一个进化而来的天赋模块。他采用语言的生物学研究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宏观研究和微观剖析,对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语言习得的考察,对语言异常现象的神经生理学研究,证实了语言在各个层面上的普遍性及共同的进化根源,从而论证了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相似文献   

4.
<正>《本能的缪斯》是挪威奥斯陆大学著名音乐学家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教授基于对儿童自发性歌唱研究基础上的著作。布约克沃尔德教授认为:"本能的缪斯"是人类每一个成员与生俱来的一种以韵律、节奏和运动为表征的生存性力量和创造性力量,每个儿童的体内都存在本能的缪斯。在书中,布约克沃尔德教授阐述了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本能的缪斯"的表现、作用和重要性;他强调"本能的缪斯"是人在生命过程中从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纲要”把“能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放在了科学领域目标的首位。伟大的教育家杜威也说过这样的话:“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及简评综观进步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主要观点集中在以下五方面。1.以儿童为中心的学生观。1920年,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公布了“七点原则声明”,阐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杜威依据詹姆士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提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供给他适当的材料,促进本能的表现与发展。因此,教育应该是主动的,应该与儿童的兴趣相联系。他批评学校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儿童的主动发展;认为教学应该“使儿童将经验中所接触的各种东西不断地形成明确、生动和成长中的表象。”[1]…  相似文献   

7.
弗洛伊德是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十分重视早期经验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并对儿童人格形成与发展阶段进行了研究与划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伊底”)。在这里,弗洛伊德所指的“性”与一般理解的性有所...  相似文献   

8.
李玉苹 《云南教育》2003,(16):24-24
探究教学的倡导者萨其曼博士认为:“探究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儿童具有探究问题的天性,当儿童处在一个使他感到困扰的环境时,就会本能地开始探究。但是,探究活动能否持久深入进行,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基础知识,它是发展探究能  相似文献   

9.
幼儿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当其中某个幼儿的表现总是那么与众不同时,他们会意识到他和大家不是“一类人”,从而会远离或孤立他,这是人类作为群居动物的一种本能。但我们的教育是向上向善的,应通过适宜的方法引导孩子接纳、包容特殊幼儿,那么具体如何实施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普通幼儿和特殊儿童建立多方面的联结。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是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他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调和综合为一种新的社会批判哲学。他认为艺术和审美的本质在于使生命本能得到肯定和发扬,艺术和审美具有革命造反功能,通过造就“新感性”来改造和重建世界。艺术和审美通过虚构的审美形式实现对现实的否定和超越。但马尔库塞的“本能革命论”是一种主观设想的审美乌托邦。  相似文献   

11.
费尔阿本德博士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首先是要培养“音乐人”。一个“音乐人”应该拥有丰富的音乐素材积累,能够感受音乐节拍、表现音乐节拍,并且知道如何选择好的音乐。“音乐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的成果。虽然儿童本能就具有一些自发音乐行为,但如果没有“好的”音乐教育,这些本能将很快消失。  相似文献   

12.
欧金昌 《广西教育》2013,(36):54-55,58
薛法根对某些“时尚”的教育口号保持着一种本能的警惕,比如对“不做教书匠,要当教育家”这句话,他就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匠”者有“绝活”,有“匠心”。他说:“没有一点‘匠’的技艺、‘匠’的心思,却是难以做一个好教师的。”  相似文献   

13.
《文学教育(上)》2009,(10):158-159
近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在武汉举行题为“爱上图画书”的讲座,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早期间读需要文学读物,且不是功利性阅读。他说:阅读可不是为了孩子的所谓“成长”。“你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让他长大、老去直到死掉?”他认为阀读是一种本能需要,和喝水、吃饭没区别。而“成长”一旦成为功利目的,会抹杀孩子童年间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严梅 《教育导刊》2003,(7):28-2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关注儿童生命的过程,让他们在愉快中生活”。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我认为儿童生活离不开音乐,我们应当重视儿童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儿童生活,培养儿童的意志,陶冶  相似文献   

15.
如果向已经做了父母的人问上一句: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或许大家都认为这是多此一问。但是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和“会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爱孩子”是一种连老母鸡都会的本能,而“会爱孩子”则是时代对现代父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既要让他成人又得让他成才。所以,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应该只是给予孩子爱,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一、爱孩子,要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美国的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和萨利·W·奥尔兹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16.
<正>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有四大特点:"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其中,他这样描述儿童的游戏心,他说:"儿童好游戏乃天然的,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他又说:"幼稚园教育,即根据游戏本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幼儿园教育即游戏化的教育。一、在游戏中了解生活游戏是什么?游戏是对生活的模拟,它来自并超越现实生活。陈鹤琴先生的  相似文献   

17.
一、西方素描观念的嬗变1.古典主义绘画理念古典主义绘画是在欧洲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古希腊时期“艺术摹仿自然”的理念,通过摹仿自然去创造“现实中可能有的”和“应该有的形象”。艺术摹仿论的创始者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摹仿本能,这是因为人的天生就有摹仿的本能,其二是人在摹仿中能体验快乐感。但艺术不仅摹仿了自然事物的形象,而且艺术作品还比现实世界更为真实,它摹仿的是现实世界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像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者一样,诗人既然是一种摹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摹仿,照事…  相似文献   

18.
苏童的短篇《狂奔》可以看作是一首诗样的小说,是他对人生,对生命思索探询之后的产物。在该小说中,苏童所力图表现的,是一种自儿童身上观照出的人类普遍宿命的深渊和人在命运旋涡中挣扎以期找到并“狂奔”出一条出路的本能努力。而恰是由于儿童视点的选取,使作品的内涵意义更趋深刻和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9.
绘画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极有兴趣的游戏,这种游戏的才能似乎是本能的,自幼儿会抓笔,就会在纸上涂鸦了,尽管起初是一种无控制动作,也没有任何创造的意向,但他们这种“动的快感和对纸上出现线条的惊奇”是儿童绘画学习的开始,这时候起的“涂鸦”就可以称“儿童绘画了”...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是由德国的著名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1782—1852年)创办的。1837年,福禄培尔在他的家乡创办了一所旨在“发展儿童和少年的活动本能”的学前教育机构,当时他曾想起名为“婴儿职业所”或“育婴院”,但是都觉得不够适当。有一天,福禄培尔和他的助手在田野里散步时,从所看到的自然景色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